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什么是哲学
唐付民
近日遇上一本书:《哲学与人生》(傅佩荣,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及教授,东方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4次印刷)。该书的第一章:“哲学是什么”。它让我看的“似是而非”,它有这样的定义(007页):对哲学的基本描述、(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我个人认为,哲学是用“理念” (智慧、概念)去反映无法通过“直觉”能够了解的现实事物及特性;或者,将“直觉”的现实事物及特性用抽象的“理念(智慧、概念)”去表达(表述)。据此,上面的描述(定义)就值得商榷。毫无疑问,《哲学》是人类文明的文化基础或核心,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又是通过文化知识的“通俗化”来具体实现。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逻辑学、各种艺术学等专业学科的建立,不仅在检验和修正传统的“哲学理念”标准,也让《哲学》的“统治领域”被不断(极度)压缩。
逻辑学,承担了大量的“培养智慧”的作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𠄘载了大量的“发现真理”的任务和作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都在体现着“印证价值”的作用。为此,我对上述“哲学的基本描述”产生了疑惑?
哲学,是用“抽象理念”去反映现实事物及特性,它善于把“复杂事物简单化”,也可以把“简单事物复杂化”。也就是说,它会存在“模糊性”,也容易产生“欺骗性”。《逻辑学》可以揭示(规范)它的“模糊性”,《物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等实证学科能够规避(减弱)它的“欺骗性”。
另外,马克思主义把哲学解读为:“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根据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认识,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引自互联网)。这种解释,不仅漏洞百出,还成为严重欺骗世人的重要根源!因为《哲学》无法“区分唯物与唯心”,唯有各种“通俗化的实证性科学(学科)”才能真正“印证真理(唯物与唯心的差别)”。换言之,“哲学(抽象的理念化)认知”不能等同“科学”!
我写了一些文章,有许多人认为我是研究《哲学》的,但我始终不愿接受。《逻辑学》是“培养智慧”的,我喜欢将它的内容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为此,我对“什么是哲学”会产生疑问和评论。我在这里把“问题”提出来,希望与各类专家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