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当官:教育的浪费 |
送交者: 薛涌 2004年06月24日15:44:2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笔者曾写过一系列文章,指出某些高等教育,互相攀比,盲目提升档次,争夺资源,连博士也批量生产,结果,大学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末倒置。甚至北大的改革者们也信誓旦旦地说:博士教育是衡量一流大学的 标准。 最近又读到一则新闻,郑州市政府已经引进112名博士做官!老天爷,中国还是个第三世界,教育还不普及,一个市政府怎么能找来112名博士当官?大家若都这样,那可怎么得了啊!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也是高等教育最发达、博士最多的国家。在美国,你能找出几个市政府里有112名博士? 笔者在美国的大学里泡了9年,2年硕士、7年博士。当年硕士班的同学,大多经商的经商,从政的从政,有的已经开始给学校捐款,可见颇为发迹。读博士的,反而都还是六神无主的穷学生。在美国呆久了,校外的人也接触多了。当官的,经商的,各行各业,只要不在大学和研究单位,你很难见到博士。任何一个大学都知道,自己培养的学生,以后有权有钱的,是那些本科生,硕士生。这些校友日后会给学校捐款。至于博士,他们不找你来要钱就不错。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的理由是,当官、经商不需要读博士。现在美国是个地道的高科技社会,没有一技之长,仅受本科教育,出了校门很难混。人家的本科教育根本不强调专业,属于基础教育。要学个专业,毕业后花两年时间读个硕士,就开始工作了。而且,越是高科技社会,知识更新越快,学生就越无法从学校得到大部分所需的知识。学校的角色,在本科教育上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在硕士课程上是培养专业的基本素质。学生毕业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东西,适应新变化。所以,只要不准备在大学教书,或在科研部门工作,大部分学生读了硕士,就迅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博士课程的训练是纯学术性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都用不上。换句话说,博士是研究生活的人,那些当官、经商、从事实际工作的,是创造生活的人。大家走的完全是两条路。想创造生活,读博士对社会来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浪费,因为博士课程教的东西根本文不对题。对个人来讲,也是无法承受的牺牲。美国大学的博士生中有这样一句自嘲:“博士生就是一群不得志的人。”因为一个博士课程读下来要五六年。当年大学本科一起毕业的同学,毕业两三年就很成功,买车买房,甚至成了名人。博士生最多开辆二手车,每月等着自己的生活费。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想搞学术,读博士纯属神经错乱。 无论是在中央政府也好,还是在地方政府也好,除了管理核能、高技术等个别专业部门外,当官根本不需要博士。相反,博士当官有天然的缺点:他们把二十几岁精力最充沛、最敏感的时光,消耗在书本上,对现实接触得太少。反而是那些在读书时就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在这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难怪,博士当官,比一般人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郑州市的“引博工程”,定下博士当官从副处级起步,而不是从副科级起步的规矩。这种看头衔和文凭不看才干的做法,自然引来一般公务员的不满。博士在同事中受孤立也就不奇怪。因为谁也不愿看到和自己干一样的工作的人享受特权、无功受禄。这样做,表面上是要知识化,实际上是给博士变相定了行政级别,把教育“官本位化”。结果,大家为了自己的官运,不管有用没用,都一窝蜂地去追逐博士文凭,造成博士市场泡沫化。各大学就越发要放下本科教育,批量生产博士。不仅消耗了学校的资源,而且破坏了博士的学术水准。 培养一个博士的经费,足够几个农村的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如今中国博士的泛滥,不仅是在官场,在企业界、文化界和其他领域都已经有一发而不可收的趋势。如果现在再不控制博士课程的扩张,那么中国的教育从博士一级到普通的中小学都会跟着受害。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