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试验班,大家可能会马上联想到现在的元培计划试验班。
殊不知,在94(93还是94不大记得了,大概就是一年军训结束之后)年开始的文科试验班
和理科试验班才是北大所谓“试验班”的始祖。而试验班又分为文科试验班和理科
试验班。理科试验班肯定是比较牛的,因为选人标准很高,不会弱于现在的元培,而因为
偶是文科试验班的学生,所以只能以文科试验班为例来评述一番现下的试验班制度。
文科试验班的目标很明确:培养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的文科大师,一般从刚入学的本科
生,且限于中文、历史、哲学三个院系的学生里挑选,成立之初似乎还给了别的院系几个
名额。但是随着文史哲不断的没落,后来就只有文史哲三个院系的学生了。这里为何要用
“挑选”而不用“选拔”呢?因为它到了我们这一届已经落得虎头蛇尾,难以为继了。
记得我们刚进试验班的时候,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试验班管理办公室,出台了包括
课程以及保研等一系列的规定。
主要有以下几点比较特别:前两年通习中文、历史、哲学大部分主干课程,到了大三上学
期可以选择这三个院系的任何一个专业继续发展;所有必修限选课成绩的平均分只要大于
75,就能获得保研资格。
于是,我在文科试验班的生涯开始了。上的课很杂,哲学概论,中国哲学,中国古代
史,欧洲史,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等等,连通常以为很难的汉语方言学的课程也
混迹其中。我只学了个糊里糊涂,几乎忘了自己在作甚,只是一天天地看书考试。一晃一
年过去,原以为还有下一届的试验班ddmm们,谁料居然和理科试验班一起被后来的元培计
划试验班所取代,我们成了“实验品”的最后一拨拉。
班主任开始有些担心,不过依然做着该做的事情。两年过去了,元培计划有了第二届
,而我们开始分班,我选了文学专业。班上的各项活动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运转,诸如奖学
金,三好学生等事项都独立进行。偶然在一次集会上,班主任忍不住告诉我们,主管文科
试验班的领导已经离开了北大,文科试验班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无人搭理的孤儿,名义上
托管于哲学系的门下,班主任也无所适从。我还是不以为意。
转眼到了保研的时间,文科试验班终于面临了厄运。中文系的班主任不愿意有限的保
研名额被文科试验班占去,提出要让文科试验班的学生与中文系学生(因为大三转去中文系
的学生数量较多)一起排名,按照gpa推研。他明明知道,试验班的课程比中文系难上许
多,而且老师各式各样,分数必定不会太高。按照gpa,我们班顶多能上2-3个,然而能
力比中文系gpa高者多得多。可那又能怎样???班主任自我解嘲地说到:整个北大,已经只
有我在管你们了。我们只能苦笑,笑那有始无终的北大教务部。
更可笑的是,我们班上的好多优秀同学眼看北大保研无望,纷纷转战清华,马上有两
人前往清华人文学院争取仅有的两个外校保研资格,结果双双保上,名列前二。呜呼!!
北大2000文科试验班最后竟然落得为清华文科培养人材的下场。不久,又有其他几名同学
争得了清华历史系的保研资格,一个个的优秀学生离开了北大,而进入了清华。
还记得那时班主任叮嘱说:要是清华要你,千万别丧失了宝贵的机会,同学们都听从
了。可惜的是,北大却丝毫不怜惜自己培养了四年的子女,管他们呢,文史哲算个啥,人
民币更重要。班主任还说,清华人文在逐渐崛起,而北大的人文已经让位给金钱,慢慢地不思
进取,偶实在感到万分悲怆。
元培计划试验班现在反响似乎不错,但不知几年以后北大的领导们还会不会如抛弃文科
试验班一样,把元培出卖,到时,欲哭无泪的还不就是北大母亲亲自培养的北大学生么?
虎头蛇尾---如今北大的教务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附上文科试验班的一些数据:
必修分一般是110分左右,限选分24分,加起来134分,而毕业学分大概在150左右,
可以说,除了必修和限选,通选和公选已经所剩无几。更好笑的是,北大要求我们如此修
满学分,却不曾履行过上述的平均分大于75就保研的承诺。有意思吧?偶是不想保研了,
但是替那些很想继续在北大求学的同班兄弟姐妹们不值,这就是北大的教务。。。。
我一直深爱着的北大呵,您竟然忍心将这般优秀的许多子女扫出大门??唉。对了,人家
已经决定挥师清华去了,挽救也已不及。s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