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昏教授 [ 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被自然杂志等牵着鼻子走---评自然中国特辑]一文, 又看了自然杂志那8篇华裔作者的文章,觉得昏教授说的也基本在理。
应该说自然杂志主编的用意是好的:“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一组专家来为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自然主编称这增刊 “是专为中国的研究人员撰写的”,
“这些文章有两个共同的主题:一是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保持更为积极的接触;二是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但他又希望别人会同意他的观点:“这一增刊的著名作者,他们全部是华裔,在中、西方文化间成功架起一座桥梁,其方式会对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产生启迪。”
为何要产生启迪呢?就是使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品味到影响其科研生活的大的科学和政治趋势。”也就是让他们认识到:“尽管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投入巨大,但中国尚未充分发挥其科学潜力”。“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中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没有很高的显示度,而且也使其失去了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机会。这种现象还导致中国失去了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其国民生活质量的机会。”
这里后一段引用的主编的话确实象是在敲警钟,如果中国失去这样的机会真是事关重大。如何才不会失去这样的机会呢?按照昏教授找出的这些文章的两个不同的主题去办:一个是改变文化环境,形成一个培育个人创造力的局部和社会环境。另一个是:需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吸引大批在国外工作的高产出率的科学家回国效力,以提高中国科研水平。正象昏教授说的:“这专辑主要为中国高层决策者们写的。”
那么,如何这提升中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的显示度?如何不失去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机会?如何不失去发展中国本国经济和提高其国民生活质量的机会?对这样的问题恐怕难以简单回答。除了这8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也有象昏教授这样的建议。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关于显示度。
其实,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的显示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不然也不会有这个中国特辑。然而,高产出率不应只看发表文章的数目和影响因子,更要看经济和社会效益。试想,是“两弹一星”显示度高,还是自然杂志上几篇文章显示度高?邓稼先有几篇所谓高产出率的文章?
(2)关于投入和产出。
同样,这里的产出也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关于投入,一篇与纳米相关的文章说:“创新基金的资助,应该是集中在企业的初期科研上,而不是后期的产品开发上,因为初期的创新科研风险高,公司本身很难负担,但这类创新科研,社会效益极大。”看来是很有道理,在为国献策。可细品起来会发现那个萧镜如,英佛曼纳米材料公司董事长的文章还有另一层意思:“科学家及技术专家们往往高估了他们的发明却低估了将发明商品化的困难。”换句话说:国家要花大钱资助被科学家及技术专家们高估了的风险高的发明,而留下被科学家及技术专家们低估了的将发明商品化的困难给有法律保障及优秀的管理团队的已创办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再看文章最后道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公司之间的协作关系已在逐步形成。中国也鼓励美国投资在中国的高科技公司(这和1980年代的日本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无疑将会吸引许多美国及西方公司来华投资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公司。”好了,打住。思路清楚了:中国应大力投资高风险基础研究,产出初级“材料”,再由美国高科技公司变成其“产品”并取得法律保障(专利),然后再转回中国市场挣中国的钱。按此逻辑,中国才会:“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机会”。不是吗?
(3)关于鼓励采取措施鼓励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
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鼓励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工作。同时也鼓励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如果有爱国心,这些文章的作者是可以为国家做好多实在事的。比如那个有法律保障及优秀的管理团队的成功的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能否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把贵公司首先应用在美国海军的潜水艇,航空母舰及扫雷艇上的纳米结构涂料技术也同样能应用在中国海军的潜水艇,航空母舰及扫雷艇上?
殊不知这个董事长自己就是个善於钻法律空子专门剽窃别人发明成果的大科技骗子!他不是一个真正有爱国心的学者,而是个利欲熏心的商场科技骗子。这个台湾到美国的人善於骗取他人(尤其是中国学者)的发明技术,然后以自己侄子和干儿子的名字作为发明人申请公司专利。他以帮助办绿卡为借口,非法雇用多名持访问签证和不合法签证的人在他的公司当廉价劳动力。他骗从大陆来的学者写文章(包括他文章中提到的在中国创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建议),说共同署名发表,然后自己拿去到中国大陆招摇撞骗,为他在中国赚钱铺平道路。他的公司多次伪造数据,欺骗学术界和顾客。他的法律保障就是买来的律师为他钻法律空子。他的管理团队就是他的家天下。
遗憾的是,他的骗术经常骗倒大陆高官。
所以,读者要警惕这样的假爱国真行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