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哲学﹕“新”- 是如何来的﹖(2)
上文谈到了,以婴儿出生为例,大脑的发育成熟先于身体的发育,来说明思维,具体来说,是“感性思维”或感觉在大脑中的首次产生,来说明“思想”是“凭空而来”的,既完完全全的创新。这也同样是“绝对导致了在”,既绝对如何产生世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
反驳者也许会说,你如何证明新生儿的感觉思维是“内部”产生的,虽然先是大脑的成熟,然后才有身体的成熟,不是外界刺激的结果呢?因为毕竟新生命在出生时已经脑体兼备了。
我们仔细想一下这个每个人都经历的过程。新生儿脱离母体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啼哭。为什么呢?因为他/她来到了“宏观世界”了。既,完成了从胚胎到婴儿的转变。在没有生出来前,婴儿是在母亲的的子宫里。被胎盘和羊水包围和沁浸中。在出生的最后一秒前,也就是要发出第一生啼哭前,毫无疑问,它已经有了一种思维的结果,既在头脑中产生了“思想”,啼哭的思想。
这个“啼哭的思维”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显然是它在子宫中产生的。在来到世界上前,母亲的子宫是它的全部世界。所以它的“啼哭思维”必然是在没有外界干扰下产生的。所以这个思维也只能是“新”的,它的“第一次”的思维。这就好像我们成人思考问题时,大脑的运行不受外界干扰时一样。成人和新生儿的思维区别仅仅在于,成人的思维来源与过去的思维结果保存在记忆中有关,既是“思维产生思维”,或“旧思想产生新思想”。而在新生儿这里,是“首次感性的思维”。粗糟地说,就是“无中生有”的开始。在我看来,新生儿已经有了感觉,既它的感官在其大脑中产生了“感性思维”。
很明显,我们不能想象新生儿能由外在的什么刺激它的感官,比如包围它的羊水,或与母体连接的脐带等。实际的情形,多半是胎儿的大脑和身体其实都是一个部分,都是“内部”(很像人的意识的来源)。它的“外部”世界,只有到了它出生后,离开母体,才真正开始。我不是搞医学的,只能从逻辑上的分析和猜测到此了。这个过程具体的细节不应该违反逻辑规律。就好像我知道一颗种子,在适当的外界环境下能长成大树,的逻辑过程。但它如何成长的细节,必须由植物学家来回答一样。
因为思维的本质是绝对的。思维的本质与世界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思维如何产生思想的过程,也是绝对如何产生世界的过程。理解了这个道理,也就理解了范例哲学的核心,基础和根据。范例哲学的开始,就是从思维的困绕开始的。如果读者读过“论范例”,书中讲到我个人的思维困境是如何得到摆脱的,读者就会明白范例哲学发展的开始过程。
任何高楼大厦都是由平地起,理论建造也不例外 - 这就是范例哲学走过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