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華東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四年級學生、奧運會110米欄冠軍劉翔被母校
授予“優秀學生”稱號,並被推薦免試直接就讀研究生,碩博連讀。
作為一名世界頂級的田徑運動員,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令世人矚目,
也為所有中國人爭了一口氣。僅從這一點來說,對劉翔予以一些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
都是應該的。但在看罷這條新聞之後,筆者產生了莫大的困惑:華東師範大學的做法
是否顯得有些不夠嚴肅?
顯然,這又是一起發生在大學校園中的“特事特辦”。劉翔的公眾影響力及其在
體育項目上取得的成就,在“特事特辦”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以至於即便像華東師範
大學這樣在國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高等學府,也在劉翔對公眾產生的影響力面前置碩
博連讀的程序和原則於不顧。換句話說,本應十分嚴格的碩博連讀程序,在名人效應
面前變成了一紙空文。
程序的不合法,必然導致內容的不合法。我們從華東師範大學校園中傳來的歡呼
聲中,分明聽到了對本應充滿濃厚學術氣氛的高等學府錄取研究生程序的一種嘲諷。
而華東師範大學僅僅因劉翔在體育運動上的突出成就便免試讓其碩博連讀的行為,更
像是在為自己的臉上貼金。
筆者不由得想起上個世紀發生在美國的一件事:1986年是哈佛大學的350年校慶
,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也想親歷這一難逢的時刻,條件是讓哈佛大學授予其名譽博士
的頭銜。但這一要求與哈佛大學“學術至上”的原則相牴觸,被時任哈佛校長的鮑克
拒絕。此事一時被學界和新聞界傳為佳話。
即便是貴為總統,也無法在大學中獲得一個無關宏旨的名譽博士頭銜,這看上去
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里根遭拒一事卻折射出了哈佛大學學術為本、學術至上的治校
理念。與之相比,時常發生在我們的一些大學錄取過程中的“特事特辦”,是否該引
起人們的反思呢?
大學理應以學術為本,而學術研究不是大學行政的陪侍,只能服從學術活動本質
的邏輯。任何學術以外力量的干預對學術研究本身都是有害的,對大學來說也沒有什
麼好處。
筆者絕非對劉翔有什麼成見,因為雖然劉翔是碩博連讀的主角,但華東師範大學
一廂情願地撤去碩博連讀的門檻,卻與劉翔本人並無直接關係。塵歸塵,土歸土,劉
翔在體育運動中取得的成就再大,也只能是體現在體育領域之中,如果將這種影響力
不適當地放大到本應以學術為本的校園中,並因此置一些基本原則於不顧,恐怕就是
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