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其文其人 |
送交者: 一夫 2010年04月14日08:10:3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毛泽东———其文其人 1959年3月11日,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页。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 抄在这里: 游仙赠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胡适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 上面是名人论毛诗,说的是毛诗词的韵。请看看下面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四联,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请看白居易-《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毛诗的颔联中的今胜昔(名词+动词+名词),慨而慷(形容词+连词+形容词),不对; 毛诗中的颈联宜将剩勇,与不可沽名也不对。 就是说, 毛的律诗,不工也不对仗。 再看看毛氏的文章: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当年学英语,一打开课本,扉页上就印有毛氏的上述文字。这是一段摘引自《反对党八股》一文的‘语录’,句子结构是‘为什么…所以…’,这是毛氏惯常使用的自问自答句式。前半句立问,后半句做答。往白了说,就是之所以“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语言,是因为语言“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这是一段似是而非的文字: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东西,如果想要学好它,的确是要非下苦功不可的。但是,别忽略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如果想要学好它。因为,难学的东西,人们不一定要学,而且更不一定要下苦功夫去学好它。比方说,在水上行走,很难,在空中飞,也很难,一定得下苦功夫去学吗?学不会,而且也没必要,因为有舟船和飞机。 仔细剖析毛氏的这句话,其问句里含有两个部分,也就是两个问句,其一是为什么语言要学?其二是为什么要用很大气力去学?第二问句是第一句的递进。问句的核心还是第一个‘为什么语言要学?’对第一问句,其答案应该是从语言的适用性和重要性切入。而毛氏的答句,则忽略了主要部分,在次要从属的问句上做文章。结果造成了‘凡是难学难办的事,都要花大气力去学去办’。 纵观毛氏一辈子,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不着边际,随心所欲,甚至鼓吹“人定胜天”,穷奢极欲,劳民伤财,折腾得民不聊生。观其人,读其文,文如其人,行其文者必操其行! 再看这一句: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实践论》)。 这是我们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语录’。首先,怎么叫‘变革梨子’?变革梨子又同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有什么关系?其次,要想知道‘滋味’,就非得‘亲口尝一尝’吗?也就是说,但凡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就得事必亲恭,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如此类推,那么,如果我们想知道唐代人的服饰,就得乘坐‘时间机器’到唐代去吗?如果我们想知道坐秦城牢房的惨烈感受,就一定得去戴上手铐去坐秦城的班房吗? 这种逻辑,往小了说,是‘机械实践’,往大了说,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庸俗化和简单化,因为,人类知识的转递和积累,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繁丰的过程,有通过人自身的五官感知的,而更多的,则是在通过对前人的积累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接纳、扩充和发展的。其知识源,主要是书本(考古学中,也包括古文物)。这种‘亲口吃一吃’的理论,从政治层面去分析,就是‘你少动脑子,少说话,多干活’,奴化百姓。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空军大院: 再谈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 |
2009: | 上帝受制於一個更高的秩序, 這秩序是甚 | |
2008: | 世界一流大学的校训 | |
2007: | 力刀:住院医生面试时如何应付刁钻问题 | |
2007: | MatrixNeo:原来温宝宝也是个左撇子 | |
2006: | 中国生命科学的圣地:一个所成为7个所 | |
2005: | 台湾两万名教授长工的故事 | |
2005: | 新港耶鲁: 美式披萨的发源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