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特別能考研? |
送交者: 路本龍 2004年11月02日17:27: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我們為什麼特別能考研? ——一種非應試教育的回答 中國青年報10月11日刊出了《部分地方院校成為考研基地?——探訪一所特別能考研的大學》一文,對以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為代表的部分地方院校為什麼特別能考研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並認為地方院校特別能考研的原因是應試教育的結果。作為從這所“特別能考研的大學”——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經過考研來到北京讀書的一名研究生,我認為文章得出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說存在着嚴重的偏頗。在此,我想對為什麼以曲阜師大為代表的部分地方院校特別能考研提出自己的一些解釋和看法。 一、現行高考制度對考研的重要影響 要探討部分地方院校高考研率的原因,我認為首先應當考慮現行高考制度對考研的影響。通過對高考與考研不同的比較來分析地方院校為什麼有這麼高的考研率。高考與考研的 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命題方面,高考不是全國統一命題,大多數省份根據自己的實際教育狀況進行單獨命題。不同的高考試卷影響了不同省市考生間的橫向比較。考研則不同,作為公共課的政治和英語是全國統一命題,而各高校的專業課試題也沒有對考生的省際歧視。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專業課,二者對考研學生都一視同仁。所有考生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在錄取方面,高考時各高校以省為單位進行錄取。由於各省錄取名額已事先被規定好,所以每個省能最終錄取多少人在考試前已被限定。這就出現了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錄取的學生,其分數可以相差幾十分乃至上百分的情況。這也使得不同省市的本科重點線相差如此之大(例如,04年山東省的重點線比北京要高出 100多分)!因此,這種不公正的帶有歧視性的高考錄取方式每年都遭到人們的猛烈抨擊。這裡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由於部分省份的高考分數線如此之高,以致在外省市可以進入重點高校的學生在自己省內卻不能被重點高校錄取。迫不得已,這些學生只能在本省內選擇一個“二流”甚至“三流”的學校去讀。由此,地方院校雖不知名,卻也成為“藏龍臥虎”之地,大量高考弊端的“犧牲品”在此“忍辱負重”,期待未來考研時能夠“出人頭地”。因此,在考研時,高考弊端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的學生大量地考入全國重點高校就不足為怪了。這種結果可能是人們所料想不到的。對此,我們不僅不應當對地方院校學生有什麼歧視心理,恰恰相反,我們應為考研錄取方式的相對公正性出人意料地糾正了帶有歧視性的高考制度的種種弊端而歡呼! 在考試內容方面,高考是語、數、外及文綜或理綜加在一起的綜合考試,各科總成績反映了考生的總體學習水平。這種考試方式可以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對學習偏科或有特長專業的學生尤為不利。因此這類學生大多被打入地方院校的“冷宮”。考研的內容則不同,只是在外語和政治的基礎上再加上專業課考試。在保證外語和政治這個基本標準達到後,專業課成績就成為考生能否被錄取的決定性因素。這恰為偏科或專業特長生提供了絕好機會。 總之,在分析地方院校為何如此能考研時,絕不能忽視高考制度對考研的重要影響。 二、地方院校學生的自身努力 我十分欣賞中青報文章中曲阜師大宋廣文老師說的這樣一句話,“曲阜師大能有今天的考研成績,在於學生充分利用了正常課程以外的時間,而其他學校沒有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宋老師在此道出了以曲阜師大為代表的部分地方院校高考研率的“秘密”。這還不全面,應當加上這麼一句,即準備考研過程中的全力以赴。 宋老師指的是把功夫用在平時——即大學的前三年,為考研打牢基礎,這是必不可少的;我補充的則是真正將考研當作一種任務,並全力以赴地學習,為考研做好全面準備。這一階段不到半年時間,是決定能否考研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證。如果將考研比作高考的話,也只是這段時間與其有些類似。做出這種區分是很重要的。因為許多對曲阜師大存在誤解或偏見的人認為,曲阜師大學生度過的大學四年如同高中生活一般,整日除了學習之外沒有它事可做。但事實決非如此。從大一到大三的三年時間裡,絕大多數學生的生活相對來說——當然不能與生活在各大城市的重點高校學生相比——還是比較豐富多彩的,學生能夠從諸多活動中獲得有益的鍛煉(在此不再詳述)。因為大學畢竟是大學。如果說也什麼缺憾的話,那就是由於曲阜師大地處曲阜縣城,周圍都是農村,學生們不可能像重點高校學生那樣有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但這是客觀環境造成的,不是學校的錯,更沒有學生的錯。總的來說,大學前三年的生活是很怡人、很自由的,除了每個學期末要準備考試以外,學習從來不是一種壓力,那種外面人想象中的“書呆子”是極少見到的。這與其他所有高校沒什麼大的區別。 那為什麼又說“學生充分利用了正常課程以外的時間”來學習呢?我覺得事情就在於我前面已經說過了的,就是由於地處農村,除了一些課外活動和少數社會實踐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重點院校學生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我們不能打工、不能做兼職、不能到繁華的城區去逛街、也不能到眾多的景點去遊玩。在別人打工、做兼職、逛街、遊玩的時候,我們學校的多數人是在教室里學習。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這也是我來到北京後強烈感受到的,即曲阜師大學生99%都沒有電腦,而宿舍里則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的主要原因是曲阜師大8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沒有經濟條件來買。另外,學校本科宿舍樓沒有網絡線路也限制了學生購買。我們要上網的話只能到學校內的少數幾個電腦機房或校外網吧。當其他院校學生在宿舍內終日沉迷於上網、打遊戲或看電視時,我們還是在看書學習。這樣算來,我們比其他多數院校學生每天至少要多學一小時。每天多學一個小時,三年下來,我們能多學到多少東西?!因此,這才是以曲阜師大為代表的地方院校高考研率的最根本原因! 上面說的是考研前的大學三年生活。這三年間除了少數決定跨專業考研的同學可能在大三下半學期便開始着手看考研書籍以外,絕大多數仍考本專業的學生僅僅是在頭腦里大體確定了自己將要報考的專業,但還沒有付諸行動。 從大三結束後的暑假起,同其他所有院校一樣,我們才開始買來英語、政治以及專業課參考書,制定出整體學習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考研的各種準備。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從01年8月2日(這一天我記的非常清楚)即暑假從家回到學校後的第二天開始認真準備考研的。從那一天起,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都是每天早晨 6點半起床、晚上11點半休息,一天至少保證1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排除一切干擾、全力以赴地來學習的。這種類似高三的高強度的學習一直持續到考試前大約 20天。此後我們便調整作息時間,減少學習強度,以最佳狀態迎接研究生考試。這半年的生活我想對任何考研的應屆生來說都大同小異。當然,若非得指出在這一階段我們與其他院校考生間有什麼區別的話,我覺得區別便是各院系的老師們為我們學習提供了大量便利條件,讓我們更好地投入到考研當中。應當說,這也是我們高考研率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重點高校學生“分化”帶來的影響。 在進入曲阜師大之初,我們中的許多人曾為自己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的默默無聞感到“自卑”。因為高考至少在省一級是按照成績錄取的,重點高校學生總體上確實比我們 “技高一籌”。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能在考研中與重點院校學生一試高下呢?對此我們最初很沒有信心。後來,一個高年級師兄告訴我說,不用“怕”重點院校學生,因為他們雖然在高考時都是“十分優秀”的,但四年後已並非如此,他們已經“分化”了,即一流學生都出了國,二流學生都找到了好工作,如去了外企、國企、政府機關等讓人羨慕的單位,或者已經被保送讀研,而剩下的那些靠自己本事去考研的才是我們真正的競爭對手。這些學生不是重點高校學生中最優秀的,所以不用擔心競爭不過他們。雖然這位師兄的話不是很準確,重點院校學生聽了心裡也會不舒服,但也有一定道理。“我們不是在與重點高校最頂尖的學生競爭”,這種“阿Q精神”增強了我們的考研信心。 四、為什麼偏偏是曲阜師大? 部分原因前面兩節已經說過,在此再詳細分析一下。眾所周知,山東省的高考分數線在全國幾乎是最高的。我記得前兩年甚至出現過山東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高於北大、清華的情況。這就使得大量與其他省市相比是高分的學生不能上重點大學的情況在山東顯得尤為突出。大批高分生聚集到了山東各地方院校。因此,若僅僅從高考成績來評判學生素質的話,我敢說,山東許多普通高校的學生素質比一些重點大學的學生素質低不了多少。所以,地方院校高考研率的典型——曲阜師大——沒有出現在北京、遼寧等其他省市而是出現在山東,便可以充分理解了。 那麼,為什麼不是其他山東院校而是偏偏是曲阜師大呢?原因十分複雜。一是曲阜師大的綜合成績排名在山東所有高校中位居前列,在幾所師範高校中則僅次於山東師大排名第二。也就是說,曲阜師大的辦學綜合水平包括學校的軟件和硬件、學生的素質等是不低的,至少沒有外省市人想象的那麼低。二是曲阜師大作為師範類高校的影響。師範類高校的收費要低於其他類型的高校。在當前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農民收入提高緩慢的情況下,師範類高校每年少收一兩千元學費,加之每個月高於其他類型高校幾十元錢的補助,這對農村學生有很大的“誘惑”。迫於經濟的重壓,大量優秀農村學生不得不把師範類高校作為自己上大學的首選。同時,由於是師範生,絕大多數學生面臨着畢業後只能去中學教書的命運,甚至相當多的人連縣城中學都去不了,只能被“發配”到鄉鎮教書。在當前中國地方尤其是農村教育狀況和教師待遇還十分低下的情況下,從個人發展出發,師範類學生若想改變自己命運,只有考研一條路可選。這與重點高校差別及其明顯。正如文章中北師大周逸先教授所講的,“在重點高校和一般院校之間,社會給予二者的機會是不均等的,給予二者的學生的機會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就業。”這也就解釋了華中師大周洪宇教授談到的“重點大學招收研究生的生源大多也來自一般地方性院校,特別是師範院校”的原因。三是曲阜師大位於曲阜縣城的重要影響。學校周圍都是農村。入學之初,學校領導在開學典禮上曾“自豪”地宣稱:“曲阜師大是全國最大的農村大學。”事實很可能如此。位居農村的特殊條件對曲阜師大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農村的消費水平較低,適合廣大農村學生的經濟狀況,因此,曲阜師大在吸引農村學生方面有着特別的優勢。同時,曲阜師大之所以在曲阜建校,根本原因是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曲阜南面的鄒城則是孟子故鄉。因此,曲阜的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濃厚。加之學校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常年來堅持不懈,這都對曲阜師大的校風和學風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位居農村使得學校與外界的聯繫十分封閉,學生們既不能到校外做兼職也不能常出去遊玩,只能待在學校里學習。長此以往,曲阜師大形成了與其他院校相比濃厚得多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是外部客觀條件和內部動因合力作用的結果,決非人為努力所能奏效,其他院校也是不可能學去的。 綜合以上原因,以曲阜師大為代表的地方院校的高考研率就不足為怪了。這有着社會環境和現行教育制度的複雜背景,而絕非簡單“應試教育”的結果。正如周逸先教授所講的,這“是我們國家整體教育過渡階段出現的問題,絕對不是哪一個學校的錯,更不是誰的錯。” 雖然目前的考研製度可能出現了“過於應試化”等問題,但與帶有歧視性的高考制度相比,它存在的問題要小得多,問題的嚴重程度也輕得多,它的優點遠遠大於其缺陷。從地方院校考入重點院校的研究生大部分出身於農村。他們的成功不僅改變了個人的命運,還將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在當代中國的社會流動率仍然很低的情況下,這種“程序公正”的考研製度對提高位居社會下層的廣大農村人的地位就顯得格外重要。保守住這塊相對公平的“陣地”不僅對學生個人、而且對整個國家的發展也是極其必要的。我們不能因為它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就懷疑它,甚至從根本上否定它。那樣做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作者:路本龍 來源: 世紀中國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