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貼出了一篇題為“思維的低層解構----Libet Benjamin實驗”的文章,最近有香港的網友針對其中的一段話提出一個的問題,我對之做了答覆,現將這段對話拿來與對相關問題感興趣的網友分享。
他的問的是:
能再多解釋一下"所以Libet Benjamin實驗所揭示出的思維和意識的低層結構的綜合表現本身並沒有否定在這結構體的尺度以外的自由意志的意義"這句話嗎?
我的答覆是:
簡單地說,這是一個數值量級上的相對性問題。。。Libet Benjamin實驗結果只不過是提供了對500毫秒以內的思維過程的解構,在我們一般人的正常的思維量級(秒,分,或更長)的範圍內,即那500毫秒以外的量級上你並不會意識到他的實驗結果的影響,因而一切仍然表現出傳統意義上的自由意志。。。。
複雜地說,因為Libet Benjamin發現的現象發生在500毫秒的量級上(實際上不到500毫秒),而人們的思維尺度通常要遠大於這個尺度,因而不但如實驗中所表明的,人們不會對於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意願之前的潛意識(或無意識)過程有所了解,而且根本不會感覺到因此而產生的自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的滯後。。。。
比如說,你看到商店櫥窗里有一塊你所喜愛的巧克力,你掏錢去買了那塊巧克力。你所意識到的就是這麼一個順序:看到巧克力->決定要買->掏錢買了。。。你既不會意識到在你決定要買之前的那小於500毫秒的時間內你的潛意識(無意識)是怎麼“想”的,也根本不會意識到你自己在看到那塊巧克力後到決定買之間還有不到0.5秒的滯後,因為那時間太短了。。。。即便你在買之前還猶豫了一下,你所感覺到的就是猶豫,而不會感覺到在看到巧克力到產生猶豫之間還有不到0.5秒的滯後一樣。。。。。
從哲學上說,這就是一我前面提到的相對量級的效應問題:Libet Benjamin的解構效應只發生在500毫秒的量級上,而我們的日常有意識的思維要遠大於這個量級。。。。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來說,你現在看到的電腦熒光屏上所顯示的是由很多pixel dots組成的圖象,但是你感覺不到那些pixel dots,你只看到我現在打上去的這些字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