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尴尬
让我先定义什么是我所谓的“中国人”:“以中文为母语并且主要使用语言为中文的人”。“你这不等于说我白拿了外国护照了?”,你也许问。“是的”。
这个定义抓住了一个根本的界限,这就是,如果你经常使用中文,说明你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落实到语言表述时,所造成的对中国人思维方法的限制,因为中文是代表中国文化的最后“一层皮”。
中国文化,我认为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说,属于“感性文化”。什么是感性呢?可以大概地理解为“想当然”,或“任性”。这听起来象个孩子的表现?对的。可是中国人并不以为耻,反而认为“有钱(或权)就任性很酷”。比如,习进近平想推行他的“一带一路”的“全球化”,就说这是“利益共同体”;想替自己的压制人民,比如言论等,辩护,就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说中国是实行“中国特色的人权”制度。这种随意性和自相矛盾来自中国文化本身,他自己并不知道。如果有外国人提出,他也会狡辩说中共的这种看法是“辩证法”,既“矛盾不可避免”。中国人最恨别人把自己不当回事,因为在中国文化里,这个“丢面子”是仅次于要命的事。
而外国人偏偏不拿中国人当会事。这也难怪,仔细想想,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这近二个世纪,有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成就,被世界普遍接受的?一个没有,对不对?因为这涉及一个人类的思维规则的问题了。当中国人与外国人打交道,尤其是西方人,争论到最后,就是这个所谓“思维逻辑”的问题了。中国人的思维逻辑与西方人的形式逻辑不一样,尤其是在非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国人喜欢“模糊”,讨厌精确,喜欢让别人“揣摩圣意”。中国的权势者喜欢任性,讲的明白就无法随意了。他们虽然可以偷梁换柱,如参加WTO时那样,用朱镕基的话叫, “先答应再说”。问题是,骗人只能一次。现在川普不想继续被骗了,朱就真变成了“猪”,只有被宰了(贸易战中国没子弹了)。思维逻辑不对,难怪中国人从来没有影响人类文明进展的重大发明创造,这不是明摆着吗?“奴才的国度”怎么可以谈什么发明创造,坐稳了(鲁迅)就不错了,不是吗?
这些与“中国小民”有关系吗?有的。如果看看自己的中文语言使用,其实很容易发现自己中国文化的痕迹。比如“霸”,“忍”,“过分”,“差不多”,说话罗嗦重复,只会借用比喻,不会说理叙述,分不清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等等,举不胜举。
这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中国人,需要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