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華男孩(父母皆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後來美。碩士畢業後父做IT,母在一公司做會計工作)從小靈俐,動作敏捷。做什麼事都快。長到五歲,父母認為孩子有能力學更難的數學就送去中文學校高兩級數學班。他也跟得上。父母欣喜。
那是這孩上二年級時我在班上遇到。(其班有兩孩屬特教觀察範圍)因與其父母有幾面之緣,認識。就留心觀察那孩。一日,教室上數學課。老師開始發下一張紙上的練習是如15+7等一些直接算答案題。那孩幾分鐘完成後大聲叫:完成了。還很得意地四處觀察全班孩子都沒完成後大叫:It was too easy. 老師制止,讓他拿本書閱讀,等待其它學生完成。
一會兒後,有七,八個學生完成了。老師就讓這些學生圍坐到教室後一半圓桌去,發了另一張紙。這次題目有些變化: 25-?=16 16 + ? = 23 ?+ ? = 21
這一次,那孩左抓腦殼,右搔耳。沒有那麼容易完成了。直到四,五個學生完成後才交紙。之後也沒有再叫喊。教室非常安靜。
一會後見大家都完成了練習,老師就讓學生聚到教室前地毯上圍圈坐下。她介紹今天學一新概念,guessing 一些數量。
先拿出大罐透明塑料大瓶(內裝兩百糖果)讓全班學生猜裡面有多少數量的糖果。有半數學生有些接近。那孩喊出30離200差距頗大。說明對數量還沒有準確概念。之後老師又問讓大家上網看了一些動物照片,讓學生猜它們有多重。那孩猜的數字亦於答案有不小差距。說明他對重量沒有太多概念。
我給大家舉這個例子是想讓家長理解。孩子在上中學前,家長的任務是引導孩子對知識的廣泛興趣。越廣泛越好,越雜越好。不應集中在一些數學題或公式上。那些東西證明不了孩子智力及能力的高低。智力是理解力,是一個人和他人在同一個起點下同時接受信息,能夠準確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在某一個點上重複練習去比較他人某一點。那最多只能證明在那一點上的理解比較強。而忽視了許許多多無數的點顯示出的綜合能力才是能力的體現。
提高和培養孩子的對知識的理解力和運用能力的第一件事,家長可以做的昰:儘早,盡力讓孩子得到更廣泛,更深入的信息和知識量,而不是局限在一個方面讓孩子去發展,就有很大的機會培養出能力相對全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