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道德教育---從“孔融讓梨” 講起 |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7月26日16:09: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一篇我的孩子的課文讓我連想到了中國的道德教育。課文的內容是“孔融讓梨” 。根據課文(與古代原文不同) ,孔融告訴他父親:“因為哥哥比我大,所以他應該吃大的,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他應該吃大的” 。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邏輯呀?明顯的雙重標準,難道小小孩子就要開始教他們詭辯論了?看來我們教育部的精英們都是只會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專家。教育孩子尊老愛幼當然非常必要,但幫幫忙把課文的邏輯弄弄清楚行不行?否則孩子們從小就在邏輯混亂的教育環境中長大,成人後會成為什麼樣的怪物?說不定就被混亂的邏輯和糊塗的老師弄成精神錯亂了。 中國道德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把道德標準很高,而且只要符合道德標準,什麼規矩、邏輯、甚至法律都可以不講。從孔夫子到共產主義教育,都把道德標準訂在聖人的水平。實事求是地說,大部分人做不到,有人在某些時候可能能做到一部分,除了聖人,沒有人能一輩子都達到。追求高道德標準的結果是使大部分人的人格分裂,因為他們只能說一套做一套,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這種教育制度把人教育得連最基本的道德:“誠實”都做不到了。無論其目的是多麼的“偉大”,用心有多麼的“善良” ,這樣的道德教育的實際上只是在培養沒有道德的偽君子而已。 在這種道德文化的環境中,官員(老師、家長)是被要求起模範帶頭作用的。問題是做不到又怎麼辦呢?在現實生活中,從過去到現在,這些人總是在用雙重標準為自己開脫。用共產黨的話說叫:“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雙重標準對社會的危害比錯誤的標準還要大得多: 1) 在家裡,正在打麻將的媽媽對着孩子大喊:“為什麼貪玩不做功課” 。如果孩子反問,媽媽會振振有詞地說:“我是大人。。。” ??? 2) 學校里,老師給學生們講完“精神文明” 的重要性後,給送禮和上他補習班的孩子打高分。因為這些孩子“。。。認真” ??? 3) 政壇上,陳希同貪污坐牢,賈慶林腐敗升官,為什麼----“工作需要” ??? 從我孩提時代開始,我們政府就孜孜不倦地向我們宣傳“榜樣” 的力量,從雷鋒、黃繼光、金訓華、劉胡蘭、焦裕祿、王進喜、候雋、王傑、歐陽海、……羅健夫、張志新、蔣築英、張華、孔繁森。不過早在我還是中學生時,我那些被領袖們視為愚民的鄰居們在聊天中早就點出了榜樣們的共同特點:第一,他們大都已經光榮犧牲了,而他們的言行常常是經過精心改編甚至編造的,反正死無對證了嘛。第二,他們之所以成為榜樣,因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幾乎沒有。或者他們的行為是大部分人所不願干的。 我還記得當年做學生時,我和同學們為了完成老師交給我們的學雷鋒的課外作業,滿大街去找好事做,往往是浪費了整個周末而一事無成。結果為了交差,大部分孩子都學會了編故事,可憐我們這些幼小的孩子,在應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好人沒做成,先被迫學會了撒謊。其實做好事是一個人在非正常的情況下的正常行為, 不應該特意去尋找。比方有人溺水了,作為游泳好手的你去救人。這是一件好人好事,但根本不值得大肆宣傳。這是在非正常的情況下(溺水不會天天發生) ,你的正常反應-----在這人命關天的時刻,救人是應該的,不去才是非正常並且沒有人性的行為。在同樣的情況下,許多被認為是社會渣滓的人都可能去做,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我個人認為:中國現行的道德教育從根本說,就是反道德教育,要為當下中國社會廣泛存在的賄賂腐敗、道德淪喪、坑蒙拐騙、淫賭毒黑等諸多社會問題負一定責任。其實道德教育很簡單,包括兩個方面: 一:社會制度至少要保證好人好事不會受到懲罰,道德高尚的人不會被淘汰,否則還有什麼人會去講道德?(如果能讓投機取巧難以得逞,把不道德的人淘汰那就更理想了,不過這在目前好像是不可能的)。可惜這正是中國社會現在的“頑疾” ----人才逆淘汰,除非進行徹底的政治體制改革,否則再好的道德教育對改善我們民族的素質都只是緣木求魚罷了!但目前的當政者現在還堅持穿着“皇帝的新衣”,不敢面對歷史和現實的鏡子。蔣彥永講了幾句真話就被關押;誠實做生意的人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報紙上有,我們身邊看不見) 。。。 二:有一個簡單可行的社會道德規範; 1) 對待別人要象你希望別人對待你自己一樣。就象前面的例子,想一想,如果是你溺水,當然希望有人來救你,因此在別人有急難時,也應該伸出援手。同樣,你不希望被人騙,首先就不要去騙人。 2) 要求社會做到的,你自己也一定要做到。 3) 做好本職工作。 很簡單,不是嗎? 扣心自問,你做到沒有?如果大部分的中國人能做到這三點,中國就一定會是一個以精神文明聞名於世的國家。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中國科學院,我為你羞愧 | |
2003: | 關於中國的醫生 | |
2002: | 華人里沒有其它的大數學家嗎? | |
2002: | 數學天才兒童特徵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