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誰慣壞了海歸?
送交者: 秋風 2004年11月02日17:27: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當然值得歡迎。然而,刻意地用種種優惠措施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只能慣壞這些創業者,使他們無法直面無情的市場競爭,輕易就當逃兵。

  精心呵護的“獨生子”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對自己的留學生這麼優待了,簡直像對獨生子一樣呵護。首先是中央政府,不僅對吸引留學生回國制訂了非常優惠的政策,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鼓勵海外留學人員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的若干意見》強調,在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的同時,吸引他們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其形式包括兼職、合作研究、委託研究、投資創業、人才培養、中介服務等。

  然後是地方政府,尤其是那些發誓要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地方政府,又把中央政府的優惠政策層層加碼,戶籍安排、配偶就業安排、子女就學、申辦企業手續簡化等等方面的照顧就不必說了。

  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政府的無償贈送。比如廣州,由政府專門設立的6000萬元留學人員科技創業資金,已給予43位留學人員每人10萬元的無償支持。至於信貸優惠,更是不在話下。廣州市政府出資組建的廣州風險投資公司已向10個留學人員創業的項目提供了5437萬元的風險資金。

  各地也爭相為留學人員開辦特區。1994年南京在全國率先創辦“金陵海外學子科技工業園區”,目前,全國各地這樣的“特區”已達60多個。一大批幹部和土地、資金等資源被用於專門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

  不能說這些措施沒有效果,起碼北京的搜狐、上海的華大基因、廣州的天普等企業都是成功的典範。然而,與巨大的有形與無形投入相比,這樣的產出是否太小了一點?

  學步車依賴症

  最糟糕的是,政府的種種優惠措施和熱情期待,也慣壞了留學歸國人員,使他們經常無法面對現實的市場,使他們面對挫折,更多地只是怨天尤人,而失卻自己奮鬥的勇氣。

  一位連續採訪過4年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的新華社記者報道說,從這些留學歸國創業的人嘴裡,聽到最多的是抱怨:抱怨政府剛開始對他們關懷備至,後來卻冷落他們;抱怨國內企業家沒有眼光,看不出他們帶回來的技術的市場前景;抱怨國內商業環境不如人意,沒法讓他盡情施展。結果,不少海歸乘興而來掃興而歸,轉了一圈,享受了優惠後,又出走海外。

  當然,這不能完全責怪他們。應當受到責怪的是爭相出台優惠政策的各地政府和喜歡添油加醋的、編造美麗新世界的傳奇故事的媒體。在官員和媒體眼中,留學回國創業人員被視為天之驕子,這些海歸派也形成了自己的心理期待。在不少海歸派看來,政府的優惠和照顧似乎是理所應當的,國內的企業家也理應把他們奉為座上賓。一旦這種期望落空,他們當然就只有抱怨、甚至怨恨。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他們也覺得自己的產品肯定有市場,僅僅因為國內的環境不適合他創業,國內的投資者也有眼無珠,所以他才會失敗。

  有不少留學歸國人員說,他們剛回來時像“度蜜月”一樣,政府熱情得不得了,但後來卻成了沒娘管的孩子。這種話語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政策和媒體的烘托,已經讓海歸們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因為從一準備回國的那一刻開始,海歸們的每一步都是靠坐在政府的學步車裡邁出的。不幸的是,他們中不少人以為,上了馬路,仍然可以指望這個學步車。這種想法當然完全錯誤,但我們就應該反思,既然也是成熟的成年人,政府為什麼非要塞給他一輛學步車?可能正是政府的過分照顧,摧毀了海歸們的自信心和面對現實的勇氣。

  高科技不等於高利潤

  或許到了該反思種種過分的鼓勵留學人員創業的政策的時候了。政府的鼓勵政策當然出於好意。尤其是對於立志要發展高科技企業的地方,當然需要新技術、新產品,需要新觀念,需要新的企業模式,需要新的籌資渠道,而留學人員似乎是一個有益的資源。

  然而,中國,或者具體到某個省、市,需要發展什麼樣的產業,是政府事先就可以科學地規劃出來的嗎?高科技產業當然十分誘人,但在特定地區給定的資源和市場約束下,高科技未必能夠為當地帶來高利潤,而企業是否成功,唯一的指標是是否創造出了利潤;對於地方政府亦然,沒有利潤,何來產值、稅收和就業機會?事實上,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是浙江的溫州,然而,那裡並沒有幾家高科技企業。同樣,在北京的中關村,許多所謂的高科技企業在賠錢,而那些沒有享受優惠政策的安徽農民卻靠販賣配件而獲得了利潤。

  然而,在政府眼中,有些產業因為其“土”、因為其沒有技術含量,而受到忽視、鄙視甚至歧視;而某些產業,因為其能帶領面子和政績,而受到鼓勵、獎勵甚至過分地偏愛。留學歸國人員創業的種種優惠政策就是在這種心態下出台的。

  但不管是從經濟學還是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研究,在政府的正當角色中,這種做法都沒有理據。在競爭的環境中,政府除了可以扶持(同時也約束)某些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品的事業之外,不應當支持任何贏利性企業。理由很簡單,大家都是為自己掙錢,你支持這一類企業,就等於歧視除此之外的其它所有企業,就意味着對你轄區內的所謂企業家不能一視同仁。

  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了非常嚴重的歧視現象。僅以創業為例,各地政府為留學回國創業者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他們可以在很短時間、以相當低的成本完成開辦企業的程序。而在北京,一個普通商人要開辦一家普通的企業,比如開辦一家小飯館,要跑完政府各個部門的所謂程序,需要幾個月時間,而且,還未必能夠順利地拿到開業所必需的各種證照。當然,我們要補充一句,政府照顧海歸的簡化的程序,其實才應當是正常的程序。然而,政府在優惠某類企業的時候卻依然把對其他企業的歧視視為理所當然。

  同樣,在資金方面,政府為海歸們提供了風險投資資金,還有優惠信貸,有的甚至能夠得到無償贈款;而一般私人企業卻不可能享受到任何這樣的優惠,只能通過非正式金融體系解決資金問題。

  政府對某些產業、某些企業吃偏飯的態度,既害了吃偏飯的那些企業,也不利於本地形成合理而高效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分工合作鏈條。通過優惠政策,確實可以勉強扶持起若干企業,但未必能對本地經濟發生多大整體拉動效應。而本來合乎本地資源優勢卻遭到政府歧視的那些產業,可能因此而得不到正常發育。溫州形成合理而高效的產業群體的成功經驗證明,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產業鏈條,應該讓市場、讓當地企業家去探索、發現和創造。而政府的產業優惠政策,更多地恐怕只能擾亂這個發現和創造過程。

  重要的是企業家精神

  政府對海歸採取優惠政策,似乎隱含着一個假定:這些掌握着先進知識的海歸能夠靠着新技術創造出高利潤。也就是說,它事先就可以清楚地確定,什麼樣的技術、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企業能掙錢。然而,任何創辦過企業的人,恐怕都不會認同這樣的想法。

  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事實:靠優惠政策吸引回來的留學生們,大多不是企業家,甚至可能不具備企業家的潛力。他們在海外基本上沒有創業的經歷,大多數從事的技術性工作;即使從事管理工作,也是在大型企業內部從事日常管理。這樣的背景,對於創業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創業需要的是企業家精神。

  相反,如果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他是不會僅僅因為優惠政策才回國創業的。對他來說,重要的是本地的資源和市場,本地的宏觀商業環境,比如法治的水平、政府管制的範圍等等。而一個人,如果不能為自己的產品找到投資,不能解決本企業的資金問題,也無法為自己的產品找到市場,那他就不能說是一個企業家。同樣,一個人,如果不能面對中國的社會環境、不能處理好與政府的關係,恐怕也不能算是企業家。

  所以,也許,對於那些失望地離開的海歸們,我們沒有必要格外地惋惜,畢竟,在同樣的環境下,各地已經湧現了一批又一批成功的企業家。當然,政府應當汲取教訓,致力於創造更健全的制度框架和營商環境;但這絕不單單是為海歸們,而是為所有具有創業衝動者。古人云:政者,正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美國大學 “一點”生活
2002: 美國人的讀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