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的揭曉時間。各國的媒體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賭博公司也因此大賺。即使平民百姓,也對此津津樂道,好像是件很大的事情。我有個大學同學在瑞典留學,定居,以下是他告訴我的關於諾貝爾獎的一些“內幕”。
別的獎項我們不知道,對於化學獎還是略知一二的。不否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全是有突出貢獻的中老年科學家。為了評出每年的化學獎,有一個專門到化學獎委員會。
話說前幾年有一名化學獎獲得者是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R。他為什麼得獎嗎?出了傑出的學術造詣以外,恐怕也有以下的因素。起碼不能排除。
R教授有一名博士後, S,來自瑞典的U大學。這名瑞典博士後S和R教授的關係非常好。即使他回到瑞典以後, 和R教授也有很多聯繫,不少文章發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當然是通過R教授的直接推薦,並沒有通過正兒八經的申稿過程。做科研的人都知道這個途徑。
大家知道,美國實驗室里博士後成堆,為什麼R對S這麼重視呢? 原來S讀博士期間的導師L,是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裡的重要成員。有兩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都是L在獲獎儀式上宣讀的。為了這個三分鐘的宣讀獲獎名單, L在家裡練習了很多很多遍,怕錯誤。所以雖然L貌不驚人, 二十多年一直在研究同一個東西,,自己的學術造詣也非常有限,卻是一個重量級人物。
可以,S和L可是老熟人了!在瑞典國內,L也是好幾個重大基金的評選委員會成員。他有一個名聲,就是特別注重提拔自己實驗室出來的學生。他曾經用自己的影響力,通過瑞典國家研究基金會設立一個位置給以上提到的博士後S。但是在瑞典,所有的位置都必須經過公開的競爭。遺憾的是,公開申請過程中S技不如人,那個位置最終被別人得到了。同樣的事情L還為另一名學生E幹過一次,但是也很遺憾,E沒有能夠競爭過別人。
所以這樣想想,R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L不無關係。大家互惠互利嗎!
大家想想,在化學界和生物學界做出更大貢獻的科學家有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卻鳳毛麟角,為什麼?這公平嗎?當獲獎人員很少時,基本上是誰的運氣好,誰宣傳力度高,誰就會獲獎了。
據說研究血管形成的哈佛大學的那位大拿,每年都來斯德哥爾摩訪問。遺憾的是他還沒有獲獎,就不幸去世了。
本人比較佩服的是日本科學家。我認為他們都是通過真才實學獲獎的。
曾經有一位因為研究嗅覺而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女士,不是收回了發表在N刊物上的文章嗎?好象第一作者還是一位中國博士後。
當然,獲得諾貝爾獎是對獲獎者研究成果的重大承認。前幾年因為發明人工授精技術獲醫學獎的 Robert Edwards那是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但是呢,誰先發明的這個人工授精的技術呢?是一位華裔科學家,是他先在動物上實驗成功的。Edwards只是更勇敢,敢在人身上實驗,這個勇氣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這可是違反上帝的旨意來造人呀。在現今中國,造謠都會被抓起來,何況造人呢?
總之,諾貝爾獎絕對代表學術造詣的最高水平。但話說回來,它也是人評出的一個獎。真的沒有必要對它太認真。讓諾貝爾獎停在科學界內部那些書呆子的圈子裡吧。
最後,俺感覺俺的研究成果也夠獲諾貝爾獎的級別。俺可沒有開玩笑!可是可以肯定的說,斷了這個念相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