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为何又击中上海交大?
[ 新糊涂虫 ] 于2008-07-17 14:33:23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学术不端为何又击中上海交大?
2008年07月17日 00:00:52 来源:新华网
王 毅 作者文集
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杨军自从发现上海交大副教授薛小怀涉嫌剽窃等行为后,除了坚持诉讼,
也没停止过举报。从2005年5月31日开始,杨军先后数十次反映、举报,但都没有得到满意回复。今年4月28日,杨军同时收到了上交大人事处的“聘用合同终止告知书”和材料学院“关于人事聘用关系到期的通知”。(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剽窃是剽窃者的通行证,举报是举报者的墓志铭。看罢《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新闻,不由得就想起了北岛的那句诗。举报者杨军被开除,而涉嫌剽窃者薛小怀则平步青云,两个学术界的精英命运迥异,怎能不令人感慨良多?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杨军事件再次触及到国内学术界的痛处——无处不在的学术剽窃,似乎已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潜规则之下,如薛小怀者,傍上名师,有了依靠,纵然面对杨军的剽窃指责,却可以安然无恙;而试图冲破潜规则者如杨军,则诸事不顺,举报被“淡化处理”,评副教授无门,直至被学校终止聘用。
如果这样理解上海交大对于举报者与剽窃者的不同处理方式,那么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交大将何以为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公平公正的形象?
2006年,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被指造假,上海交大的处理结果是撤销陈进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但对其骗取国家上亿科研经费一事,却没有进行任何法律层面的追究。当年的汉芯事件不了了之,其实已经预见了杨军事件的必然走向。由此看来,在学术不端的潜规则之后,还有更强大的规则在阻碍着事件的真相大白。
在一个追逐功名利禄的年代,在一个学术浮躁的社会里,诸如学术剽窃之类的潜规则频繁出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潜规则之后还有一股纵容潜规则的强大力量。正是这股力量,让当年的汉芯事件没有上升到司法层面,让杨军事件里的举报者反而遭到解聘的命运;也正是这股力量,给了学术不端行为以肆无忌惮滋长的土壤。
我们关注执著的举报者杨军的命运,尽管他的抗争显得如此弱小,我们更关注的是,为何学术不端又一次击中了上海交大?究竟是谁在纵容着交大的学术不端?惟有揭露出学术潜规则之后的力量,杨军事件才能真相大白,才能让公众满意。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3)
学术不端为何又击中上海交大? [ 新糊涂虫 2008-07-17 14:33:23 ] 1070字 [ 0/440/3 ]
右派精蠅是歪風邪氣縂根源 [ 219.154.3 2008-07-17 14:50:49 ] 0字 [ 0/10/0 ]
有恃无恐。 [ 221.210.137 2008-07-17 14:47:35 ] 0字 [ 0/1/0 ]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 锅边鱼 2008-07-17 14:41:34 ] 0字 [ 0/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