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哲學(3B)-再談人為什麼會問“為什麼”?
人要問“為什麼?”,是思維本質的體現。思維的本質是“絕對”範疇(範例本體)的功能,儘管只是“部分”,即“絕對”這個“大海的一滴水”。
整體只有對於部分才有意義。同理,絕對只有對於“相對”才有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思維總要問“為什麼?”的根本原因。相對是什麼?當然是“宏觀世界”或“物質世界”,或“現象界”。我們知道,凡是後者,必然是相對的。凡是相對的,必然具有“因果關係”的。凡是具有因果關係的事物,必然是受時空制約,必然是短暫,必然是發生在有限的範圍的。因此,一切“意義”,都是由此而生。
我們追求抽象,永恆,不變等的事物,不是因為它們的“真實存在”,而是因為它們是標準,是真理,是原則,是抽象,是指導的原則。因而它們也是“灰色”的 - 理論的本質。當詩人說,“只有生命之樹長青”,指得就是相對的事物,即“不完美的事物”。我們不會因為自己愛的姑娘會也拉屎放屁,就不認為她是女神了,而更愛一個畫中的女神。只有短暫,有限的事物才具有“活生生”的意義。對於這樣相對事物的因果關係的追求,就是思維的絕對或本體意義上的本能,也就是我們總是問“為什麼?”的原因。
作為範例的人,只有滿足思維的功能,即滿足思維要理解相對事物因果關係的欲望,才能說不枉為人生,才是生命,人的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思維的求知慾,就要問“為什麼?”,本身不帶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即純粹是“為了知道而知道(Knowing for the sake of knowing")。甚至連社會上的黑幫也明白此理,也就是在黑道上他們所說的:”死也讓你死個明白“。
可惜我們許多人,往往 忘記了思維功能是人的”第一功能“。往往一生辛辛苦苦,花掉大部分時間所幹的事情,或者是為了滿足”感官“的需要(物質欲望,同豬的需要無異),或者滿足心理的需要(外在的,為他人的社會需要)。很少有人想到作為人,首先滿足的當是自己作為個人的,”思維的需要“,即,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滿足”為什麼?“的回答。
只有當我們像藝術家那樣,懂得了為什麼要追求,”art is for art's sake",我們的求知慾望變成了思維的本質功能,“knowing for knowing's sake",我們才可以說,”我是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