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马与“biang”字、天地会的关系 |
送交者: 喜欢猜谜 2018年11月22日02:35:5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谨以此文纪念金庸先生逝世23天。 同时向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陕西人致敬。 赤兔马与“biang”字、天地会的关系 孟晓峰 (香岛移民留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深圳市高之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摘要:“biang”字源于陕西。天地会,即洪门,是一个崇拜关羽的帮会。“biang”字与天地会之间存在联系,重要依据是悬贴于天地会木杨城忠义堂的洪门图符。图符中的奇怪符号和“马”字,大多以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来加以解释,而在真正深入研究洪门的专著中,往往又回避对图符的解读,使图符变得更加神秘。 赤兔马又名追风,是关羽的坐骑,在本文中成为厘清“biang”字和天地会之间关系的关键。洪门图符的符号部分,是草写的“追风”二字,汉字部分表现的是关羽骑坐赤兔马,合起来就是“追风赤兔马”。洪门图符被哥老会成员改造时,沿用了含赤兔马信息的汉字部分,用其他汉字替代了草写的“追风”二字,演变成为一个合体字。陕西人又在原合体字基础上,融入合体字“招财进宝”的字形,发明了“biang”字,从此“biang”字成为“biangbiang面”品牌的专用字。 关键词:biangbiang面;天地会;追风;赤兔马;关羽;招财进宝;洪门 “biangbiang”面,是发源于陕西关中的传统风味面食。“biang”是一个合体字,字形很复杂,而且写法很多,常见的写法仅在陕西流传的就有12种,大部分有走之底和穴字头(图1)。【1】“biang”字,传说是秦始皇或一秀才所造的怪字,不过这些传说不足信。而“biang”的发音,一般读二声,应是源于面制作过程中biang、biang声。与“biang”字有关的歌谣有很多,例如“一点上了天 ,…… ,推个车子游咸阳”等 。【2】笔者认为很多歌谣不过是为了方便记忆而编的口诀,与“biang”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 四川等地流传有“biang”字形相近的合体字(图2),与“biang”的主要区别是没有走之底和穴字头,通常读“zui(二声)”,解为“贼”。【3】另外,笔者搜索相关图片时,发现在安徽流传有另一种形近字,大致是在图2的基础上,加入了安徽特有的与包公有关的信息,该字据说与“最”同音,有吉祥之意。 洪门是天地会的异名,等同于天地会。学者金庸在小说《鹿鼎记》中多有提及“天地会总舵”。天地会总舵,应该就是洪门的木杨城。学者萧一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察欧洲时,拍摄了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与木杨城有关的《会场陈设图》(共四幅)、《木杨城图》、《三合会会所图》。【4】其中会场陈设图(四)(见图3),是研究者深入了解洪门的重要参考资料。会场陈设图(四)正中偏上位置,绘有关羽及周仓、关平的画像。另外,在天地会(洪门)的隐语、对联、誓词、问答诗句中,经常出现与关羽有关的文字【5】,体现了洪门对关羽的崇拜。会场陈设图(四)右上方,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洪门图符。 关于“biang”的起源,文献【2】中有较为合理的推测。该文对比了“biang”与洪门图符,推测“biang”源于该洪门图符,流传路线大致为东南沿海至四川,由哥老会(天地会分支)成员使用,后借李蓝起义军进至汉中而传入陕西。该文认为洪门图符中隐藏有“反清复明”的信息。【2】也就是说,四川、陕西两省的“biang”字及其形近字,与天地会有关。 图1 图2 图3 本文中提及的洪门图符,指会场陈设图(四)右上角放大图所示的图符(见图3),也就是由萧一山从不列颠博物馆的藏品中拍摄的图片。洪门图符是深入解读“biang”字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就是从洪门图符开始的。 在李子峰《海底》一书中,洪门“受白莲会之相当影响,亦使用符箓等物,惟数目极微,且无梵咒耳”,仅收录两种符箓:保身符和净坛符。有关天地会的文献也偶有提及符箓,但以李子峰 “惟数目极微”的记述推测,这些符箓是在洪门的一些仪式中使用的普通符箓,而不是洪门特有。洪门图符,仅仅是与符箓有相似之处,还不能称为符箓。但是,此洪门所特有的洪门图符,曾悬贴在极重要的木杨城忠义堂会场(天地会总舵),天地会重要人物和其他入会成员都曾亲见,所以解读其隐藏的信息意义重大。笔者从洪门图符的一些细节出发,结合洪门的关帝崇拜、洪门在四川等地活动的记录,试解洪门图符内所隐藏的信息。 一 洪门图符与“追风赤兔马”的关系 会场陈设图(四)中的画像,绘有关羽、周仓、关平,三人在民间传说中都已神化。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被封为“追风伯”。今天很多关帝庙建有“追风伯祠”,就是祭祀赤兔马的场所。洪门内部流传的对联中,有一副与关羽有关,上联是“青面秉赤心 骑赤兔追风 驰驱时不忘赤帝”【5】。对联中提及的“赤兔追风”,就是赤兔马。也就是说,洪门中人对“追风”二字并不陌生。 由于洪门对关帝的特殊崇拜,洪门会场的陈设中也可能会发现关羽坐骑赤兔马的信息。本文推测,赤兔马的信息,就隐藏在这洪门图符中。主要依据有: (一) 洪门图符中的汉字部分,分别是“”和三个单字“長”、“馬”、“長”。 1)正中的“馬”字,明示图符与马有关。 2)最上部的“”字,指鸾(銮)铃。 《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后传》等早期评书,对洪门隐语、对联的用语有明显影响。在洪门图符中也隐藏有评书中的情节并不奇怪。 在评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用“身如火炭,眼似銮铃” 来形容赤兔马。 在评书《三国演义》中,有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鸾铃响,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此处的“鸾铃”,为赤兔马颈上所佩。 以鸾(銮)字的一部分“”来指代鸾(銮)字,符合洪门习惯,例如会场陈设图(四)中,以“川大丁首”四字,替代“顺天行道”。 3)“長”字,对应关羽字云长中的“长”。 “馬”左右各一“長”字,可表示关羽骑坐赤兔马。而“”在“馬”上,可想象为鸾铃或类似銮铃的眼睛。这几个汉字所“勾勒”出的关公和赤兔马形象,正对应《三国演义》中的“鸾铃响,马到中军”。 (二) 较难识别的符号部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符腹部分(如图4左图所示);2)符脚部分(图符下部的弯曲笔划部分,如图4中图所示);3)右下方一撇(如图4右图所示)。符腹和符脚的定义,与符箓有关,见图5。符号部分,笔者推测对应有草写的汉字。 1)左右基本对称的符腹与“”字的长横,组成“風”字的风字边。 2)下部的符脚部分,明显有一个“辶”,是“追”字的偏旁。“辶”上方的字符,很难辨认。 对比图6中行草字体的“追”、“风”“二字,笔者猜测符脚部分是由“追”和“風”字的各一部分合成。 3)对比图4和图6,图符右下方的一撇,应为草写“風”字的一部分。 洪门图符中的神秘符号,应该就是常用于指代赤兔马的两个字——追风。 图4 图5 2 本文所引用的洪门图符样式,不是最早的洪门图符。洪门图符的源头,就是木杨城忠义堂悬贴的实物图符,所以本文称原忠义堂中的实物图符为“原始洪门图符”。 不过,原始洪门图符是“实物”,会场陈设图(四)是记录洪门图符的“样式”,二者有本质区别。 首张会场陈设图(四)的绘制,实际是绘制者在忠义堂会场面对各陈设进行“写生”。“初绘者”把各陈设的一些复杂特征进行简化,是正常的。但是,关羽身后的关平画法却不能用“简化”来解释。在民间的画像中,关平是无须年轻人(见图7),但在会场陈设图(四)中被画成了一个长须者。合理的推测是,初绘者把关平服饰上的其他特征误以为长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初绘者不允许靠近画像,无法仔细观察画像细节,最后将长须关平画入首张会场陈设图。后期以首张会场陈设图为蓝本进行抄绘时,由于错误已经发生,此处的关平像就继续有长须了。 既然初绘者不能靠近画像,那么位于更上方的洪门图符的细节特征更是无法看清。同时,忠义堂内的烛光或透进的阳光,难以照亮洪门图符的位置。这两个原因,导致洪门图符部分细节不能正确地绘制在首张会场陈设图中。相对而言,后期的抄绘者可以接近蓝本仔细观察,各细节都会较好地保留,不过,也会保留首张会场陈设图的错误之处。 简单地说,由于距离和光线的原因,在首张会场陈设图中,洪门图符的汉字信息可以保留,但除汉字之外的细节信息,可能失真。根据这个假设,本文以现存版本的特征反推原始洪门图符的特征,再根据洪门图符在四川等地的残存读音,反推其名称和读音。 图7 一、 1)包含有“”和三个单字“長”、“馬”、“長”。 这几个汉字,由于书写规范,传抄时最容易保持原貌。原始洪门图符与现存的洪门图符,在此处必然十分相似。 2)“追”字和“風”仍为草写字体。 从现存洪门图符的特征反推,“追”字和“風”仍为草写字体,而不是能辨认的正体汉字。 3)图符右下方,能够轻易辨认出是“風”字中的连笔,不会误判为一撇。 4)“辶”容易识别。 以上是笔者推测的原始洪门图符的字形特征。简单地说,就是汉字部分相同,符号部分比现存版本更易辨认出“追风”二字。 二、 作为洪门会场内的重要陈设,洪门图符应该有名称或者代号。虽然无法查知此洪门图符正式名称,但早期应有口口相传的名称。由于其本义源自“追风赤兔马”,所以可选的名称有“追风符”、“追风赤兔符”、“追风赤兔马符”,“赤兔追风符”等。 “biang”的形近字在四川的主要读音是“zui”,所以,本文推测“zui”源自“zhui(追)”,而且洪门图符的名称首字是“追”。因“追风”二字已经足够表示出赤兔马的信息,且字数较少,所以“追风符”三字最可能作为此洪门图符的名称。至于“追风符”的读音,准确地说,是清朝时我国东南沿海某方言的“追风符”三字的发音。 在本文的引言中,提及四川省流传的“biang”的形近字读为“zui”,意为“贼”,同一文章中还指出,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当年哥老会、义军的刻毒咒骂而已”。【2】笔者认为,以“贼”来解释读音“zui”,应该是一种推测,并不一定是事实。 在本文后面的文字中,多以“追风符”来指代洪门图符。 3“追风符”在民间的流传和演变 一、 洪门图符(笔者已命名为“追风符”),早期并没有在帮会之外使用的记录,也就是说早期在民间很少有人了解 “追风符”。然而,到了清末,在四川、陕西等省,突然出现大量的与洪门图符有渊源的合体字。文献【2】分析,在西南地区的李蓝起义发生后,由于起义军的骨干多是川、滇边境的哥老会成员,他们运用洪门图符稍加变异而造出这个奇怪的合体字,作为内部的联络暗号。接头时,只要准确无误的念出这段字谜歌谣, 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可信的。哥老会联络暗号用的歌谣中,符号是无法念出的,所以“追风符”必须加以改造后才能使用。可以想见,“追风符”汉字部分保持原样,符腹、符脚部分用形状相近的汉字代替,并优先选用一些能附会为“反清复明”的字,例如代替左侧符腹的汉字用“月”字,是“明”字的省写,代替符脚的汉字,用“心”字,与“”合成“恋”,附会为恋明。于是,“追风符”开始转化为合体字。估计改造者不只一人,选字无法统一,导致多种合体字先后出现。 在洪门图符流传过程中,有符腹和符脚特征的,仍可称为“追风符”。符腹和符脚特征在四川的流传过程中消失,洪门图符演变为一批合体字,这些合体字已不能再称为“追风符”了。 二、“追风符”在陕西——“biang”字的诞生 一些文献中,认为“biang”字源于会场陈设(四)中的洪门图符,笔者认为这个论述不够准确。准确地说,“biang”字与不列颠博物馆收藏品中的洪门图符同源,而最终源头是悬贴于木杨城(天地会总舵)的“追风符”。 不过,在四川流行的合体字向陕西流传后,早期应该也有携带读音“zui”。不过由于方言不同,“zui”音在陕西关中并不能认为是“贼”。据笔者初步了解,“zui”在关中的接近的读音是“zuei(二声)”,而关中方言的“贼”字,读音是“cei(接近二声)”,二者有较明显的差别。这至少可能证明,这类合体字流传至陕西后,在一些地区已经没有贬义,所以在陕西,“biang”发明前,也能作为中性或者有吉祥含义的字普遍使用。后来,这类合体字在陕西流传时,为方便记忆,编出了很多有陕西特点的歌谣口诀。 在陕西流传期间,鉴于已经普遍流行此类合体字,有人想将其用在面食的名称中,以吸引食客。于是在众多合体字中有一个被选中,并加入了与商业行为相适应字形,从而第一个“biang”字诞生了。这第一个“biang”字的字形,应在最常用的几种流行字体之中,只是无从查考是哪一种了。 第一个“biang”字,从“追风符”继承到一些信息,同时也有重大改变: 1)“biang”字中,“”和三个单字“長”“馬”“長”,保留了“追风符”中的赤兔马信息(表现关公骑坐赤兔马,或“銮铃响,马到中军”)。 2)“biang”字以汉字或偏旁代替“追风符”中难辨认的符号部分(即草写的“追风二字”)。 3)“biang”字有“辶”(走之底)和穴字头,其创意源自合体字“招财进宝”(见图8)。 图8 第一个“biang”字诞生后,应该是收到了很好的促销效果,所以这种有创意的字形纷纷被人模仿。很多人并没有完全照抄第一个“biang”字,而是根据自己已熟记的歌谣口诀,借用第一个“biang”字的创意,造出众多新的“biang”字。 如今,“biang”字和“biangbiang面”风行全国。略有遗憾的是,由于“追风”二字没有保留,如今已没有人会把赤兔马与“biang”字联系起来了。 5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有以下结论: 1)洪门图符中的汉字部分指赤兔马,符号部分是草写的“追风”二字。 2)天地会总舵木杨城忠义堂右侧悬贴的图符,可能的名称是“追风符”。 3)“biang”字的前身,是经哥老会成员改造“追风符”后形成的合体字。“biang”字继承了“追风符”的部分特征,并融入合体字“招财进宝”的字形。 参考文献: 【1】 【2】 【3】 【4】 【5】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日本为什么要给沈志华教授颁奖? | |
2017: | 写诗教诗的槟郎 | |
2016: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
2016: | 高天韵:文化使命—评两岸媒体人北京峰 | |
2015: | IT IS 一身(体)一时, 一生一世。修真修 | |
2015: | IT IS 一身(体)一时 一生一世 修真修身 | |
2014: | 谈谈国人的思维方法存在的问题 | |
2014: | 西西弗斯:汉字还要再简化 | |
2013: | 老猿:中美基础教育的最大区别 | |
2013: | 家长为孩子自豪要有他人羡慕才有资格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