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良好的習慣,往往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你是否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也許我們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才能。以下文章適合正在尋覓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閱讀。
我們總是在錯了之後才知道錯,可我們不總是有機會改正錯誤,所幸的是我們還能從別人那裡得到經驗,我們只需要知道後理解些經驗就行了。
1、英國人: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乾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英國人倡導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許多學齡前兒童都是在父母講述的美妙故事陪伴下進入夢鄉的。
2、 美國人:讓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周一次貼出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干某些活兒,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3、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兒
在家裡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沒有父母關於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注重的是孩子能整天輕輕鬆鬆,做遊戲、玩玩具,在玩兒中學的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4、 德國人: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裡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
5、 日本人: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兒童的生活自理觀念,家長有意識地讓兒童學會判斷是非,作出選擇,如去商店購買玩具,家長事先會定出一些金額,讓孩子自行決定買什麼;家裡準備外出旅遊,也會徵求一下孩子的看法。日本孩子上了初中後,能夠獨立上街購買衣服,而且還會貨比三家,精打細算。
6、 猶太人:讓孩子早知書本是甜的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裡,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讓小孩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本書,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