數學的內容、方法和意義 |
送交者: 丘成桐 2004年04月29日17:51:1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數學的內容、方法和意義 ——丘成桐(在北大百周年校慶學術報告會上的演講) 今天要講的是數學的內容、方法和意義,這原是蘇聯人寫的一本書的書名,和今天的演講內容借過來作為演講的名稱。 今天是北大百周年校慶,五四運動便是北大學生發動的。作為演講的引子,讓我們先簡略地回顧一下“五四”前後中西文化之爭。十九世紀中業以後,中國對西文科技的認識,是“船豎炮利”,在屢次戰爭失利後,張之洞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即以傳統儒家精神為主,加入西方的技術。到了五四運動前後便有了科玄論戰。以梁漱溟為主的一派以東方精神文明為上,捍衛儒學,以為西方文明強調用理性和知識去征服自然,缺乏生命之道,人變成機械的奴隸;而中國文化自適自足,行其中道,必能發揚光大。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西方哲學家羅素等對西方物質文明深惡痛絕,也主張向東方學習。另一派以胡適為首者則持相反意見,他們以為在知識領域內科學萬能,人生觀由科學方法統馭,未經批判及邏輯研究的,皆不能成為知識。 科玄論戰最終不了了之,並無定論。兩派對近代基本科學皆無深究,也不收集數據,理論無法嚴格推導,最後變得空泛。其實這便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特點。一方面極抽象,有質而無量,儒道皆云天人合一,禪宗又雲不立文字,直指心性。另一方面則極實際,莊子說“蔽於天而不知人”。古代的科學講求實用,一切為人服務,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火藥莫不如此。要知道西方技術之基礎在科學,實際和抽象的橋梁乃是基本科學,而基本科學的工具和語言就是數學。 歷代不少科學家對數學都有極高的評價。我們引一些物理學家的話作為例子。R.Feyman在「物理定律的特性」一書中說我們所有的定律,每一條都由深奧的數學中的純數學來敘述,為什麼?我一點也不知道。E.Wigner說數學在自然科學中有不合常理的威力。F.Dyson說:在物理科學史歷劫不變的一項因此,就是由數學想像力得來的關鍵貢獻,基本物理既然由高深的數學來表示。應用物理,流體等大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只要能得到成熟的了解時,都可以用數學來描述。寫過「湖濱散記」的哲人梭羅也說有關真理最明晰,最美麗的陳述,最終必以數學形式展現。 其實數學家不只從自然界吸收養分,也從社會科學和工程中得到啟示。人類心靈中由現象界啟示而呈現美的概論,只要能夠用嚴謹邏輯來處理的都是數學家研究的對象。數學和其他科學不同之處是容許抽象,只要是美麗的,就足以主宰一切,數學和文學不同之處是一切命題都可以由公認的少數公理推出。數學正式成為系統性的科學始於古希臘的歐機里德,他的「幾何原本」是不朽名作。明末利瑪竇和徐光啟把它譯成中文,並指出“十三卷中五百餘題,一脈貫通,卷與卷,題與題相結倚,一先不可後,一後不可先,累累交承 漸次積累,終竟乃發奧微之義”。複雜深奧的定理都可以由少數簡明的公理推導,至此真與美得到確定的意義,水乳交融,再難分開。值得指出,歐機里德式的數學思維,直接影響了牛頓在物理上三大定律的想法,牛頓距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與「幾何原本」一脈相承。從愛因斯坦到現在的物理學家都希望完成統一場論,能用同一種原理來解釋宇宙間的一切力場。 數學的真與美,數學家的體會深刻。Sylvester說“它們揭露或闡明的概念世界,它們導致的對至美與秩序的沉思,它各部分的和諧關聯,都是人類眼中數學最堅實的根基”。數學史家M.Kline說“一個精彩巧妙的證明,精神上近乎一首詩”。當數學家吸收了自然科學的精華,就用美和邏輯來引導,將想像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創造出連作者也驚嘆不已的命題。大數學家往往有宏偉的構思,由美作引導,例如Weil猜想促成了重整算數機何的龐大計劃,將拓撲和代數幾何融入整數方程論中。由A.Grothendieck和P.Deligne完成的Weil猜想,可說是抽象方法的偉大勝利。回顧數學的歷史,能夠將幾個不同的重要觀念自然融合而得出的結果,都成為數學發展的里程碑。愛因斯坦將時間和空間的觀念融合,成為近百年來物理學的基石;三年前A.Wiles對自守型式和Fermat最後定理的研究,更是扣人心魄。數學家能夠不依賴自然科學的啟示得出來的成就,令人驚異,這是因為數字和空間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們的結構也是宇宙結構的一部分。然而,我們必須緊記,大自然的奧秘深不可測,不僅僅在數字和空間而已,它的完美無處不在,數學家不能也不應該抗拒這種美。 本世紀物理學兩個最主要的發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對數學造成極大的衝擊。廣義相對論使微分幾何學“言之有物”,黎曼幾何不再是抽象的紙上談兵。量子場論從一開始就讓數學家迷惑不已,它在數學上作用仿如魔術。例如Dirac方程在幾何上的應用使人難以捉摸,然而它又這麼強而有力地影響着幾何的發展。超對稱是最近二十年物理學家發展出來的觀念,無論在實驗或理論上都頗為詭秘,但借着超弦理論的幫助,數學家竟能解決了百多年來懸而未決的難題。超弦理論在數學上的真實性是無可置疑的,除非造化弄人,它在物理上終會占一席位。 上世紀末數學公理化運動使數學的嚴格性堅如盤石,數學家便以為工具已備,以後工作將無往而不利。本世紀初Hilbert便以為任何數學都能用一套完整的公理推導出所有的命題。但好景不常,Godel在931年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數學原理」中的形式上不可斷定的命題及有關系統I”。證明了包含着通常邏輯和數論的一個系統的無矛盾性是不能確立的。這表示Hilbert的想法並非是全面的,也表示科學不可能是萬能的。然而由自然界產生的問題,我們還是相信Hilbert的想法是基本正確的。 數學家因其品稟各異,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創造理論的數學家。這些數學家工作的模式,又可粗分為七類。 ●從芸芸現象中窺見共性。從而提煉出一套理論,能系統地解釋很多類似的問題。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上世紀末Lie在觀察到數學和物理中出現大量的對稱後,便創造出有關微分方程的連續變換群論。李群已成為現代數學的基本概念。 ●把現存理論推廣或移植到其它結構上。例如將微積分由有限維空間推廣到無限維空間,將微積分用到曲面而得到連絡理論等便是。當Ricci,Christofel等幾何學家在曲面上研究與座標的選取無關的連絡理論時,他們很難想像到它在數十年後的Yang-Mills場論中的重要性。 ●用比較方法尋求不同學科的共同處而發展新的成果。例如:Weil比較整數方程和代數幾何而發展算數幾何:三十年前Langlands結合群表示論和自守形式而提出“Langlands綱領”,將可以交換的領域理論推廣到不可交換的領域去。 ●為解釋新的數學現象而發展理論。例如:Gauss發現了曲面的曲率是內蘊(即僅與其第一基本形式有關)之後,Riemann便由此創造了以他為名的幾何學,成就了近百年來的幾何的發展;H.Whitney發現了在纖維叢上示性類的不變性後,Pontryagin和陳省身便將之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陳示性類在今日已成為拓撲和代數幾何中最基本的不變量。 ●為解決重要問題而發展理論。例如J.Nash為解決一般黎曼流形等距嵌入歐氏空間而發展的隱函數定理,日後自成學科,在微分方程中用處很大。而S.Smale用h-協邊理論解決了五維或以上的Poincare猜想後,此理論成為微分拓撲的最重要工具。 ●新的定理證明後,需要建立更深入的理論。如Atiyah-Singer指標定理,Donaldson理論等提出後,都有許多不同的證明。這些證明又引起重要的工作。 ●在研究對象上賦予新的結構。Kahler在研究複流形時引入了後來以他為名的尺度;近年Thurston在研究三維流形時,也引進了“幾何化”的概念。一般而言,引進新的結構使廣泛的概念得到有意義的研究方向。有時結構之上還要再加限制,如Kahler流形上我們要集中精神考慮Kahler-Einstein尺度,這樣研究才富有成果。 (二)從現象中找尋規律的數學家。這些數學家或從事數據實驗,或在自然和社會現象中發掘值得研究的問題,憑着經驗把其中精要抽出來,作有意義的猜測。如Gauss檢視過大量質數後,提出了質數在整數中分布的定律;Pascal和Fermat關於賭博中賠率的書信,為現代概率論奠下基石。五十年代期貨市場剛剛興起,Black和Scholes便提出了期權定價的方程,隨即廣泛地應用於交易上。Scholes亦因此而於去年獲得諾貝爾的經濟學獎。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話說回來,要作有意義的猜測並非易事,必須對面對的現象有充分的了解。以紅樓夢為例,只要看了前面六七十回,就可以憑想像猜測後面大致如何。但如果我們對其中的詩詞不大了解,則不能明白它的真義。也無從得到有意義的猜測。 (三)解決難題的數學家。所有數學理論必須能導致某些重要問題的解決,否則這理論便是空虛無價值的。理論的重要性必與其能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成正比。一個數學難題的重要性在於由它引出的理論是否豐富。單是一個漂亮的證明並不是數學的真諦,比如四色問題是著名的難題,但它被解決後我們得益不多,反觀一些難題則如中流砥柱,你必須將它擊破,然後才能登堂入室。比如一日不能解決Poincare猜測,一日就不能說我們了解三維空間!我當年解決Calabi猜測,所遇到的情況也類似。 數學家要承先啟後,解掉難題是“承先”,再進一步發展理論,找尋新的問題則是“啟後”。沒有新的問題數學便會死去,故此“啟後”是我們數學家共同的使命。我們最終目標是用數學為基礎,將整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學融合起來。 自從A Wiles在1994年解決了Fermat大定理後,很多人都問這有什麼用。大家都覺得Fermat大定理的證明是劃時代的。它不僅解決了一個長達350年的問題,還使我們對有理數域上的橢圓曲線有了極深的了解;它是融合兩個數論的主流——自守式和橢圓曲線——而迸發出來的火花。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多年來橢圓曲線在編碼理論中發展迅速,而編碼理論將會在電腦貿易中大派用場,其潛力無可估計。 最後我們談談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差異。總的來說,在物理學的範疇內並沒有永恆的真理,物理學家不斷努力探索,希望能找出最後大統一的基本定律,從而達到征服大自然的目的。而在數學的王國里,每一條定理都可以從公理系統中嚴格推導,故此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數學家以美作為主要評選標準,好的定理使我們從心靈中感受大自然的真與美,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悠然境界,跟物理學家要征服大自然完全不一樣。 物理學家為了捕捉真理,往往在思維上不斷跳躍,雖說是不嚴格和容易犯錯,但他們欲能把自然現象看得更透更遠,這是我們十分欽佩的。畢竟數學家要小心奕奕、步步為營,花時間把所有可能的錯誤都去掉,故此這兩種做法是互為表里,缺一不可的。 在傳統文化中,我們說立德,但即從不討論如何求真,不求真,則何以立德?我們又說“溫柔敦厚,詩教也”,但只是含糊的說美,數學兼講真美,是中華民族需要的基本科學。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