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對孔子思想的誤解
小議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的得失(五)
老幾 2014.8.1
胡適的自相矛盾在《大綱》中是“一以貫之”的。比如他一方面崇尚老子無為用弱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從《詩經》考證出老子為“革命家”。(實際上胡適既不懂什麼是真正的“無為”,又不懂用弱。至於什麼叫“無身無患”,什麼是“小國寡民”,更是完全搞不懂。這從他廣為人譏垢的哪些抗戰初期的投降主張就不難知道。)
胡適對孔子的解說,也是如此矛盾。胡適一方面對孔子為人稱讚不已,另一方面又認定孔子殺了少正卯。先看一下胡適對孔子的稱頌。“孔子的性情德行,是不用細說的了。我且引他說自己的話:‘飯蔬食,飲水,曲耾以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是何等精神!”…
再看看胡適敘述少正卯:“孔子作司寇,7日便殺了一個‘亂政大夫少正卯’。有人問他為什麼把少正卯殺了。孔子數了他的三大罪:一、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二、其談說足以飾袤熒眾。三、其強御足以反是獨立。這三件罪名,譯成今文,便是‘聚眾結社,鼓吹邪說,淆亂是非’”。
胡適這裡的論證也很有代表性,他給出了引文,卻沒有說出引文的出處。據網友“胡學博士”考證,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故事最早出現在《荀子•宥坐》,這個故事後來被漢末出現的《孔子家語》略加改動之後收錄。胡適的上述引文就是來自《孔子家語》,而此書在當時許多學者都認為是偽書。胡適在其“孔門弟子”篇中說:“《孔子家語》所記76人,不消說得,是更不可靠了。”“所用《孔子家語》一段,不過借作陪襯,並非信此書有史料價值。”。對《荀子•宥坐》,胡適也有評說。在其“荀子”篇中,胡適說,《荀子》“大概今本乃係後人雜湊成的。其中有許多篇,如《大略》、《宥坐》、《子道》、《法行》等,都是東拉西扯拿來湊數的。”
儘管如此,只有需要,這些似乎並不影響胡適用其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梁啓超在《評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中批評說:“相信孔子殺少正卯這件事,這是厚誣了孔子,是對孔子人格的不敬。”
類似的矛盾還表現在對於孔子的學說方面。胡一方面說:“孔子的人生哲學,依我看來,可算是注重道德習慣一方面的(86頁)。”另一方面又認為:“孔子的“學”只是讀書,只是文字上傳來的學問。(79頁)”(胡雷人的地方是把此論與易傳接在一起講,顯然把易經作為文字學問而不是“象”學)。
胡適認為:“一部論語雖不是孔子所作,卻極可靠,極有用。… 研究孔子學說的人,需用此書和《易傳》《春秋》兩書參考印證,此外便不可全信了。”這話大致是不錯的。那麼胡認真讀《論語》了嗎?沒有!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是學文嗎?不是。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的“學”只是讀書,只是文字上傳來的學問嗎?當然不是!
難怪梁在上面批評胡的另一條評論說:“以“知識論”來講孔子,只是“棄著華而取糟粕”。因為知識論在孔子哲學上只占得第二、第三的位置。孔學的根本精神是如何做到“我的思想行為與我的生命融合為一”及“我的生命和宇宙融合為一”,孔子的“學”並非如《大綱》所言“只是讀書,只是文字上傳授來的學問”,而是“活動”和“體驗”。”
孔子在世時評論座下弟子,除了顏回,別人都不具備繼承自己思想的根器。顏回早夭,曾子以下弟子均無器量繼承衣缽。孟子荀子雖各有發揮,卻已偏離孔子教導。以後儒家每況愈下,更是離孔愈遠。胡適不明其理,卻硬說是孔子之說,造成流弊千年。如此胡話,大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