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枫苑梦客:说点元朝的事
送交者: 枫苑梦客 2009年12月18日21:04:2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写博客很累人,尤其是牵涉时事政治的内容,很难做到心静如水。有人一直在说我不务正业,也有人一直在谆谆教导:“莫谈国事”,要谈也要建设性地谈,不要批评。遂决定把精力稍稍转向“学术”研究。也好,这几天正在修改一篇专业论文,于是便想顺便聊点和元朝有关的事。

夏商周秦汉, 唐宋元明清,元朝是中国主要朝代之一,要是把元朝排除在外,中国历史就中断了,不完整了。有不少人不喜欢元朝,元朝史研究一直不太热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真正专攻元史的学者为数不多。我想原因无非有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元朝时汉人是受压迫民族。蒙古人实行歧视性民族政策,把全国人口分成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汉人和南人都不能当大官,即使当官也不能任正职。汉人知识分子的地位在元朝非常低,据说排在娼妓和乞丐之间,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这很可能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牢骚话,一直流传下来了,文革时期的“臭老九”之说就来源于此。科举考试在元朝停了很久,只在元朝末年才短暂恢复,但是蒙古人仍享有绝对优先录取权。因此,汉人知识分子讨厌元朝是很自然的事,讨厌它就不理它,也不太研究它。我发现,国外汉学研究受国内的研究影响很深。国内热门的在国外也是热门。反之亦然,元史研究在国外也是冷门。

第二,元史研究的范围往往不容易确定,而且对研究者素质要求更高。元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如果仅将研究范围局限在中国一地倒也罢了,但是如果想将研究范围扩大,就必然遇到很大困难。首先是语言要求很高。因为蒙古帝国幅员广大,记录蒙古帝国历史的文字也是五花八门;而后代研究蒙古帝国历史的二手资料浩如烟海,也是用不同语言发表的。这就是说,要想真正成为这方面的专家,通才,并且掌握最新的研究动向,学者必须通晓多种语言,不仅要懂汉语、蒙古语、日语、韩语,也要懂俄语、中亚、中东、东欧等多种语言,这对一个学者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研究元史就借助于翻译资料,没有精力学习那么多种语言。

第三、《元史》本身的问题。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便马上下令编纂《元史》,还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速度太快,便难免粗制滥造,编撰者基本上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便成书了。新朝为旧朝修史是中国传统。朱元璋的意图无非是以此来说明他的大明已经奉“天命”取代了元朝,坐稳了江山,让那些企图卷土重来的蒙古人死了这份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说:"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笔者在梳理元史时也常感到头疼不已,不仅人名、地名汉译不统一,历史事件记载混乱,还有张冠李戴者,比如把本来属于皇帝A的皇后列入皇帝B的名下。

第四,对元朝的性质存在争议。究竟如何看待元朝和整个蒙古帝国的关系?是把它看作蒙古“世界帝国”的一个附属部分呢?还是看作完完全全的本土中国王朝?这是研究元朝史所遇到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时遇到过质疑,在发表论文时也被一些学者、编辑质疑过。一个蒙古学者在评论我的论文时指出,“元朝本来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你怎么能把它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中国朝代呢?”其实,不少中国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就是说,宋朝灭亡后,中国已不存在了。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牵涉到政治问题。

此外,计算元朝的时间也存在分歧,究竟从何时开始算起呢?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算法:如果从蒙古灭金统一中国北方的1231年算起,那么到元顺帝逃出大都为止的1368年,总共有134年历史;如果从忽必烈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作为元朝的开始,那么前后共有97年的历史;如果从1276年宋恭帝出降、元军攻占临安为标志,那么元朝只有92年的历史。如果以1279年崖山海战蒙古军队消灭最后一支宋朝军队,宋幼帝蹈海而死为标志,那么则只有89年历史。可是,大量中国历史著作都是从铁木真称成吉思汗的1206年开始记述元朝历史的,而成吉思汗则被称为元朝的“太祖”。

本人对元朝发生兴趣纯属机缘巧合,但是,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之后,便觉得越来越有意思。这段历史其实很有研究价值。元朝虽然享祚不到一百年,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首先,元朝为中国作了一件好事,就是把陷于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了,而且大大扩张了中国的版图。比如,西藏高原、云南高原和蒙古高原就是元朝时纳入中国版图的。元朝的疆域包括: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中国的版图大多了。

元朝让我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蒙古人创造的“奇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时,蒙古总人口可能不超过一百万人。可是就是这个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的、仅仅一百来万人口的小民族,却突然掀起一股黄色旋风,横扫了当时已知的整个文明世界,征服了众多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包括中国,欧洲、中东、俄罗斯,让人惊叹不已。要知道,光是被他们征服的金朝和宋朝人口加起来就是一亿多人,超过他们总人口一百倍!这事儿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事实。你不能不问,蒙古人的力量从何而来?

那么蒙古军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根据十三世纪写成的《蒙古秘史》,在1206年的蒙古贵族大会呼里台上统计的当时蒙古军队的总数大约有 105,000人。中东一位历史学家剌失德奥丁记载,在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时,他留给自己儿子的军队总数大约为129,000人。我想这个数字接近事实。

在征服中国之前,蒙古人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均大获全胜。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总数最多不会超过20万人。

可是,当时的中东和中亚的历史学家记载的蒙古军队的数字要大得多。比如一位叫术赞尼(Juzjani)的历史学家记载,进攻花剌子模沙(Khwarazm- shah)的成吉思汗军队大约有700,000或800,000多人。十四世纪马姆鲁克作家奥乌马尔(Al Umari)估计,在他的时代,伊儿汗国的士兵总数大约在200,000到300,000之间。他说,在十三个世纪末侵略咸海的河间地带(Transoxania)的一支金帐汗国军队人数有250,000人,而且每人拥有五匹马,两个奴隶,一辆战车,30头绵羊和山羊。

但是,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摩尔根认为这些数字绝不可信。假如成吉思汗的军队在1220年达到800,000多的话,那么理论上大约要有四百万匹马,还有2,400百万只绵羊和山羊。这么多牲畜仅仅食草供应都将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些历史学家可能是被蒙古人极强的战斗力吓怕了,胡乱估计一番。当然,蒙古人常常采用欺诈战术,比如,佯装败退,突然杀个回马枪。有时他们会在备用的马背上放置假人,好使自己军队显得人数庞大,在战场上能起到迷惑敌人,加剧敌人心中恐惧的作用。这可能是西方人错估蒙古军队人数的一大原因。

蒙古军的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大?很多人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这是由蒙古草原游牧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实际上,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就是一种军事训练。他们放牧和狩猎环境中所获得的技巧只需要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于战争。因此,每一个能骑马的蒙古人就是一位潜在的战士。蒙古人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围猎活动,以便储存足够的肉,以便度过蒙古高原上寒冷的冬天。这种需要协同作战的围猎活动实际上就等于军事演习。因此,蒙古统治者手里就掌握着一支可以迅速动员起来的受过严格训练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是由差不多全部成年男性人口组成的。

其次,蒙古骑兵的弓箭杀伤力很强。蒙古人当时所用的弓拉力约为50公斤至75公斤,杀伤范围可达300米。蒙古人最擅长的是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即骑兵佯装逃走,突然转身向追击的敌人发射冷箭,敌人猝不及防,往往死伤惨重。这种战法要求骑射者具有高超的骑术和身体协调能力。

蒙古入侵欧洲时,欧洲骑士已经经历过几次十字军东征的磨练,应该说实战经验相当丰富。实际上,如果是单兵面对面作战,你来我往厮杀,蒙古骑兵可能根本不是欧洲骑士的对手。欧洲重装甲骑士的长矛和重剑的杀伤力比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要厉害得多。蒙古马普遍身体短小,而欧洲骑兵的战马却很高大,速度更快。在几次十字军东征中,欧洲的重骑兵一次次重创由著名的大马士革弯刀和汗血宝马组成的阿拉伯马木留克骑兵。在一次战斗中,由鲍德温四世率领的仅有600余人的重骑兵团竟然击败了三万马木留克骑兵,敌人伤亡竟达2万余人。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都曾经战功赫赫并成为欧洲各个国王和教皇的王牌。可是,战功卓著的欧洲骑士遇到蒙古骑兵却遭遇了惨败。

那么蒙古人是怎样战胜欧洲重装甲骑士的呢?不是靠精良的装备,而是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种战略战术是欧洲骑兵完全不能适应的,根本无力招架。看过欧洲电影的都清楚,欧洲军队传统上采取两军直接对垒的战斗,不管参战人数多寡,战场都局限在一定区域内。另外,欧洲骑士作战也讲究骑士风度,不搞偷袭,坚持正面一对一堂堂正正的战斗。这种骑士风度遇上不讲什么战场道德的蒙古士兵可吃了大亏了。蒙古人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往往迂回包抄,反戈一击,因此往往把战场扩大到方圆数百公里。这是欧洲骑士从未遇到过的难缠的对手。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近战时杀伤力的确很强,但是,机动能力却难以和蒙古骑兵相比,很难做长途奔袭。而蒙古骑兵不选择直接和欧洲骑士正面交锋,而是先用弓箭把敌人杀死杀伤得差不多时才抽出腰刀与敌人短兵相接。1241年4 月,蒙古骑兵就用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败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的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歼敌七万余,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

蒙古铁骑所向披靡,一鼓作气征服了东亚、中亚、中东、东欧、俄罗斯大片土地,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上帝国, “舆图之广,历古所无”。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逐渐分成了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伊儿汗国,则是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这四大汗国面积加起来超过了四千万平方公里。因为忽必烈是大汗,名义上是其他汗国的效忠对象,因此上述庞大的面积可以看作是元朝的理论上的疆域。

元朝时有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忽必烈的身份也很有意思,既是中国皇帝,又是蒙古大汗。在他手中,中国完成了最终统一,他招降高丽,还两次派兵入侵日本。忽必烈的政府治理也相当成功。为了统治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帝国,他依赖由汉人、色目人组成的幕僚团队,建立了一个以汉法为基础的政府管理体制。虽然出现过“奸臣”当道的情况,但是忽必烈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因此政府运作总体上比较平稳。元朝信仰自由,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受到政府保护。政府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发达,政府给予商人相当高的地位;允许艺术家自由创作,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元曲。元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兴旺,大批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使得元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等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一个游牧民族统治下的中国,能够使得各族人民,各种宗教各得其所,自然科学也很发达,的确是不容易的。

元朝是性的民族歧视政策一向为人所诟病,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元朝的四等级制度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比如当时的吐谷浑、党项、契丹、女真、沙陀、渤海,以及众多“西南夷”部落,统统称作“汉人”,这些民族都融入了今天的“汉族”。其实当时的“汉人”还包括朝鲜人,不过没能融化进汉族,算个例外。

不少人至今对元朝还是爱恨交加,心态矛盾。元史研究者也是一样,话说不好就让人批评,可能两面不讨好。也许这种为难和困惑还会一直存在,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在我眼中,元朝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朝代。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Stanford 学者《细胞》文章剽窃在国际
2008: 厚脸皮和智慧
2007: 文明人的文明责任(科普中的问题及其它)
2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简历
2006: 北京之行:北大清华VS中科大
2005: 怎样在美国成为医生
2005: 再思考中国MB和美国MD之争的再思考
2004: 我和杨振宁--寻求真相:李政道答记者问
2004: 警惕堕落的人文腐蚀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