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地域偏向或大於種族偏向
諾貝爾獎,有時候確實發得有點爭議,這裡講的是科學獎,特別是物理獎。 但說有種族偏向遠談不上,更不要說什麼種族歧視了。那是不可能的。 每一個科學獎應該都是名至實歸。雖然有的是多年以後才發,個別的象終身成就獎,有很多很好的工作,但每一項都差那麼一點,最後在當年沒有什麼別的突出成就的情況下趁機給一個,大家也都沒有什麼意見。
爭議發生的情況一般在發給了李四,為什麼不給張三? 比如當年發給了把重整化群應用到相變的Wilson, 但卻沒有給把Wilson 引入這個領域並一起合作的凝聚態物理大老 Michael Fisher,雖然他們一起拿到 Wolf Prize。 當年引起凝聚態物理界一片大嘩。 發獎過不久,在一次凝聚態物理會議上,Michael 出來做報告,全場一片雷鳴般的掌聲, Michael 是一位很有風度的大鬍子英國佬,很有禮貌的向大家致意。
莊小薇的具體情況我不是很熟悉了,是不是也該拿不能做判斷。 但可惜的是,莊小薇這次錯過了就沒有了,同一個領域一般不會給兩次。 除非後來又有很特別的成就。 這次藍光LED也是當之無愧,雖然總體還算是應用,裡面的物理還是很好的。同樣的理由,鄧青雲的OLED也有了一點問題,OLED是諾獎的成就沒有疑問,但物理已經給了LED領域一次,化學會不會再給,有點懸念。
如果說諾貝爾獎有點偏向的話。那可能是地域偏向,如果有相同的成就,一般偏向於歐洲,畢竟那是人家的獎,但這也是一些美國人這麼認為,其他地方的人是不同意的。總體來說,拿到的都沒有問題,擦肩而過的,一般也不太需要這個東西了。 比如Michael Fisher,地位依然在那裡,有沒有都一樣。只是外界比較看重,當然,有總比沒有好。 至於大陸出來的物理學家,年輕人越做越好,拿諾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