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原則(7) - 世界的分類(B) |
送交者: InstanceTV 2014年02月01日13:40:1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事實與原則(7) - 世界的分類(B)
範例所講的“兩對兒世界”,“絕對世界與相對世界”,“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 是需要一些說明的。 絕對世界,就是在前邊講過的“本體”。具體例子,如作為“高級範例”的人的身 上,我們大腦中的思維就是這個本體的“滄海一束”。可見,我們如果“懂”得了 自己的思維,也就懂得了世界的本體,因為它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這個絕對性質 的本體,是無法用言語準確地描述的,正像“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一樣的(撇 開政治目的,道理相同):任何例舉都不能代表全體(something like digital vs. analogue)。我們的語言只能近似地“逼近”這個本體,否則我們無法揭示和傳遞真 理。但我們永遠不會準確地形容它,因為它不存在於“相對世界”:它是相對世界 的基礎。但它的“存在”又是不可質疑的,因為它是我們質疑的基礎。 相對世界,是一對兒。它們就是我們“現象界和範疇”(康德),“絕對精神和邏輯, 自然,思維”的世界(黑格爾)。就是柏拉圖的“形式Form”和亞氏的“物理世界”。就 是海德格爾的“dasein(being-then-and-there)”和包括人的存在的所有存在。從范 例上看,就是由“在,存在,定在和思在”組成的範例。範例解釋了多年來世界關 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爭論:究竟誰是更真實的,抽象的實體還是物理世界?所 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問題:究竟誰是第一性的,精神還是物質?範例為什麼說微觀 世界與宏觀世界的區別?等這些問題。因為以前所有的這些世界的區分,都可歸結 到範例所謂“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區別中去。 當我們不加區別地提出問題,像上面例舉的那樣,我們是無法確切的給予回答的, 因為我們混淆了兩個世界(宏觀與微觀)的不同。在宏觀世界中,當然是物質在運動。 要運動必然存在着速度,所以這就是物質移動的速度。在這裡,根本的概念是物質 的存在,一切都基於物質的存在。而在微觀世界中,則一切相反。運動是根本的特 征,運動的結果是物質的出現。這個“運動”的概念,在兩個世界中都有區別的。 就像“心動”和“手動”的區別一樣 - 如果打個比方。在微觀世界中,我們不可以 問“什麼在運動?”,正像我們在宏觀世界裡不可以問,“為什麼物質存在?”一 樣:這些都是它們的根本屬性。正是宏觀世界的相對論,將“運動與速度”的轉化 關係揭示出來,變成了聯繫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橋梁,所以才有我將“速度”的 概念用來連接起兩個世界。 哲學上的猜想或邏輯上的判斷,並不能代表科學的技術性探索。量子力學前沿的 “非定域關聯”問題,即所謂,“當測量一個粒子時,另一個與之關聯的粒子會瞬時 改變狀態,無論它們相距多麼遙遠。”(以潘建偉院士為代表),被愛因思坦斥為 “spooky”。其實我倒認為,這一方面是“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的問題。另一方面 是現有的哲學理論缺陷和技術手段落後的問題:還沒有實現不等於沒有邏輯上或潛 在的可能性。以範例的“兩個世界”的觀點看,這就是一個要“垮界”的問題。我 似乎更傾向是“周圍的環境”,或叫“場”,“電子云”等,由於它們的相同,而 產生“電子對兒”的另一方,而不是我們真正將“電子云夾裹着令一個哭哭啼啼的 電子”,將它們強行分開,而不能“斬斷”它們的“情思”(電子自旋的四態,目前 只作出三態)。世界上的事情,總是無獨有偶的。你相信“心靈感應”嗎?無論在情 人之間還是在雙胞胎之間。我想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兩個世界的存在,一個以時空 為二個必需條件,一個只需要時間,不需要空間:當我們排除了一切可能性時,剩 下的無論看起來如何不可能,它必然是我們要找的結論 - 沒有空間的一維世界,除 了“超距”,還能剩下什麼呢? (完)
FYI: Note: Telepathy Test If they are cheating, they would make it 100% correct. http://youtu.be/rjmZXWBd0-Q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On Invalidity of E = mc^2 | |
2013: | 老實說,如果龍芯按我說的,設計成讓程 | |
2012: | 如果不用老百姓過日子的平凡眼光去看" | |
2012: | 韓寒的三重門和三重皮 | |
2011: | 中國學術評價網學術不端行為評議團公告 | |
2011: | 天朝御用的文藝人:郎 朗 | |
2010: | 亮亮你的真本領!也請大家評論! | |
2010: | 為什麼不簡單地假設,宇宙的尺度是不變 | |
2009: | 胡適論漢字和中文打字機(zt) | |
2009: | CBS NEWS 上有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