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 |
送交者: 半江紅 2013年05月04日12:57:0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上周末寫的那篇博文《身無半畝憂天下,讀破萬卷交古人》,自以為詩文並茂,但被雪藏了。曾有瞬間的“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嘆息,只因見聞當時瀰漫在萬維網上的硝煙和嘈雜,就把它當成了“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一種情景。但就像我家後院的蘆花雞眷戀她下的蛋一樣,我偶然回頭查看舊貼。今天看到該博文已獲得超過500次點擊,略微有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寬慰,儘管還毫無本錢吹噓“居高聲自遠, 非是籍秋風”,可真地認識到萬維讀者的品位其實蠻高,很識貨!讓我欣喜的是芹泥網友的評論(可惜才看到)。芹泥喜歡在古人和今人之間穿梭往來,博古通今,見多識廣,芹泥的文章為我所鍾愛,評論為我珍視。芹泥說“拜讀了班長的文章以及上面的評論,尤其喜歡那段對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詮釋,很精彩”。現在,我把有關這兩個主義的評論和詮釋抽出來,再拌點糖和醋,送與諸位分享。
首先看西岸網友的評論: “其實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的思維,也自然就難以不成為理想主義的溫床,和極端主義的結局。 這就是美國這裡最基本的思維,美國在30年代成功地防止了共產主義這個理想化的理念在美國蔓延,就是採取了不讓你“身無半畝”的方式。你只有成為有資產的人,才可能成為一種社會的stakeholder,才可能存在成本的概念,才可能有實際的對社會的責任感,任何失職行為是社會的損失,也會是你的損失。 美國建國初期具有投票權的人是“有資產的白種男人”,絕對不是平等平權的概念,但不是沒有社會原因,否則就是可能出現少數人利用mob操縱政治的結局。 這種思維和管理社會的方式,最終出現利益決定社會走向和利益之間的制約的結構。 而中國知識分子階層代表的這種思維,本質上體現的是要麼按我的做,要麼大家都完蛋的意識,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意識,也必然是導致極端的行為,使得中國的歷史從來都是在理想與混亂之間交替重複。 也許覺得自己特崇高,但其實是社會混亂的根源,因為人類的一切活動,尤其是上層建築領域的活動,無不是為了經濟活動服務。而如果你連經濟活動的基本資源都沒有,如何產生為經濟活動服務的上層建築?
以下是我的回覆,以及才拌進去的糖和醋
西岸好, 這寫博客,真如一位網友所稱,是擺地攤。過路的人看不看,取不取,誰都不可以強求的。(糖和醋:如果開博/寫評的讀者,都認清和理解博文作者的這種態度與位置,評論和辯論就會理性,就不會有人身攻擊和謾罵)。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有人內心會有虧欠的。 | |
2012: | 朝天嘯:達爾文理論證據之分析(1) | |
2011: | 方舟子妻子涉嫌抄襲的三大疑問 | |
2011: | 3位華人美國院士 | |
2010: | 關於月球起源十一大疑問的部分答案和評 | |
2010: | 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里去 | |
2009: | 基甸恩典: 五四最大的敗筆:學生干涉政 | |
2009: | “賽先生”,“德先生”,“基先生”? | |
2008: | Conscience Lost - 失落的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