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关于中国EE博士前景的断想
送交者: 嘉树 2003年07月28日16:24:5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答ozbear:

首先,EE的内涵非常广阔,不必要陷入“理论、应用、工程”之争。这种划地为牢、泾渭分明的、荒唐的学术观点存在于中国的大学。按照那位冷笑教授的观点,Shannon是不必要存在的,更不必要存在于中国。我似乎感到这是在等着出现一个Shannon先生,等他把设计图纸拿出来,然后去搬弄泥土钢筋造个房子。

中国大陆有自己迫切的经济建设问题,需要EE迅速介入,但是绝对不等于说,“做理论”无用武之地。恰好相反,我们太缺少头脑冷静、充满Science的EE研究人员。假如中国有100个EE博士,理论功底扎实,又具有很好的开发能力,那么中国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绝对不会是目前这个局面。

现时刻中国大陆经济的圈地式发展,以畸形的方式扭曲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败坏了许多“教授”的学术品位。其典型的例证是:各个所谓的“高技术公司”把人才的工程化培训成本转嫁到高等学校,贪婪地从高等学校里攫取“立即可用”的人才。使得高等学校以培养出大量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而沾沾自喜。实际上,微电子工业的从业人员都知道,凡是立即上手能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按照现成的工业标准,IEEE、ITU等设立的标准或者协议去做的。成为标准的东西往往都是比较成熟的,可以发挥的余地是不大的。我很可惜中国有太多的EE博士去从事这些类型的技术工作,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扭曲和变相浪费。

国内大学的商业性开发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的确有短期的好处,但是要看到弊端。在90年代末兴起的这种以大学为基础的大规模商业性开发,具有两个基本背景:一是对美国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向往,期望以“高技术”迅速在市场上获得高额利润,快速地积累财富。另一个背景是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在5年前普遍还不够成熟,缺少真正的研发力量,必须依靠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才能进行比较新的开发。(不过,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民间企业或高技术公司、或者风险投资,借助高校之名从事圈钱的游戏,高校在其中只是一个配角而已,可怜一班教授忙着开发!那些投资商才不介意给你的几个小钱,更不介意你的研究成果。他们早已油水赚足,花天酒地去了。)然而经过近5年左右的大规模商业性开发,我们已经看到如下的一系列弊端:

首先,“教授”都有两难选择。近几年在所谓高技术领域投入商业级运作的学校,鲜有成功的范例。而不少教授却摇身一变成为商人。不过他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商人面前说自己是教授,在真教授面前说自己是总经理。这些商人教授其实也有自己的痛苦:在科研教学与商业两方面他们都难以真正成功。但是我们也要尊重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毕竟这是一个经济总体落后国家的基本状况逼迫他们走到这一步的。毕竟金融游戏和市场规矩不是教授们的强项,却特别地耽误精力。

其次,高等学校在市场中获得机会的同时,也在自掘坟墓。高等学校近几年在投入商业级开发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众所周知,学校之所以敢从事商业级开发,无非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研究生,二是相对于社会企业,比较多地了解一些技术的动态。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领域更是如此。但是,在经过几年的商业开发之后,大批技术熟练的研究生走向就业市场,充斥了各个高技术公司,成为其技术开发的生力军。高校已从高技术开发市场退居次席,让位于高技术公司了。显然,以公司形式组织的开发和商业运作都远远比学校的商业开发与运作成熟的多、灵活的多。这是一个警钟!恕我大胆预测:高等学校一定会逐步退出有组织的商业性开发,进入更理性的发展阶段,即回归本分的学术研究,在与市场合作方面,不再全方位介入(我曾经看到无数的名片,上面写着“教授(博导)、董事长、总经理”这种荒诞的三位一体。在中国从事商业运作绝对是与教授的本分工作不协调的。)而是局部地介入其核心技术。因为市场上的几乎所有技术的商业开发,都能立即找到相当数量的训练有素的(感谢大学!)技术人员、总体设计人员以及团队管理人员。只不过在中国,所有人都在等着那张设计图纸,然后去盖房子。我们自己还没有训练出合格的图纸设计师,因为那需要太多的智慧和Science。社会越是能够快速地在高等学校获得立即可用的人才,就越是要警惕这种办学方向的危险性:它不是在带动社会前进,而只是在迎合社会。

令人遗憾的还有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幼稚心态。极少有高技术公司严肃地支持基础性和原创性的EE研究。拿华为为例,虽然它也在许多高校设立了研发中心,但是它所支持的都是近乎完全实现为产品的“研究”。打个比方,你把一切都做好了,只剩下贴标签的时候,华为等等就出现了。名为支持、合作,实则就是掠夺。放胆一言:中国的高技术企业什么时候能向Bell实验室、HP这样,能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力量支持,那么EE博士的技术报国之梦,差不多有着落了。不过,我们无需教育中国的高技术公司。还是让市场来教育它们吧!在饱和的市场、饱和的技术、饱和的人才面前,那些能够创造利益空间的人才,一定会吸引唯利是图的总经理们------假如他们不总是沉醉在金融游戏之中。

其实投入一部分力量从事理论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并无什么坏处。有史为鉴: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Bell招募了一批做固态物理的博士,最终设计出了晶体管,为Bell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大家现在经常使用的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其技术关键就是CCD。70年代的时候在Bell这同样是一个理论性的题目。可是经过30余年的发展,它现在的普及程度让人吃惊!

自然,理论研究经常是难以预见最终成效的,就象是冷艳美人、超凡脱俗;一旦仙女下凡,必然光彩照人;你的造化在于能否把她诱到地上,一旦落地,她即对你一展无限芳容、从此对你俯首帖耳。应用开发象是追求大众情人,大多也就是看看画报过过嘴瘾!真的在这上面折腾出名堂的为数也不多。大众情人性格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琢磨不透。其阴晴园缺,变化无常,诸位看看Nasdaq便有所悟。不过大众情人也蛮可爱,很喜欢搔首弄姿,千魅百态,容易让你得到满足感!

回到正题。你所从事的研究,比如排队的公平性等等课题,绝对是有价值的。在此领域获得的思维训练以及知识积累,相信一定会令你比较容易地转入一般形式的网络性能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全球无数人在使用互联网和通信网,可是真正懂得互联网、懂得传播行为、懂得通信拥塞和相关问题的本质与特性的人,少之又少。你再看看中国大陆的学者,在这一热门的研究领域几乎毫无贡献(不过海外华裔学者在这个领域贡献良多)。其实质就是理论根基很弱,学术视野狭窄。在复杂的数学分析面前,不但不能品位知识与模型的力量,反而指责这是一种无用的学术。呵呵,也算是笑谈吧!令我大开眼界。不知此君是否是带着电工师傅的工具包去你那里做访问学者的。其实,你现在从事的课题,至少是一种思维的高水平训练,将来你很可能去做别的研究或开发。

末了提醒一句:读EE博士当然要考虑市场前景,但也不必为现有的国内状况过早担忧。EE固然是工程,但是你似乎更应关注其中的Science。脑子里不容Science的EE博士,不过就是一个戴着博士帽的电工师傅而已,没什么值得羡慕的,哪怕他身边有一堆大众情人,也只是对他逢场作戏而已。

其实,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中的开发能力,是EE博士的理想指标。假如你在这两个方面(其实他们并不冲突!)均衡发展,那当然最好。那可是被你点化的大众情人,得道成仙!话说回来,自己喜欢什么,自己心里最明白。总之,别拿理论和工程对立起来。你不妨问问中国大陆射频电路的设计能力能到多少GHz,再比较一下美国的。你去问问你的冷笑教授,差距是理论,还是开发能力?呵呵。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对中国数学的一些看法
2002: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