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用老百姓过日子的平凡眼光去看"天才"和"网络奇才" |
送交者: 探戈 2012年02月01日20:00:2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如果不用老百姓过日子的平凡眼光去看"天才"和"网络奇才"如果不用老百姓过日子的平凡眼光去看"天才"和"网络奇才"这两个傻B,就算是想骂他们都骂不到点子上,很容易走入误区。 至于那些哈这两个傻B的(甭管是其中哪一个),当然是没有老百姓过日子的平凡眼光的,能把这么混蛋的两傻B供在神坛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方叉叉这里的LLM都熟,俺就不多说了。只想提一句---为什么LLM中有不少人起初曾以为方叉叉真是什么"学术打假"的,等上当受骗后才与之反目成仇的?有谁是和俺一样从一开始就看丫是个文上是个偻、"学术""打假"上是个骗的?请举手。 要想解剖方叉叉、韩寒这两个自我膨胀+外力(商业推手和政治推手)包装塑造出来的偶像,在下刀之前你得先把准了脉------丫们是饮食男女否? 搞清楚了这一点,你手中的刀怎么割怎么是,随便划一刀都能片下丫两个傻B身上的四两肥膘来;要是没搞清楚这一点,哪怕你手上菜刀上下翻飞,怕是也只能砍到剁肉砧板的边沿。 我看网上(包括谷里和虹桥论坛)上质疑韩寒的某些文章是有走偏的趋势,有些东西甚至可以被韩寒利用来反击质疑的人们。比如说,有人质疑韩寒和韩寒 爹号称自己是清寒人家,怎么会1999年就出得起好几千元初装费给自己家里装电话;有人(以小蛮为代表)质疑韩寒的《三重门》 是别人写的,其手稿是伪造的,为什么80后的韩寒当初不是用电脑打文章而还是手写稿纸?这两条,就很容易被韩寒用来嘲讽质疑者的无知。 实际情况是,上海普及电话到普通老百姓家的工作比北京等北方大城市要做得好很多,没有官本位思想作祟,但有便民措施相辅。刚开始搞普及电话时,很 多上海人是持观望态度的,并不是很积极配合的,所以最初两年上海电话初装费没有几千元,要便宜得多,几千元初装费是后来才涨上去的。一些比较精明的上海人 动手早,早早就给自己家申请了电话,既省了钱,又较早地享受了便利,等到了1999年,上海有电话的人家已经不是少数了。而1999年到2000年左右, 在上海买一台PC还是很贵很奢侈的,一般人家是不肯花这个钱的。当时上海一般人的收入也就1000多一点,象韩寒爹这种在县文化站办报纸的,就算是加上搞 三产挣点外快,也不会超过这个平均数。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如果不用老百姓过日子的平凡眼光去看"天才",就很容易走入误区,就很容易让韩寒利用和反击质疑者的无知的原因。 我不是韩粉,但韩寒刚出名时,他的《三重门》我倒看过大半本(回国前听说过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名的新闻),其后让他名声大涨的博 客倒是从来都没看过(韩粉转到各论坛的也不少),不过,连啥小燕子赵薇、徐静蕾、姚晨5的都成了博客之王了,不看也罢。 记得老老年我在另一个论坛发过个帖子(当年还没有散仙谷),提到国内新锐作家,我说过王朔、韩寒是有一定的爆破力的,但都走不远。这么说,是因为我看过他们的作品,也比较熟悉他们这种不容于主流教育体制的反叛孩子演变出来的青年作家。 《三重门》基本上就是一个少年笔法写的,当时韩寒爹已经四十多岁了,要主创这种语言风格的故事是不可能的。但很明显,韩寒爹在韩寒的这本书里掺过不少油水,这也是没什么可质疑的。现在有网友说《三重门》刻意模仿《围城》,这就更说明问题。 考虑到韩寒出生和成长的年代,韩寒和韩寒爹都看过《围城》,以及因其父子两人的遭遇,都容易被《围城》所吸引并与《围城》产生思想共鸣是不奇怪的 (八十年代重印过《围城》,致其流传广泛,八十年代初此书流传不广)。在县文化站办报纸的韩寒爹要为自己门门考不及格的退学儿子找出路,与子合作写驾轻就 熟(韩寒的生活经历)是很自然的。 这种另辟蹊径的路子能走得通,不光是和当时的时代大环境有关,也和韩寒爹早就与之经营结网的上海文学界(以《萌芽》为代表)有关。一般来讲,上海 人做事还是比较踏实和步步为营的。但上海文学界的某些人却比较另类,更喜欢走捷径、一鸣惊人(要不然,姚文元、周瑞金等也就不会出自上海文人了)。这些 人需要石头,韩寒需要伯乐提拔,韩寒爹窥破奥妙熟知双方的供需要求,这样的好买卖不便宜自己的儿子做还能让别人做吗?! 大家别高看了《萌芽》编辑部等上海文学部门的这些人,当他们看到韩寒作文和《三重门》手稿时,这些编辑们有很多人怕是连《管锥编》都没读过。突然 眼前冒出个韩寒,又是曾经落难的怀才不遇老熟人的孩子,《萌芽》这些人还不得惊为天人,为自己发掘出这么个人才而欣喜若狂得疯了? 《三重门》之后韩寒曾经沉寂过几年,偶尔在大众面前露一下头,现出来的也是门门考不及格的小混混的本色。小鱼小虾翻起来的浪花毕竟大不了。等后来 遇到了李寻欢(早上网的LLM应该知道此人),再后来有了博客这么个东西,韩寒才在书商和网络商以及把持了舆论宣传阵地的广地党的炮制和营销下成了现在这 么个怪物的(方叉叉的"成功"路径也基本如此,只不过丫比韩寒还烂,没有书商愿意包养它)------这种事和胖头吴营销什么人寿保险从留学生兜里掏钱差 不多。 wj 质疑我说"一个(与韩寒)同龄小亲戚的看不起韩说明? "。实际上,是不是我的同龄小亲戚不重要,但我想以此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年(在上海)不少人对韩寒的观感,为的是推开后来由书商、网络商以及把持了舆论宣传阵地的广地党堆砌在韩寒身上的种种神话光环。 同龄小亲戚代表了一批人------一批当年就看不起韩寒的小朋友。这批人是学校里学习用功成绩拔尖且不乏灵气的学生,他们对门门考不及格、靠抖 机灵走左道旁门出名的退学生是很不屑一顾的。原生态的实际情况是,相当一批韩寒的同龄人并不是书商、网络商以及把持了舆论宣传阵地的广地党等营销者希望的 韩寒粉丝。 记得当年我看了半本韩寒的《三重门》之后去小亲戚家,刚好她还在用功读书,我调侃说好学生拼命读书也只不过考了个大学,还得继续读书。人家门门考 不及格的差生倒已经写出书来给你们读了。小亲戚听了大不乐意,翻了我两记白眼,回答我说(大意):帮帮忙好勿啦,千万别把我和韩寒那种小混混摆一道比较, 你也不看看都些什么人迷韩寒?都是些白痴和犯单相思的花痴嘛! 嘿嘿,当时我还不知道韩寒长什么样,好象也没博客,没粉丝这么一说,现在再回想小亲戚当年的不屑语气和神态,真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也不知道什么人会年复一年地当韩寒这种人的粉丝,当年的《三重门》、《花季》等小说的出现只不过是迎合了某些人要在中学生中发掘不走常轨的"人 才"的需要而已,这种书拿起翻翻就翻了,放下了也就不会再去想它(特别是对成年人)。不过,《三重门》主要是韩寒的文笔腔调,有手稿也很正常很真实。现在 韩寒借几炒作把旧纸拿出来卖再扎韩粉们一票银子实在是太正常、太及时、太有必要了------对韩寒来说,再不卖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泡沫已破,光环在消 失,现在不卖以后就没有卖出价钱的机会;对韩粉来说,现在买也是大好机会,在韩寒泡沫破光、光环尽失之前给自己正在消失的青春、中春梦想买个纪念品和烧化 纸钱,正其时也! 韩寒也是老百姓,也要扎银子,也要过日子的。门门考不及格的小混混没了泡沫光环,以后的日子就没那么风光了。要准备过冬噢。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1: | 中国学术评价网学术不端行为评议团公告 | |
2011: | 天朝御用的文艺人:郎 朗 | |
2010: | 亮亮你的真本领!也请大家评论! | |
2010: | 为什么不简单地假设,宇宙的尺度是不变 | |
2009: | 胡適論漢字和中文打字機(zt) | |
2009: | CBS NEWS 上有原文 | |
2008: | 华人数学家大会:丘成桐的山头 | |
2007: | 北大人眼中的北大与清华三部曲 | |
2007: | 如何衡量美国大学的优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