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甘朱事件的最重要意義不在於規則意識,不在於有沒有黑幕,而在於激
發起大家對中國博士生招生制度乃至培養制度的大反思。
朱蘇力幾次出面回答,一直強調博士生導師要有招生的自主權,越大越好。
我就有質疑。我所知道的是,至少社會科學領域,比如經濟學的博士生招生,美
國,還有歐洲大部分大學,都是按系招生,由系裡的一個評審委員會共同決定,
沒有哪個教授可以單獨決定要不要誰。
統一招進來,一起上完一年基礎課後,看出水平差別了,真正確定興趣方向
了,美國很多時候還要資格考試淘汰一批,才能開始雙向選擇導師。我覺得這樣
才比較科學。
像國內無論什麼專業都通行按導師報考,導師的自主權力已經太大了。不說
有沒有腐敗了,僅憑一次半小時的面試就能決定要誰,判斷潛質?我覺得不妥。
朱蘇力強調導師完全自主權的一個主要立論點在,導師有權而且應該按照自
己的愛好組建學術培養隊伍,我也不同意。導師掌握的資源有部分是自己創造的,
但也有很多是公共資源,至少我們社會科學領域更多是後者。天下公器,有才者
用之,憑什麼完全讓個人偏好左右。如果真是才子,哪怕導師再不喜歡,也應該
接受,這是對社會的義務。人家衝着不僅是導師,也是這個學校,這個系的資源。
哪怕導師一點也不肯給他指導,但他願意待着這裡自己學習,也要給他這個權力。
有這個矛盾的時候,就需要系裡的委員會來協調。總之,導師的權力不應該是無
限大的,不能讓導師的個人喜好占據博士培養的全部。不然,如果一個博士生得
出完全不同導師的學術觀點,難道可以因為導師的不喜歡,就不給這個學生授予
博士學位麼?
我知道,理科方面,歐美大學都普遍是先定導師後進來,導師確實可以憑自
己喜好要不要誰。這跟博士培養經費主要由導師申請下來,掌握在導師手裡有關。
很多時候是一個課題培養一個或幾個博士。博士生在這裡更像導師的幫手,一個
打工者。導師要對課題的完成付全部責任,自然要擁有生殺大權。課題完成的壓
力鞭策和激勵導師找到最好或最合適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導師招生的完全自
主權,有他的合理性。
總體來看,中國現行的博士生招生制度確實要改革。但在不同的專業,不同
的博士培養經費來源背景下,到底是嚮導師的完全自主招生改革,還是由系招生
委員會統一評審申請材料,需要十分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