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85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04月12日05:15:0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八十五集)【日期】2014/8/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0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零八頁倒數第四行,科題「出家」,請看經文:

【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此表出家之第四相。《魏譯》甚詳」,康僧鎧的本子,這個說得比較詳細。經文上說,「現處宮中」,示現居住在皇宮裡面,「色味之間」,這說的是過榮華富貴的生活。「見老病死」,這是世尊做太子的身分,外出去遊玩,在城外遇到老人,看到生病的人、看到死亡的人。看到這些事情,他有感悟,覺得這個世間是生滅法,不是長生不老,找不到不生不滅永恆的這些現象。所觀察到的、耳聽到的、身體接觸到的,無非都是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這給他很大的啟發,動了出世修行的念頭。這個裡面還有一個,老病死,還有一個修道的人,想想修道是有道理的。
  「棄國財位」,國,他是國王,離開這個國家。那個時候的國跟中國周朝晚年相同,這個國君,中國春秋戰國的國君領土並不大。在周朝的時候有八百多個國家,叫諸侯國,大國還沒有現在一個縣大,小國大概比一個鄉村大一點,它也是個國家,也就是說不是統一的。當時講天下,也就指中國這一塊疆土,八百多個諸侯,分布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這一帶,就是中原這個地帶,南部大概到福建、廣東,北面,北面有長城。諸位知道,長城外面是匈奴,長城裡面這才叫中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亦如是,他的父親是個國王,就是大國大概也只有現在一個縣差不多,這大國。印度當時有十六個大國,這是大國王,把國家捨棄了,財產捨棄了,位是王位,王位也捨棄了。「入山學道」,到山上找這些修行人,跟他們學習。佛陀那個時代,印度的宗教很發達,哲學也很發達,他都去參學,學了十二年。他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纓珞,遣之令還」。交給他的隨從,把他身上穿的衣服,騎的馬,戴的寶冠纓珞,讓伺候他的人帶回去,出家修行用不著這些東西。
  「捨珍妙衣,而著法服」,法服就是今天所講的袈裟,今天的袈裟比那個時候的服裝,質料要好多了。那個時候的法服叫糞掃衣,是一些人家的衣服穿破舊了不要,當垃圾丟掉,出家人把它撿起來,把它洗乾淨,還有可以用的地方保留著,不能用的地方才丟棄掉,積到可以做一件衣了,把它縫起來,像我們現在穿這個衣,那是一塊一塊縫起來的。縫起來的,質料不一樣,一件衣服,顏色不一樣,不好看,所以縫起來之後要去染,染色。染什麼顏色?五種正色,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染出來就這樣的顏色,像咖啡色一樣,避免正色,紅黃藍白黑都是正色。佛穿雜色衣,叫袈裟,袈裟就是很多不同顏色混合在一起。吃飯每天到外面托缽,一缽飯不是一家人供養的,一家人供養一點點,佛的戒律准許托七家,七家的飯菜不一樣,要混合在一起,也叫袈裟,袈裟味。袈裟就是混合的,很多混合在一起的叫袈裟,這叫法服。
  頭髮剃掉,鬍鬚也剃掉,我們想到釋迦牟尼佛很年輕,十九歲捨棄皇宮,剃頭髮是有,剃鬍鬚那是以後,以後出家有三、四十歲的時候,有鬍鬚。「端坐樹下」,就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勤苦六年,行如所應」,他曾經修六年苦行,跟印度宗教學的。《普曜經》裡面也有一段記載,「爾時太子日服一麻一麥。六年之中結跏趺坐」,這經典上有記載,他曾經有六年的苦行。「修習艱難勤苦之行」,在那個時代,如果不是這樣修苦行,一般社會大眾不尊重。所以釋迦牟尼佛要教化一切眾生,要教化那些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派,必須要做到,他們能做到的,釋迦佛全做到了,釋迦佛能做到的,他們還有許多沒做到,大眾對他就有信心,就聽他講經說法,跟他在一起修行。這個就是要教化眾生,給我們很大啟示,必須要跟這些人在概念上完全相同,他認可,這個教化才能展開。
  印度像婆羅門教,比釋迦佛要早一萬年,在印度的地位根深蒂固,要想轉變它談何容易。好在佛陀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我們可以稱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那是一種什麼教育?是明心見性的教育,印度所有宗教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學術也沒有這麼高的成就。佛用什麼方法?戒定慧三學。婆羅門教有定,佛經上所說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教的,它的定只有八個層次。佛教裡面定高了,阿羅漢修的第九定超過它,超越六道輪迴,八定沒有超越,九定超越了,緣覺、菩薩,菩薩有權教、有實教。佛法能夠幫助人恢復到自性本定,這是佛所證得的,菩薩還沒有到,到邊緣,再向上提升就到了。所以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諸法實相。這是世間沒有的,六道裡頭完全沒有,人間沒有,天上也沒有。天上有四禪八定,所以婆羅門教有能力到四禪天、四空天,他出不了輪迴。菩薩修到八地以上,對世出世間一切現象瞭如指掌,他完全看到,完全接觸到,這是圓滿的真相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後面這兩句,『作斯示現,順世間故』。把八相成道,為什麼要作八相成道?恆順眾生。「以上二句,出自《唐譯》。深顯《法華》玄旨」。《法華經.壽量品》裡面說,「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所有宗教、學派,都希望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句話全是梵文音譯,不是不能翻,是為了尊重不翻。大乘佛法就是求這個,菩薩學習的也就是學這個。翻成中國字,阿翻成無,耨多羅翻成中國意思是上,三這個音翻成中國字是正,藐是等,平等的等,下面三又是正,後面菩提是覺,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合起來,無上正等正覺。這句話就是佛教終極的目標,最後我就是要把這個東西找到。這就是什麼?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沒有比這個更高的,沒有能夠跟它相等。
  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在佛法裡面,它這裡有三個階段,最下面的是正覺,阿羅漢證得。在古印度大家有這麼一句話,但是沒有人能證得。佛出現在世間,阿羅漢證得三菩提,菩薩證得正等正覺,就是三藐三菩提,佛所證得的就加個無上,無上正等正覺。是以這個成就取得學位的尊號,取得三菩提,得三菩提的,他就是阿羅漢;得三藐三菩提的,他就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他就成佛了。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裡面三個學位的名稱,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人,這個學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到的,是平等的。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成佛,他本來是的,而現在我們變成六道眾生,什麼原因?我們迷失了自性。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迷失了自性,這個智慧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煩惱,我們把這個智慧全用錯了。佛到這個世間來幫助我們、糾正我們,讓我們把這個錯誤改過來、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教導我們正知正見。正知正見的反面是邪知邪見,六道苦,苦從哪裡來的?從錯誤的知見裡面產生的。大乘教裡頭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六道輪迴出現。六道本來是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把實報莊嚴土變成六道輪迴,苦不堪言。
  佛陀出世,不少有緣人覺悟過來了,跟著佛陀學習。有少數上上根人,時間不久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稱他作法身菩薩。為什麼不稱他為佛?因為他還有無明習氣沒斷。無明習氣很難斷,一般經典上所說的,菩薩要斷無始無明習氣需要三個阿僧祇劫,因為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斷,不像見思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見思習氣沒斷,他證得阿羅漢,在阿羅漢這個階段當中要把習氣斷掉。習氣斷掉之後,他就不叫阿羅漢,叫辟支佛,辟支佛比他高一級,不但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習氣也斷了。辟支佛在他位置上他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了他就升等,菩薩了,他成菩薩。雖然成菩薩,塵沙煩惱的習氣還在,所以菩薩必須把塵沙煩惱習氣斷掉,斷掉之後他就成佛了。這個佛是十法界的佛,很像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師稱他作相似即佛,很像,為什麼?他還是用阿賴耶,依舊是用妄心,他沒有用真心。也就是說,見思、塵沙煩惱斷了,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煩惱也沒斷,他在佛的位置上斷無始無明煩惱,煩惱斷了他就脫離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位置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有起心動念的習氣,決定沒有起心動念,他有這個習氣在。這個習氣我們凡夫看不出來,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佛差不多,但就是不能融入常寂光,除這一樣事情之外,他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佛沒有兩樣,所以稱他作法身菩薩。天台大師說分證即佛,真佛,不是假佛,但是不圓滿,就是因為他還有習氣。這個習氣斷乾淨,就是真的無上正等正覺,他不在實報土,他在哪裡?他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無處不在,常寂光無時不在。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法身,法身佛,法身佛就一個,報身佛可以變很多個,法身只有一個,法身是一片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用了二十個字形容法身,「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才真正到究竟圓滿。實報土裡面這些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怎麼斷?沒法子斷,不要理它,三個阿僧祇劫之後,自然就沒有了。古人對這樁事情,常常用酒瓶來做比喻,盛酒的瓶子,把酒倒乾淨,確實沒有,裡面擦乾淨了,一滴也沒有,聞聞有味道,這味道怎麼除?沒法子除,只有把瓶蓋打開放著,放個半年,放個一年,再去聞沒有了,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
  可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許許多多諸佛剎土裡面的法身菩薩,都願意到極樂世界去,他們住的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實報土。這些人他願意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可能阿彌陀佛有特別的威神加持,能讓他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提早消失,他在別的地方要三個阿僧祇劫才能消失掉,到極樂世界可能一個阿僧祇劫,可能不需要一個阿僧祇劫。如果沒有這個好處,法身菩薩到極樂世界就毫無意義。這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極樂世界不可思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如果沒有這種利益,菩薩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相信,肯定有不思議的能量。也因為彌陀不可思議,所以感得十方諸佛,以菩薩身分到極樂世界協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我們看下面經文,「然善男子」,這《法華經》上說的,「壽量品」裡面講的,釋迦牟尼佛透消息,「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我們就看到這裡。釋迦牟尼佛透消息,他不是在印度真的成佛,早就成佛了,在這個舞台上表演,八相成道是表演,不是真的。因為這個表演,讓大家對他生起信心,你看釋迦也是父母生的,也是一生修行,三十歲成佛,成道了,十九歲出家,修了十二年,成功了,這是做給人看的,讓別人生起信心。如果他要是一個化身來的,人家說你是神,天神,我們凡夫做不到,對他沒有信心,就不會跟他學,示現跟普通人完全一樣,他能成功,我們也能成功。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十二年,然後講經教學,跟他的人愈來愈多。這些弟子當中,菩薩弟子、聲聞弟子、凡夫弟子多,這裡面許多凡夫弟子當中,有佛菩薩化身來的,聲聞亦如是,菩薩亦如是,像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彌勒菩薩,都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在釋迦會上做影響眾。真正的凡夫小乘,聽佛說法很難理解,這些同學就幫他忙。這些同學都是古佛再來,有人資格比釋迦佛還要老,在釋迦佛成佛之前成佛的。《法華經》上開權顯實,佛到最後大家都成熟了,可以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所以他常常在娑婆世界說法教化,為什麼?這個地方人跟他有緣。娑婆世界眾生念釋迦牟尼佛,佛就現身,應該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除了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跟釋迦牟尼佛有緣的不少,人數比我們多,世尊哪個地方有緣,哪個地方現身。現在我們知道,法身遍一切處,法身就是常寂光。
  我們看下面,佛怎樣教眾生,「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喜歡小法,「德薄垢重者」,這是說什麼?六道眾生,人道。給你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你很歡喜,就接受了,給你講方等、講般若,聽不懂,講《華嚴經》,甚至三千比丘退席,聽不懂。所以佛說法應機施教,為我們這些眾生,說我少年出家,得無上正等正覺。其實我實實在在成佛到現在,「久遠若斯」,時間太長太長了。「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八相成道,作如是現。
  「兩經合參」,我們把《無量壽經》魏譯本,《普曜經》所說的,跟《法華經》所說的,合起來看,「信知本師」,我們相信,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作八相成道之種種示現,只為隨順世間眾生之根機」,行善巧方便,普度而已。實在說釋迦牟尼佛久已成佛,這個事實要認識。出家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一段,「降魔」。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前面出家這一段裡頭,我們要學習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像佛這樣的慈悲幫助眾生。你不隨順,他不聽你的,所以隨順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現。大乘教裡頭佛常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句是普賢菩薩十願裡面的,「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叫行菩薩道。讓一切眾生對你起反感,不喜歡跟你在一起,那就錯了,這個眾生有佛的緣分,你把他趕走了。佛門裡頭有沒有這種人?有,很多。凡是幹這種事情的人,斷人法身慧命,果報都不好。如果斷的這個人,這個法身慧命要斷得多,譬如說這個地方有真正修行人在這裡弘法,你把他弘法的緣破壞掉了,讓這個地區許許多多有緣的眾生聞不到佛法,這個罪過重。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時間愈長,他的罪就愈重,這個是無間地獄罪業。為什麼?叫破和合僧,屬於這一條罪,破和合僧佛都不能救你。所以說,人學佛法的機緣很難得,你要能成就他、幫助他,無量功德,這個人將來成就是你成就的。修福、修慧的人,對於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在這個地方隨自己意思,處處障礙別人,這在佛門裡造的罪業,造無間地獄罪業。自己造的時候不知道,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不可以不知道。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也是《唐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會》裡頭的。「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語魔羅之略稱」。翻成中國意思叫障礙,「能為修道作障礙故」。魔就是障礙,魔事就是障礙人修行,障礙人聞法,讓人在佛法裡面退心,這就是魔業。我們學佛,想一想,有沒有人障礙我?再想一想,我有沒有障礙別人?細心去反省,就知道為什麼有人障礙我,因為我過去障礙他。這一生障礙我的善根,障礙我的緣分,不可能是無緣無故,不可能,沒有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因果報應,然後我們才能夠把這個業障消除。我們要真正懺悔業障,懺悔以後再不做障礙別人的事情,別人障礙我,我承受,我不再障礙別人,這個業障就能化解。
  有人告訴我,魔王波旬現在對我沒有意見了,以前都是障礙,現在不障礙了。為什麼?自從他附體來找我,我給他供上個牌位,我那裡供波旬菩薩,我不跟他對立,我稱他菩薩,請他來聽經。大概他聽清楚、聽明白了,現在的態度非常好。眾生苦,希望波旬發菩提心,發慈悲心,護持佛法,普度眾生,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去。成佛比當魔王殊勝太多,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王,比玉皇大帝高太多了。如果欲界天好比是個國家,波旬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忉利天主好像是一個縣長,一個縣的領導人,不能比,他高得太多。所以希望波旬能夠放棄欲界天,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去,好!
  魔的意思就有障道的意思。「又翻殺者,害人善故」,這個殺是比喻,不是真的去殺人。為什麼?別人做好事他常常障礙人,害人善,人做壞事他歡喜,人做好事他不喜歡。波旬天王要常常聞佛法,他比我們聰明,他有大福報,他有大智慧,相信他回頭很快,就能轉過來。「又常行放逸,斷慧命故。又翻惡者,多愛欲故」。他有愛欲,常行放逸,放逸是不守戒律。魔王波旬附體來找我時,他是很不客氣,質問我,我侵犯他的道場,所以才來找麻煩。我說我沒有,我沒有道場,從來不破壞別人的事情,他做得不如法我也不會說。他就說了,怎麼沒有?衛星電視就是的。我恍然大悟,他的道場是現在的衛星電視、網路,這些高科技是他的道場,你看它播的內容,殺盜淫妄。現在他接受我們的禮請,我們供牌位是波旬菩薩,我們對他尊敬,沒有跟他反抗。他的道場大,這個世界有多少電視台、有多少網路,我們這個道場很小,一點點,我相信比萬分之一還要小,百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乃至於億萬分之一,我們只有這麼一點點。所以這一次透來的信息好,我們歡喜,我們對他更尊重,希望他回頭,讓他這個道場裡面弘揚正法,那他的功德無量無邊。他很快可以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時間不會很長,他就作佛去了。那一轉過來度眾生無量,拯救了地球,這個功德大。
  我們再看下面,「魔類有四:淨影曰:一煩惱魔」,都是從自己本身上有的,不是從外來的。煩惱,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行為,全是煩惱。一般指煩惱專指見思煩惱,見是你看錯了,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看錯了;思惑,你起心動念,想的,貪瞋痴慢疑,這叫煩惱,「能害善法」。今天世界社會會變成這個樣子,煩惱造成的,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就這個造成的。
  第二種叫「陰魔」,陰魔是「五陰身」,我們的身體,色受想行識叫五陰,五陰互克,這是講什麼?生理。古人從小就教養生之道,現在人一昧學科學,這些疏忽了。古時候讀書人沒有不知道經脈穴道,他讀過這些書,他都懂,都知道養生之道。現在學校除了大概學醫學之外,都不學了,在古時候這是必修課程。中國自古以來帝王,帝王頭一樁大事,培養下一代,要有人繼承,要不然這個國家就亡了。繼承的人要能真正把這個擔子擔起來,使這個國家綿延下去,不至於被滅亡,所以他要好好的教太子,這是將來的繼承人。為他請三個老師,叫三公,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老師。太保管什麼的?就是管日常生活,懂得養生、養身、養性,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健康保養,太保管這個,飲食起居,健康長壽,他管這個。第二個科目德行,太傅,太傅管倫理道德,給你講這個的。第三個太師,太師是教你怎樣齊家治國。周武王栽培他的兒子成王,這三個老師是誰?太師是姜太公,這是了不起的人物,姜太公教他齊家治國。太傅教他倫理道德,周公,也就是武王的弟弟,聖人,孔子一生最佩服的,周公,周朝的憲法就是《周禮》,等於憲法,治國的這些法典,周公作的,講倫理道德。召公,也是他的叔叔,小叔,太保,教他健康飲食之道。不但有三個老師,還要三個教練,教練是什麼?陪著學生真正幹,跟學生一起幹,那叫少師、少傅、少保,這三個人要跟太子生活在一起,是太子身邊的人。富貴人家教子弟也是這個教法,最根本的是養生之道,這就是對治五陰,把五陰調好,健康長壽。
  「三者死魔」,這個沒辦法,人有壽命,「能壞命根」,壽命到了,你這一世就終了,你很多的願望,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夠圓滿。要延長壽命,儒沒有方法,道有方法,佛也有方法。諸位要是看過《了凡四訓》,你就曉得,了凡先生的壽命延長了。孔先生給他算命,他的壽命五十三歲,壽終正寢,他沒有求長壽,壽命延長,他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一年。為什麼?斷惡修善,人就能延壽。
  三寶加持,這個能延壽。我也是短命,從小很多算命的都給我斷定了,四十五歲。我相信,為什麼?我父親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祖父也是四十五歲過世,我還有個伯父,我父親的哥哥,大他十二歲,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所以我想這應該是遺傳,我不相信是命定,我相信可能有遺傳因子在。四十五歲那一年,真的生了一場病,病了一個多月,那時出家了,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開始講經,四十五歲那一年我講經十二年。病好了之後繼續講經,有一次遇到甘珠,也是章嘉大師的弟子,密宗上師,他告訴我,你講經的功德很大,壽命延長了。他說我們在背後常常說你,說我什麼?說你人心還不壞,心地很善良,人也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短命。我說這個當我面講沒有關係,我完全了解,我完全接受。他說你這十二年講經這個功德,你的壽命很長,你晚年的福報很大,沒想到第二年他就走了。甘珠也是個很難得的密宗上師,我們交情很厚,常常在一起,每個星期總要見幾次面,我們住得很近,散散步大概十分鐘就到了。所以這個命呖梢愿模是自己造的,自己真正覺悟了,斷惡修善就能改造命撸衙延長。
  福報,那是章嘉大師教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財富是從財布施,愈施愈多,修財布施的人都有這個經驗,真的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只要行三種布施,財富、智慧、健康都會延長、都會增上。佛菩薩沒有妄語,佛菩薩說的話真的,你要相信。海賢老和尚一生給我們表法的,一百一十二歲,健康長壽,頭腦清楚,充滿了智慧。在當地也算是個大財主,為什麼?他修財布施,他自己開墾土地,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種一百多畝地,那個收成相當豐足。小廟裡只有四、五個人,有一點點生活就足夠了。他拿這些布施供養貧民,年老無依無靠的,鄉村裡頭小孩出外打工,老人很孤單,他照顧,拿他種的這些糧食分給大家。他還能替人看病,他也沒學過,疑難雜症到他那裡全解決了。所以我們看他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就是勸人念佛,他的口頭禪,「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遇到人就用這句話勸人。他自己做出榜樣給大家看,一句佛號從早到晚不離口,念念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上什麼都沒有,真難得。所以能延長壽命,過去李老師告訴我,弘法利生,斷惡修善,是延長壽命最好的方法,非常有效。
  「四者天魔,好壞他善」,喜歡破壞別人的善事,特別是破壞別人念佛、學佛,這個天魔就是波旬,第六天的天主,他化自在天。我們希望他認真聽經聞法,他覺悟了他就成佛了,往生到極樂世界行菩薩道。「今經所降伏者指天魔」,我們降伏天魔的方法是勸他,絕不作對,絕不毀謗,決定沒有厭惡,我們對他恭敬,把他當菩薩看待。所以他也感覺得奇怪,淨空法師沒有跟他對立,沒有跟他對抗,一切順從,這能化解問題。對立不能化解,對抗就更糟糕,決定不能用這個方法,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懂得恆順、隨喜。我們做出好榜樣去影響他,他看到,你是搞真的,真在修行,他歡喜,他明白了,跟我們一起修行,將來都是西方極樂世界同參道友。所以天魔也能回頭。
  「如《婆沙論》云」,下面是在論裡頭節錄這一段,「菩薩昔居菩提樹下,初夜魔女來相媚亂。……中夜魔軍總來逼惱。……須臾覺察即入慈定,令魔兵眾摧敗墮落」。這是《大毘婆沙論》裡面有一段話,釋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時候,降魔,魔王波旬變化魔女來擾亂他,釋迦牟尼佛入定,這個魔女離開了,他不動心。然後中夜(半夜),妖魔鬼怪要來殺他,來害他。他入慈定,大慈大悲,這些妖魔鬼怪拿的兵器,手上拿的都變成蓮花,完全離開了。又《西域記》,這是玄奘大師的作品,有這麼一段記載,「集諸神眾,齊整魔軍。治兵振旅,將脇菩薩」。這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變現出這個境界,所謂是威脅利誘,佛如如不動。所以魔軍拿的兵器統統變成蓮花,魔兵自己嚇到,就退去了。
  「以上均表菩薩定力」,這個我們要學,我們遇到一些人為的障礙,什麼方法?慈悲、忍辱、禪定,不被他干擾,不為所動,慢慢境界就轉了。他能把你打敗,他很歡喜;打不倒你,他也很佩服你,威脅利誘,你都能如如不動。世尊八相成道裡頭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遇到障緣,財色名利擺在面前,動不動心?如果動心,我們敗了,我們投降了;不動心,我們戰勝了。戰勝,魔王來護法;戰敗,魔王哈哈大笑,瞧不起你,你修的什麼行,不堪一擊。魔他有方法引發你的煩惱,他知道你煩惱習氣,以巧方便把你的煩惱引發出來,讓你自己破壞自己功德,叫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煩惱,功德完了,積功累德好不容易,一個不高興就完了。為什麼不高興?魔在那裡挑釁。降魔這一關要順利通過。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以上都表菩薩的定力。
  又《大智度論》裡頭說,「菩薩智慧力故,大破魔軍。則顯菩薩慧力。是故經云: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怨就是怨家,冤親債主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要是還有貪瞋痴慢疑,這些冤親債主跟魔結合成一體,造成我們嚴重障礙,這一生決定不准你往生,還要把你拖回六道來。定是不為外境所動搖,慧是真正有方法解決。我們說用慈悲,用修學功德迴向給他,勸導他跟我們一起學佛、一起念佛,真信真願,往生淨土,同成佛道,這是智慧。我們是真心,不是惡意,招恼意勸他回頭,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法門。
  每個人學佛有魔障,不學佛也有魔障,現在這種現象愈來愈多。這個社會上男女老少,多少人自殺,他為什麼要自殺?我們從附體這些靈媒的報告,透的信息給我們,有的說得合情合理,可以相信。凡是自殺的人,未必是真的想自殺,但是他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就有鬼神在旁邊誘惑他。像跳樓的,不是他真想跳樓,鬼在後面推他,跳水自殺的也是如此,後頭有水鬼推他,把他拖下水。這些是什麼?冤親債主,過去生中你得罪他,他現在要報復,過去世沒有因他不敢,因為你有護法神。護法神看到你有冤家債主,你應該要還他,他閃避過去了。於是乎我們就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多麼重要,唯有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那個冤親債主會饒恕你。為什麼?他看到你是好人,尤其為很多眾生做好事,他不忍心。不是奇恥大辱,嚴重的傷害,一般都不會跟你計較,若是重大的仇恨,那沒辦法,他不會饒你。我們學了定慧力,降伏魔怨,我們遇到障礙、遇到困難,要有定力,要有智慧。定生慧,心不能亂,亂了就生煩惱,定才生智慧。定慧有力,就能夠降伏冤親債主。我們要時時刻刻有這個念頭,幫助他離開惡道,以修行的功德常常迴向給他,常常迴向,常常念著他,沒有把他們忘記,他會感恩。過去我們錯了,對不起他,現在明白了,我們要回報,問題就能解決。
  下面第六段,「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最正覺就是成佛,正覺是菩薩,加個最正覺,就是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請看註解,『得微妙法,成最正覺』。「此二句是第六相成道之義。微妙者,《維摩經》曰: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什麼是菩提?菩提是梵語,古印度話。下面有解釋,「菩提者,佛之知見,亦即實際理體,當人自性」。六祖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他見到自性,沒有想到自性是清淨的,自性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只是迷了不知道,覺悟了它就現前,你就會見到。它的名字很多,佛在經上至少說了七、八十種,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相?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佛跟人家在講這樁事情,要他聽得懂,要他聽了歡喜。所以明瞭就好,佛沒有定法可說,連中國老子都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要對方能夠明白就行了,怎麼說都可以,都是對的。惠能大師說自性,《維摩經》上說菩提,《法華經》上講佛知見,大乘經上講實際理體,看什麼時候,看對什麼人,佛用哪一種說法方便,自自然然,沒有通過思考,也沒有什麼選擇,完全自然。
  「經云: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故云微妙難知」。這就是我們在學習當中常說,其義自見,讀書,特別是讀佛經,讀上千遍,其義自見,沒有人給你講,你也不需要學,自己就明白了,微妙,難知,你有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的功夫,就很容易知道。法達禪師誦《法華經》三千部,《法華經》很長,雖然七卷,很長,大概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十年,十年專攻一部經。到什麼程度?將悟未悟,在這個邊緣上。他去參六祖惠能大師,見面的時候禮拜,給能大師拜了三拜,三拜頭都沒有著地。六祖看得很清楚,起來之後問他,你這三拜頭沒有著地,是不是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這一問,他很老實,誦《法華》三千部。點頭,六祖問他,《法華經》講的什麼?他答不出來,反過來向六祖大師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六祖不認識字,當然不要看經,你要念給他聽,他說你念得很熟了,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講《法華》大意,他開悟了。如果他要沒有三千遍這個定功,能大師怎麼講,他也開不了悟。這個也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一個見證,一定要達到這個境界,幫你推一把進去了,你沒有這個境界,推倒了也沒用,你也進不去。
  方法就是戒,叫你讀書千遍,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戒律,你一定要遵守。果然像這種大部經一千遍念下去,把煩惱、把業障都念掉了,沒有障礙,祖師一句話、二句話就通了,就明白了。惠能大師大徹大悟,在五祖方丈室,半夜三更,五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絲毫疑慮都沒有,說出五句話,見性了。「何期自性」,何期就是沒有想到,沒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污過,這真心,染污是妄心。神秀大師的偈子,「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妄心,如果是真心,本自清淨,有什麼塵埃?沒塵埃。這些他見到了,「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樂了,開悟了,衣缽馬上給他,叫他趕快走路。他問到哪裡去?五祖說,你從哪裡來,你就回哪裡去,躲避嫉妒障礙。在獵人隊裡頭躲了十五年,這是定慧,十五年反對的聲音沒有了,再出來弘法利生,那個十五年是定慧力。
  經云: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故云微妙難知,與微妙是菩提也。「又《淨影疏》曰: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覺」。你真正得到了,理是實際理體,就是真如本性,「故亦同於上經」,跟前面經上講的意思是一樣的。又《長阿含經》上說,「如來大智,微妙獨尊」,這小乘經上說的。「綜上而言,得微妙法者,即契世尊之佛智」,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智慧,你跟它相應了。「入實相之妙理,證正真之菩提。故成正覺」,成正覺,等覺菩薩,成佛了。釋迦是示現,前面說過,《法華經》上說的,久遠劫前他就成佛了,他這一世是舞台表演,做出八相成道的樣子給我們看,讓我們在這個地方細心觀察,體會學習,我們應該遇到什麼事情,知道怎麼處理,戒定慧是根本法。
  下面說正覺,「如來之實智」,真實智慧。「故成佛曰成正覺。最正覺者,崇顯佛覺之無上圓滿究竟」,這是特別尊敬、特別的景仰,用這些話來說。像《釋迦譜》裡頭講的,「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會疏》,日本祖師說的,「覺之中為最極」,這最的意思,最正覺,「故云成最正覺」,也就是究竟的正覺、圓滿的正覺。「成最正覺即究竟成佛」,證得究竟圓滿,是這個意思。我們想成佛,要不得微妙法不行。
  微妙法還有第二種,那就是信願持名,四個字,本經裡面所講八個字,八個字濃縮成四個字,八個字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所以用信願兩個字就行了,信願持名,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把八個字濃縮成四個字,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成最正覺。到極樂世界,別的地方難,到極樂世界容易。微妙法就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之法,信願持名肯定幫助我們一生圓滿成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人类情爱史---原始的激情(苏丹的宫闱秘
2022: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12】
2021: 老天爷凭什么要保佑中华民族?
2021: 本质理性和本性理性的对质
2020: 《评:“114個「耳光」搧向國台辦,李
2020: 金银潭ICU“清零”了!江苏浙江医生就
2018: 和气猫| 校规可否限制师生浪漫
2018: 《说“共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