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运会,我发现有一点非常奇怪。所有获胜的中国运动员,无一不对着镜头感谢领导,而在他们失败的时候,则没有一个领导受到埋怨。原因——那经常是中国代表团的教练和官员总结出来的——总不外乎运动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没把自己的位置摆对,没有发挥出来,等等。陪绑(或者陪斩)的当然还有他们的教练:他们没有充分估计对手的实力和水平,没有指导好自己的弟子。
那么,在各国代表团中罕见的中国代表团中那么一个庞大的领导班子,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我们至今没有看到。已经看到的几次代表团对新闻界的谈话,都是表扬这个,批评那个,从来没有从他们这些官员自身找找原因。这就应了很多网友的批评:运动员拿了奥运金牌,成了他们这些身居高层领导的官员的政绩,是他们指导有方;运动员失败了,却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天下哪有这么不讲道理的逻辑?只能分享荣耀却不承担败责的人,有什么资格颐指气使地当领导?!
中国代表团的官员可能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了,他们竟然看不到他们的存在,才是一些项目失利的最大败因。
不是吗?除了中国,哪一个国家的体育代表团,有200多人的官员队伍?哪一个国家会把金牌层层承包下去?这种阵势,不仅有悖奥运精神,而且给本来就激烈万分的体育竞赛凭添了额外的紧张。面对这一切,不知道运动员要有怎样异常坚硬的心理,才能不在乎这些官员的干扰,以“平常心”去参加比赛?
看到有些关键比赛之前,团领导或下到队里或打电话给运动员“减压”的报道,我不禁哑然。在平常的单项国际比赛中,运动员见不到这些官员的身影,听不到他们的指示,反而发挥得很自然,摘金多银挺顺当。偏偏在奥运会上,这些官员要体现他们的领导了,即使是抚慰,他们的出现乃至他们的存在,都给了运动员“领导很在乎这块牌子”的心理暗示。这没法不增加他们的压力。
大家都说,运动员抱着“平常心”,才能以最佳状态打好比赛。问题是,代表团的官员有没有这种“平常心”?如果有,为什么向各运动队下达金牌指标?如果没有,又何以能让运动员心静如常?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确希望在奥运会上看到国旗升起,听到国歌奏响。但是,我更愿意和运动员一起,把奥运会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享受奥运竞赛的过程带给我们的激动和喜悦。只要运动员在向身体极限的挑战中“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就会和他们一样欢欣鼓舞。当今的中国,已经无须通过奥运金牌来证明自己不是“东亚病夫”。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输不起的民族,会为了几个奥运金牌难为自己的选手。
输不起的,似乎是那些体育官员。奥运金牌好象不光是为国增光,也成了为他们贴金的工具。所以他们才要在奥运会上拼命表现自己。可是,事与愿违的是,奥运失利项目不仅暴露了运动员、运动队的训练问题,更暴露出我们一些体育官员的昏聩无能和现行体育体制的一些弊端。国内很多媒体在一些项目失利后,已经指出了这些问题。
体育官员展示自己、体现他们领导的地方,应该不是在奥运赛场。试想,有几个运动员不知道在奥运赛场上应该拼搏的?体育官员的用武之地,应该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尖子选手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当初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成立一个专门的体育部门的宗旨,就在于此。如今,我们不了解这个部门对这个宗旨的态度怎样,也感受不到它与广大老百姓的身体素质有多大关系,但是却的确觉得它在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金牌制造机器。
如果体育官员一定要去奥运会,那么他们的用武之地也不是对运动员适得其反的“减压”,而是给他们办实事。比如,像出现裁判问题,他们应当及时交涉。美国代表团的交涉,不就为他们夺回一块游泳金牌吗?韩国代表团的交涉,不也让三个体操裁判歇了菜吗?中国运动员被裁判黑了那么多次,代表团的官员去办过几回交涉?
总之,希望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官员,特别是领导,也认真反思一下,看看你们这些领导的存在,对体育运动的水平和成绩,是促进还是促退?不要总拿棍子打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