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109名教授联名致信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呼吁抵制学术腐败,谴责“本校保护主义”,建议成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公开信认为,一些大学的“本校保护主义”,成为孕育新一轮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温床。
近年来,高校里的各种学术丑闻不绝于耳。令人不解的是,大学当局往往谨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古训,对发生在身边的学术腐败事件缄默不语,导致那些腐败丑闻漩涡中人要么在网上互相责骂,要么对簿公堂。前者固然有失理性,有辱斯文,后者也要付出巨大的时间、金钱成本。
大学当局为什么不出面进行调查澄清?有人说,这是因为缺乏规定。确实,目前对高校是否有查处学术腐败的责任,有关部门缺乏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学术腐败对高校的声誉有极大的杀伤力,于情于理大学都应该主动站出来,深究事实真相,严惩学术腐败,以维护学术的纯洁和权威。
或认为,大学介入学术腐败调查,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大学面对学术腐败事件作壁上观,不但无助于维护自己的声誉,更给外界以“袒护”之嫌。为了避免瓜田李下,大学完全可以与中立的第三方学术机构合作调查,甚至完全委托第三方开展调查。即使完全按照现在的条文来处理,也会让一些有学术腐败行为的人得到惩处。
现在的事实是,有些大学当局不但不出面调查学术腐败丑闻,反而采取“本校保护主义”。究其根源,正是“家丑不可外扬”才使得校方领导面对学术造假保持沉默,甚至不愿承认。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黄禹锡所在的首尔大学既没有作壁上观,更没有采取“本校保护主义”,而是当天就成立专门委员会,与德国匹兹堡大学调查署等中立的第三方学术机构合作,并向外国专家咨询。调查只花了7天,并且直接向公众发布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结论明确,态度鲜明。黄禹锡被迫辞去包括首尔大学教授在内的一切职务。调查结果出来后,首尔大学校长郑云灿还发表声明向国民道歉。国内学术腐败时有所闻,莫说大学校长向社会道歉,就是大学出面开展调查都鲜有所闻。
目前,国内高校的学术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卷入丑闻的不仅有讲师、教授,甚至有头顶博士生导师衔者。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是学术腐败者所在的高校有意无意地回避问题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抛弃“本校保护主义”,像韩国的首尔大学那样态度鲜明地调查,干净利索地处理,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纯洁,维护大学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