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素质教育 |
送交者: 长春知青 2018年06月14日15:11:3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也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很多人认识到了,但是,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还有素质教育的推广用精英教育还是普及教育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共识。
音乐教育不是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是对什么是素质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更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最近拜读了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在网上还有微信上热传的震撼人心的演讲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非常兴奋,高兴有人出来讲这些题目,衷心感谢周教授在倡导素质教育所做的工作。周海宏倡导感性教育值得称赞,但是他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值得磋商。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在电视访谈中指出,当今音乐教育与社会脱节,艺校学生就业率仅仅是10%,在提高社会人文素质方面是失败的。他没有指出失败的原因,其实原因就是错误地把音乐教育当成了素质教育。我们即使教育出一百个郎朗,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不会提高。原因很简单,音乐教育是精英教育,不是通识教育。有人批评当今的素质教育说音乐教育是穷孩子买不起的船票,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学习钢琴是素质教育,这完全是误导的结果。
素质教育是什么呢?素质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在衣的方面,我们要穿着整齐漂亮;在食的方面,我们要讲究营养和味道;在行的方面,我们要有规矩和爱心。在住的方面,我们要养成整洁习惯和环保心态。在衣的方面,整齐是理性的,漂亮则是感性的;在食的方面,营养是理性的,味道则是感性的;在住的方面,整洁是理性的,环保心态则是感性的;在行的方面,规矩是理性的,爱心则是感性的。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必须包含理性和感性两个部分。
感性教育的缺乏
理性和感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比方说素质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都有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可是现今的教育里偏偏缺乏感性的部分,所以在这里我们只好把感性教育分开来讲。 生活中的感性部分有深奥广博的学问,是人生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感性教育是对现今教育的补充,与现今教育并不冲突。理性人考虑问题往往先入为主,用理念的框框来观察一切,不符合自己理念的被自动忽略。感性学习要求我们敞开心扉来感知这个世界,久而久之不但感觉会越来越细腻,心觉也会越来越好,考虑会越来越全面。感性教育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增长人文素质,促进创造力。感性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在国内,西方也是一样。比方说,艺术学院毕业的少数人达到了艺术家水平,这说明不论西方还是东方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艺术家是个别现象。如果教学方法真的有效的话,大多数毕业生都应该成为艺术家。
人生有两种方式,感性人生和理性人生。理性地追求人生目标我们可以获得所谓的成功,悲催的是很多人缺少感性人生。感性人生的成功不容易被看出来,但是这并不证明它不重要,恰恰相反感性人生非常重要。小时候串门时我特别不适应别人逼我吃东西,他们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好吃啊,那个有营养啊,我是为你好啊,等等。我不吃他们还跟我急,真的是没辙了。后来我发现绝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尊重别人,允许人家去感受和选择。而且,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举不胜举,渗透到了绝大多数人的骨子里面。他们永远有理,习惯于用理来压制情,经常做出不近情理的事情。我时常惊叹一些人的观察能力,实在是太好了,不管多么优秀的人他们都能够找出人家的缺点来,起个外号说个风凉话什么的。这个能力用到其他地方该多好啊,所以我们要提倡感性教育,树立好的人生观念。
谈谈心觉
素质教育和感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启心觉,启迪心智。这些年来讨论情商的书籍很多,这里讲的感性教育与情商还不是一回事。情商不讲究心觉,而感性教育却与心觉息息相关。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心觉,以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心觉
什么是心觉呢?顾名思义,心觉就是心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六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知觉,心觉综合这些感觉,是更高层面的感觉。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不同的画面来说明心觉。一个是熟悉的春晚的舞台设计画面,颜色艳丽,大红大紫;另外一个是色彩平淡的国画,譬如大师吴冠中的画。春晚的画面对我们的视觉感官有很大的刺激,但是这样的画面我们不能用心来看,用心看我们都会感到闹心。国画我们则可以敞开心扉地看许久,心里感到的是平静和一种来自心底的愉悦。所以吴冠中说 “小路艺术愉悦眼睛,大路艺术感动心灵。”
追求感官刺激和追求愉快心情是完全不同的两码子事,一个人的品位不在于物质,也不在于感官,而在于心觉。观察能力实质上不是视觉能力而是心觉能力,其他的感受能力归根结底也是心觉能力。用心观察我们才能记住,才能有所收获。所以说,心觉好才能做出感人的事迹,唱出感人的歌声、写出感人的文章、跳出感人的舞蹈、照出感人的照片,拍出感人的电影。心觉欠缺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人不修心活得会很苦。”
心学的谬误
心学是走圣贤之路,精英教育。王阳明认为良知丧失是被习气所染,习气所染是外因,不能忽略的是心觉缺欠这个内因。有一次捕获到一个强盗,强盗说:“道德廉耻我不想听,要杀要剐就痛快些!” 王阳明说:“今天真热啊!咱们把外衣脱了再审案。” 到后来,王阳明建议把裤子也脱了,强盗就不干了。王阳明就说:“你不脱说明你还有一些羞耻感。“强盗被折服,乖乖地认罪伏法。这个故事虽然说明了人人都有廉耻感,但是并没有指出有多种多样的廉耻感。那个罪犯有脱光的廉耻感,不等于有偷窃、强奸、骗人、撒谎的廉耻感。有人面试很多强奸犯人后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原因很简单吗,他们只会追求自己感官愉悦而缺少心觉。同这样的人讲道德不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吗?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的不是道德教育而是感性教育。
感性教育旨在提高民众心觉,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虽然我们都有感官层面的感觉,但是,人与人的心觉有很大的不同。 通常,大的心觉缺欠导致犯罪,中的心觉欠缺导致道德丧失,小的心觉缺欠就是个人缺点。有一次在葬礼上遇见一位CEO朋友,身穿一身黑礼服,头发理得很整齐,胡子刮得很干净,唯有鼻毛乱七八糟地出来很多。在镜子里他肯定能看见鼻毛,问题是他没有这个心觉。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俗话说这个人缺根弦。这说明一个成功的人心觉也有缺欠,我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太太会指出一大堆毛病来。有趣儿的是,盲人是什么都看不见,聋哑人是什么都听不见,心觉是有多有少。经常遇到我们在意的东西别人却豪不在意,别人挺在意的东西我们又不在意,这说明人与人的心觉差异很大。有了这个领悟,我们就会宽容他人的过错以及缺点。总之,心觉提高之后,文化素养,道德标准以及社会风气自然就随之而提高。
心智与感性教育
感性教育可以在幼儿时期就实施,培养小孩子的观察感受思考习惯,这样青春期之前他们就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没有这个习惯感性知识就会少许多,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有这个习惯,孩子一辈子会生活得丰富多彩。感性教育启迪心觉,有了心觉,我们就会快乐和幸福;有了心觉,我们就会自信;有了心觉,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追求真善美,因为追求真善美愉悦我们的心。有了这个大量的感性知识沉淀,融会贯通就形成了感性智慧,也就是心智。将来他们就自然地成为会生活、有良心、有爱心、快乐和幸福,即理性又感性的人。
感性智慧和理性智慧的开发实际上是殊途同归。在传统私塾教育中,六岁上学,十二三岁读完四书五经。十万字左右的文章熟记于心,长大融会贯通以后就能出口成章,有强大的脑力和对复杂高深概念的理解能力。感性教育走的是类似的道路,心智形成比理性智慧形成还要早。感性知识积累到十二三岁时,数量比四书五经还要多,由此开发了孩子的脑力。这对记忆力开发,多维思考能力开发,解析复杂问题等等都提供了必要的脑力锻炼。
文化与感性教育
什么是有文化呢?有人以为知识份子、喜欢读书的人有文化,这个认识值得磋商。有文化首先要有好的心觉,在这方面作家梁晓声有这么四句精辟的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四句话都于心觉有关,没有好的心觉做不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讲得就是心觉。无需提醒的自觉讲得也是心觉,遵守规矩不是自觉,行于心觉才是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讲的是发自内心地思考和行事。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也是建立在心觉上,有心觉才能感受到众生和世界,才能善良。所以说,有文化必须先有心觉。感性教育开启心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的文化素质,使更多的人成为有文化的人。
虽然梁晓声的概括很精辟,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没有提及,那就是文化的厚度。文化的厚度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知识和阅历上的,来自于习惯形成后的积累。有了丰富的感性经历,融会贯通后就形成了感性的智慧。这样的人就是有文化的人,因为,他/她对事物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所谓“用脑产生智慧,用心积淀文化”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不用脑我们就记不住经验,没有理性工作的经验积累就不可能有做事的智慧,因为理性的智慧是经验的结晶。同理,不用心我们就记不住感觉,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也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厚度,因为文化的厚度和感性的智慧都是感性经验的结晶。
谈谈感性教育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讨论感性教育的特点,以及感性和理性之不同。
感性能力
好的感性能力是什么呢?好的感性能力就是细致的感觉能力。大老粗光荣在过去一直被宣传和推崇,感觉不到细节固然不能说是错,但是绝对谈不上是光荣。细致的感觉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很多事情都需要有细致的感觉。比方说,好厨师可以品尝出非常细小的味道不同,辨别出所用的原料。好拳师可以根据对方的微小动作,判断出对方的中心,力量大小和动作意向。好中医可以通过微小的脉象,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些技能都需要超级好的感性能力。再举一个音乐的例子。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老师前几年应约为悉尼交响乐团和琵琶演奏家吴蛮创作了《琵琶第二协奏曲》,他是这样介绍的: “几年前我听过悉尼交响乐团的演出,对他们优异的交响声音有深刻的印象,我就用那个声音和吴蛮的琵琶写出这首具有中国风味的琵琶协奏曲。 我相信乐队和吴蛮会带给观众们一个全新的音乐欣赏经历。” 交响音乐是几十种乐器声音的组合,通常能够识别不同乐器就很好了,赵老师可以听出并且记住交响声音,这就是一个作曲家应有的感性能力。试问一下,没有这种能力,只懂作曲理论能够谱写出好听的音乐来吗?
有一位女性作者写了一篇杭州游记,细腻唯美,有滋有味。文章下面的一段评语很有意思,这位读者说原来觉得自己是对生活有追求的人,读了文章后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粗糙,无意之中怠慢了生活。这位读者没能感受到那位作者感受到的东西,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修炼。谁都希望自己懂得生活会生活,感性能力差能行吗?但是,鲜有人在锻炼感性能力,锻炼身体的人却很多,这完全是感性教育缺乏的结果。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影响全部的人生。心情出现问题钱解决不了,心情是一辈子的修行。
感性学习的方法
感性学习就是去感受,通过长时期地感受,提高我们的感性能力,由此逐渐增长感性知识,从而更好的发现和了解这个世界。人的感性记忆天生就是最好的,我们的祖先就是依靠这个能力生存繁衍的。走过的地方,周围的声音、味道,脚在地上的感觉,一草一木都会记得清清楚楚,稍有变化就会引起注意。我们只管去感受,不需要惦记着要记住什么,c样子,说话的口音,动作的姿态,桌椅的摆设,房屋的布置,房子的结构,菜饭的味道等等,几十年后都不会忘记。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感性学习,每个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现在学校里教的是理性学习方法,就好比在串亲戚前事先布置下作业,回答下面的问题:姥爷姥姥家有几口人,多大岁数,有几间房间,做了几盘菜,菜名是什么等等。感性学习时我们记得亲人的模样,说话的口音,菜的口感、颜色和味道。所以说,感性和理性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用理性来记忆,当然会非常累,也不可能记住那么多的细节。用心去感受,没有记不住的,只有感受不到的。感性学习非常的简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有趣。
理性学习是向外求,随时检验自己的推算和结果与理论是否一致。感性学习是向内求,是自我的修行。习练太极拳多年后我意识到太极拳中医之所以濒临失传,其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不了解感性学习,无法入门。
感性知识和习惯
不能否认感性能力有天赋的差别,但是感性知识却是后天获得的。比方说,绘画鉴赏家需要对绘画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必须看大量的画,行家称其为饱和学习。饱和学习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之后赝品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个人视觉能力再强,没有对绘画的感性知识,还是不可能成为绘画鉴赏家。 这其中虽然需要敏锐地观察能力,但是相关的感性知识一定要后天才能获得的。其他的感性知识也是一样,通过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随着时间的增长感受能力越来越强,感性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感性教育很注重习惯培养,人和人最根本的差别来自于习惯的差别,久而久之差距就形成了。比方说,我们不但要培养观察新事物,而且还要观察熟悉的事物。其实,不是仅仅发现新东西有意思,发现熟悉事物在变化也非常有意思,多数人不会继续观察熟悉的事物。还有,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趣的东西也是一个习惯,幽默有趣的人都有这个习惯。
总之,感性知识的积累是通过感性教育养成习惯后所形成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行者没有这个习惯的话,走多少路也没有用。有人去欧洲旅游,看了一个教堂后就不想再看了,他们说教堂不就是个大房子吗,有什么好看的!缺乏感性教育不但是一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这样不是白来世上一遭吗?
感性的教育方法
感性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同于理性教育方法。理性教育讲道理,感性教育讲感觉。感性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注重习惯培养。理性教育方法是应试的,鼓励死记硬背。举例来说,环保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各种规定来实施,这是理性的办法。感性的办法就不同了,感性办法是给学生建立心情和环境的关系。大家都会喜欢好环境所带来的心情,一旦喜欢上这种心情,就会主动地为了心情愉快来保护环境。 也就是说,让学生心里有这根弦。 有了这根弦后,学生自然会在这方面发展。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恶劣,自我保护机制会自动关闭心觉,心觉障碍就形成了。这样的人因此对环境熟视无睹,缺乏环保意识。
梁文道说:“整个中国都在重口味,在吃上没有审美力。” 这使我想起常常看到大人喂孩子吃饭的样子,一边喂饭一边说不吃饭长不大,身体长不好等等。小孩子哪里听得懂那些大道理,用理性的方法喂孩子吃饭,吃饭成了任务。如果我们用感性的方法喂孩子吃饭,吃饭是一种享受,结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首先问孩子饭菜热的好吃还是凉的好吃,他们自然喜欢热的。这样下次吃饭时只要说饭要凉了,孩子就来了。吃饭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菜烧得好吃不好吃,是咸了呢还是淡了?今天的菜好吃呢还是上一次的好吃,这类的问题。这样不但吃了饭,还提高了孩子对食品的兴趣,增强了味觉,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比较,长大以后他们自然地就有吃上的审美力。
感性教育需要我们去改变观念,不需要大量的经费。我们不需要钢琴来欣赏音乐,不需要昂贵的食材也可以做出可口的饭菜,不需要名牌衣服也可以穿出气质,不需要豪宅也可以布置得整洁素雅品味十足。
感性教育与家教
曾经在一个动物纪录片中看到一个母鹿带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鹿在身边,母鹿在前面走,小鹿在后面跟着。 母鹿不时停下来抬头东张西望,解说介绍说这是母鹿在培养小鹿随时观察的习惯,这样小鹿长大以后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避免成为猛兽的口中餐。看那小鹿萌萌地跟在妈妈后面走走停停,我想母鹿一定要坚持做很久才能使小鹿养成这个观察感受周围的习惯,最终学会判断什么是安全的风吹草动的声响,什么是狮子的声音,什么是母亲的味道,什么是豺狗的样子等等。同样的,我们人类做了什么呢?我觉得很多时候还没有母鹿做得好。有的小孩妈妈换了发型就不认识了,其实从眼睛和脸型,说活声音,脚步声音,动作姿态还有身体味道都能识别吗。 提高孩子的感性能力有很多方法,比方说,听见门声我们可以问这是谁来了啊。孩子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开门声音不一样。一旦有了好奇心,孩子自然会去发现,不但很快能听出谁在开门,还可以判断出开门人的心情来。大人只需去启发,孩子自然地会学,长大以后就会变得机灵。没有受到启发的孩子的人生会完全不同的,虽然他们以后不会像小鹿那样遇到生命危险,但是肯定会吃亏。
感性教育最好作为家教和在幼儿园里就开始,因为感性教育不需要讲大道理。感性学习启迪心觉,鼓励独立观察和思考。心觉好会更加快乐和幸福,当然,也会更加悲伤和痛苦,长大后情商自然就高,而且会成为豁达,有爱心和睿智的人。如果只会理性思维,世界观就会被理念所左右而变得狭窄。理性人观察世界时会自动寻找符合自己理念的东西,这样的人非常之多。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他们的理念只是众多理念中的一个。孩童时期的我特别顽皮和粗心,母亲从来没有批评过我,只是时常引导我去观察和思考,使我在上学前就养成了感性学习的习惯。如果我首先接触的是理性教育,那么就很容易地进入理性的圈里洋洋自得,全然不知自己是一个井底之蛙。学会了用心感受,上学时就会用心学习;长大后,就会用心工作用心做人,而且,自然而然地会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总之,家教非常重要,希望有学者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工作。
结语
在颇具争议的素质教育上,我们需要加入感性教育。感性教育是人文素质和文化道德的基石,感性教育还涉及心觉开启和心智启迪。这里是文章中的要点: 一,素质教育是生活教育;二,提高社会的人文素质需要的是通识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三,现今的教育中缺乏感性教育,应该推广感性教育;四,感性教育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从小学就开始,不能等到大学里教。总之,素质教育极其重要,是提高社会软实力的基石,需要大力提倡和推广。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活着如何做一个不是恶霸的大地主 (三 | |
2017: | 彭运生谈艺录(57) | |
2016: | 高萝霈:这几幅油画水平尚可,但画法太 | |
2016: | 《对洪素珠事件的分析》 | |
2015: | 转贴:现代化带来的现代病 | |
2015: | 关于《论范例》第二版出版售书事宜 | |
2014: | 中华与世敌仇人日本正式驳火,倭要用意 | |
2014: | 全世界最牛大学联盟--美国常春藤联盟 | |
2013: | 《论范例》第一版封面清样 | |
2013: | 網上學習:WWDC 2013視頻講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