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乾隆要举办百叟宴,请100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吃饭。宴会开始,乾隆问到,哪位寿星第一高寿。宴会负责人告诉他是一位山西的李老汉,高寿141岁。乾隆走到李老汉面前,敬了他一杯酒,同时出了个上联,“花甲重逢,再添三七岁月。”他让纪晓岚对下联。纪马上对出,“古稀双庆,更加一度春秋。”
十多年前,我在万维贴出这故事,读者自然击节赞叹。但也有人怀疑,这数字过于巧合,可能是后人编造的。我觉得不以为然,这141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讨人喜欢的,是个素数,也不是中国文化中吉利的5,10,9等等,甚至连个偶数都不是。主要是乾隆和纪晓岚中文功底深厚,又对数字有敏锐的观察力。
有人去拜访一位数学家,聊天时,抱怨他家的电话难记,24361。数学家脱口而出,这有什么,两打,19的平方。
下面这个又更难了一点。数学家生病,朋友来看望,数学家抱怨在病床上很无聊,让出个题。朋友就说2975X2925。数学家当即给出答案,8701875。你不用纸笔和电脑能算吗?
上面这些例子,对数论专家来说只能算小菜一碟,下里巴人。这方面的最高境界,一般认为印度数学家拉马努江。一次,有人请发现拉马努江的伯乐,英国数学家Hardy,给数学家的天赋打分,就是说完全不考虑与后天有关的“成就”,而只考虑先天的因素。Hardy给自己打了20分,三一学院的同事Littlewood得了30分,大名鼎鼎的Hilbert(希尔伯特)得了80分。他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得100分,就是拉马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