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职称制度的观察与思考 |
送交者: 李翔 2004年09月03日14:13:4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我一直觉得,人与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职业上的差别,正如刘少奇同志曾经对掏粪工时传祥说的一句话:“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目前,无论是备受欺凌的打工妹,还是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所从事的职业虽然不同,但共同点是:大而言之,大家都是在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做贡献;小而言之,都是养家糊口,混口饭吃。 在高等学校里“混饭吃”的年轻教师们来说,一步步地取得职称是最重要的奋斗目标,有了教授资格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才会接踵而来。在这个圈子内,大家的语言也是那样的平常:“最近搞了几篇文章?混上教授没有?”,年轻教师之间也要经常交流一下:哪个杂志、可以花钱发文章?哪个编辑的联系方式、人黑不黑?哪个核心期刊的价码是多少?对此,正人君子们可以骂年轻教师素质低下、急功近利,但在论资排辈观念深入人心的中国,年轻教师是其直接受害者,导致教师急功近利的元凶之一正是本应当正确反映教师能力与水平的职称制度。 一、职称评定的条件 职称也就是专业技术职务,它应当是反映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高低的凭据。评职称就是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我国目前的职称评定条件由各省、各系统或高校自行拟定,由于职称评定的条件事关每一个教师,不由得我们不去研究,拿来几个省份的职称评定条件,就会发现,职称评定的有明显的论资排辈和做秀之处。 论资排辈也就是“圈内人”所说的“年头”,从助教到讲师再到副教授、教授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如吉林省对教授资格“年头”的规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学位15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1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7年以上,取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当然,水平比较高的人的可以“破格”。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意味着:到了年头,也就相当于有了“破格”的水平。 做秀之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秀。对于职称外语考试是否合理,很多人进行过全面、深刻的讨论,我不想赘述,我只研究目前的规定。几乎所有省份的职称申报条件中都规定:“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从事外语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须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对于任何一个评职称的人来说都清楚,所谓“熟练”二字是蒙人的,关键是能否通过职称外语考试。通过了,也就熟练了。可事实上大家也都清楚,“通过考试”和“熟练掌握”的差别。笔者可以在职称外语考试中取得近90分的分数的成绩,可是,却从来不敢炫耀自己的外语,不是谦虚,因为我的外语既听不懂,又说不出,是哑巴外语。 2、继续教育秀。职称评定中一般也要求有继续教育,有的省份还专门规定了继续教育的细则,可是在执行中,继续教育是一纸空文,几乎任何一个评职称的人都可以顺利继续教育关,除非是得罪了领导,要整你。与继续教育相类似的制度还有一项,就是要求评定职称者必须是在职研究生结业或是学习过数门“研究生课程”,否则,只能走“破格”之路。在职研究生的泛滥已经不是秘闻,曝光出来的“海南党校滥发研究生文凭案” 更使得所谓的“在职研究生”人尽皆知。学习过数门“研究生课程”的规定也完全是骗财之举:所谓的“研究生课程”就是到指定的地方去“学习”,所谓的“学习”又是花钱听上几节毫无价值的课程,在形式是考一次试(交钱的人考试一定可以通过),就算是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如此看来,这种继续教育已经成了一些主管部门攫取不义之财的手段。 3、指导秀。几乎所有的省份都规定,要评正(副)教授要协助指导(指导)过研究生、青年教师。在规则制定者看来,协助指导(指导)过研究生、青年教师也就意味着申报者的学术水平高了。可是实践中对“协助指导”、“指导”二字的理解就灵活了,申报职称时能招研究生的学校就随便写上研究生的名字,不能招的学校就是教师之间只好“你指导我、我指导你”,结果是大家都指导过青年教师。 4、编书秀。职称评定条件中,体现申报者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是有没有参加过编写本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工作。这种要求恐怕是最无理、也是最催生腐败的规定。编写教材、参考书是目前体现教师“研究能力”之中最容易的一项,对很多“圈内人”来说,“编”教材就是“抄书”,反正这种东西一般没有人去做专门的鉴定。但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的难点就是“编”出来之后要出版,出版要买书号、要印刷,这些都需要“银子”,“银子”由谁来出?自然不能自己出,事实上,“编”出来的教材基本上是由学生来买去了。容易卖书的学校中,每个教师都是著作等身。笔者教过法律知识普及型的《经济法》教材在2003年的时候还在说“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这些法律在1999年就明确废止了),单位的解释是“还有一些书没卖完”。当然,不能否认,编写出好的教材也的确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比如,李秀林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多年来其它编写者“抄袭”的蓝本。只是,目前“编”的书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的学术价值,成了一些谋取各种利益的工具。 5、专业理论知识秀。职称评定条件中都要求申报者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我们看看对于评价申报者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规定就清楚了。“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种要求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达到的,因为,上述的规定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没的硬规定,所以,明目张胆的欺骗也就成了“圈内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6、获奖秀。获得过什么奖项是一个教研工作者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重要象征,可是,评什么奖,由谁来评都是各地各校自行确定,“善于”评奖的地方,整体教师的素质必然高!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荣誉,不“善于”评奖的地方,教师就倒霉,只能以其它的条件来“冲”职称。在有评奖的时候,大家也经常分配名额,甚至有人可以明确地与“同志们”说:“今年我要上职称,请大家照顾一下”,最终,“皇帝轮流做”,大家都有“奖”。 二、省份之间、学校之间职称评定条件的差别 近几年,我国的“孔雀满天飞”的情况愈演愈烈,成批教授四处迁徒——哪里钱多往哪里走。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的高校与党校招聘了相当数量的外地教授,个别学校用来充门面的微乎其微的几个教授都是外来的。可是,外地的“孔雀”飞来后,往往并不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吗?不是!尽管我们承认学术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学术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但在网络时代,这种影响已经很小。关键在于省份之间“教授”二字的含金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的地方教授容易混到,有的地方不容易混到。 (一)不同省份的职称条件 我们可以以吉林和广东省高校教师的副教授资格评定条件比较一下: ——在思想政治条件方面两省相似,广东省相对具体一点:“凡受党纪、政纪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在学历、资历条件方面也相似,都要求受聘讲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继续教育条件,外语条件 ——学术(技术)成果条件方面 吉林省规定,下列条件必备其一: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前六名);获得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2项(前三名);或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励2项(前三名); 科研成果获技术转让费五万元以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三十万元以上;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中取得经济效益五十万元以上(农业等项目经济效益应高于本标准);开设一门新课,填补学校空白。 广东省规定,下列条件必备其一:教学效果好,有2次以上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在教学研究上有较高的造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或教坛新秀奖;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或其他专业奖项二等奖以上;或获市(厅)级上述奖项三等奖(前2名);被评为市(厅)级以上劳动模范或优秀教师。 两省上述条件中都有容易达到的和不容易达到的,只是吉林省将很大的权力留给了学校,广东省将权力放在了地方和省级单位,相比之下,学校权力大的地方自然要保护自己的教师,所以条件就更容易一些。 ——在论文、论著条件方面: 吉林省规定: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不含论文集、增刊、下同),其中在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或公开出版5万字以上学术专著1部或主编(前二名)公开出版使用的教材1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且在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广东省规定:年均授课320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理科类4篇(部),文科类5篇(部)。“著作”是指公开出版的专著或教材(第一作者或主编;或本人撰写:理科类6万字以上,文科类10万字以上);“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2篇,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收入的论文(除非被4大索引收录)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只供参考。按条件中的论文数量要求,须有二分之一在非本单位主办的刊物上发表。 很明显,广东省在论文、论著的要求方面要高于吉林省,要实际操作中,吉林省的条件就成了:1篇国家级论文,编过教材。 (二)党校与高校的职称条件 党校教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既不是公务员、也没有教育部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社会上不少人对党校教师也存在偏见,认为党校教师只会擅长宣传党建知识,没有其它社会问题的研究能力。事实上,从职称评定的条件上来看,党校系统的职称条件并不低于高等院校。 我们以江苏党校副教授和江苏高校副教授资格评定条件比较一下: ——政治、职业道德要求相似,实践中也基本不会有人出现此类问题。不过党校系统规定延迟申报的情况有:出现严重教学事故或泄露考试内容、违反考场纪律并受到学校通报批评者,延迟2年以上;授课内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造成恶劣影响受到纪律处分者,延迟3年以上。高校系统没有这两条,改成了“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学历、资历要求相似,但高校系统要求本科院校中40岁以下的教师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再加上一定的“年头”限制。 —— 论文、著作要求 江苏党校系统规定:每年240课时以上的,在国家级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篇(每篇不少于3000字);或在全国性专业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篇(每篇不少于4000字);或在省级以上社会科学或理论宣传核心期刊独立发表4篇论文(每篇不少于4000字);或独立撰写正式出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本专业学术专著 1部,且在省级以上社会科学或理论宣传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 2篇(每篇不少于4000字);或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二分之一以上),且在省级以上社会科学或理论宣传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 3篇(每篇不少于4000字)。 江苏高校系统规定: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文科4篇以上,理工等学科3篇以上;或编撰正式出版的通用教材,本人编写8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文科2篇以上,理工等学科1篇以上。 可见江苏党校系统的教授要求不低于高校,甚至略高于高校系统。但江苏省的职称总体低于上面说的广东省的要求。江苏省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学校教师的要求更松:“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文科3篇以上,理工等学科2篇以上;或参加编撰正式出版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本人为主编或副主编并撰写8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文科2篇以上,理工等学科1篇以上。”也就是说,抄过8万字的教材,发过一篇文章就有可能成为副教授。 在职称改革的大趋势下,部分省份的“改革”更加剧了省际之间职称和不合理性,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出台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的新办法规定: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不需评审,可直接获得职称。具体内容是,硕士由各地区、厅、局职称主管部门直接授予中级职称;博士经自治区职称管理部门批准,直接授予副高或高级职称;博士后,授予正高职称。 当然,上面只是比较了一下不同系列、不同省份的职称条件,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和各省的“高评委”把握的尺度又是大相径庭,实践中已经出现,南方某省的副教授的评定条件已经高于北方某省正教授评定条件的情况。要北方某个市区只有40万人的地级党校中正、副教授数十人,人们“自豪”地宣称:校庆时,我校的迎宾员都是副教授!面对如此大的职称评定不公平和不同地区的待遇差距,出现“孔雀满天飞”和“南橘北枳”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三、职称的评与聘 目前的职称制度是1986年后实行的职称改革后的结果,1986年的职称改革建立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其主要特点是评聘结合,专业技术职务由专家评审,行政领导聘任,有数量岗位限制,职务为任期制,只在本单位有效。 从规定上理解,评职称的“评”,应该是对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能力者的资格认定,但是有资格担任职务并不等于就是职务,只有聘任才能获得职务。仅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现在进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而实践中,评、聘不分,评了就聘的情况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地方性的低级别单位(如地方大学、技术学院、地市级党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能评上教授、副教授的人本来就少,让讲师去评价教授、副教授的学术水平又不合适,所以,根本做不到评聘分开。评、聘不分制度的结果是一朝“冲”上了教授,就可以躺在自己已有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颐气指使。对于没有“冲”上的人来说,学术造假是取得职称的捷径。于是,利用权力、金钱买论文、找枪手写论文、托关系发表论文等弄虚作假现象应运而生。 在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更科学的聘任规则前,真正实行评、聘分开或许在高级别的大学有可行性,在科研能力普遍较弱的低级别单位必然会出现单位行政领导凭借个人好恶“拍板”式的腐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几乎所有需要评职称的单位的行政领导都是“专业技术能力最强者”,所谓的评、聘分开的职称制度只能成为学术行政化加速器,成为阻碍科学研究的制度。 四、职称的含金量 有人说:“教授满街走,讲师不如狗”,这样说虽然有一些贬低知识(识字)分子,但应该是一个事实。对于一般人来说,教授原本是高不可及的,但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授也开始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是教授也是的差别的,无论在人们的感觉中,还是事实的学术水平上,地方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与北大的教授、党校的教授与大学的教授、中央党校的教授与地级学校的教授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 于是,很多人在表明自己是教授的同时,还会特别强调“一级教授、88年之前的教授、硕导、博导,甚至是院士、长江学者、享受政府津贴”等其它的头衔来表明自己的学术造诣。有些学校还增加了校聘教授、院聘教授、特聘教授,“一岗、二岗、三岗”教授等等名堂以示教授的区别。 教授多了本来是好事,表明我国科研实力的强大,而事实上,多数教授是混上的,并不一定有真才实学。研究学术腐败的“亦明”先生也言道:“教授等级的增多说明中国的‘教授’头衔大幅度贬值。在中国的大学,教授人数之多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据说一个大学校长的司机竟被评为副教授,而一个大学的膳食科长都不稀罕当教授,而要当博导。在中国的大学里,任何人,只要稍微有点手段,并且靠够了一定的年头,就可以得到教授的头衔。”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科院院士王迅也说:“若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标准来衡量,目前复旦大学物理系够得上教授水平的一个也没有,他自己‘可能’够得上副教授水平。”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中国教授的水平的确是要打上个问号了。 生活中没有学术水平的教授、副教授比比皆是,我曾经见到过一位九十年代初混上,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基本没有写过类似文章的文字)、没有出版过任何著作的副教授,但即便如此,也堂而皇之被称为专家,指导别人写论文。 五、职称的问题决不能以取消职称制度的办法来解决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不少人提出取消职称制度的建议。可是,在利益直接与职称挂钩的大背景下,取消职称制度既不现实也无法操作,它导致的只能是混乱。在我们现行社会的权力构架中,取消职称制度之后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更没有了尺度,谁高谁低,谁优谁劣,只能是领导说了算。有职称评定这个关卡,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在评、聘的时候,多少还要把材料拿出来公示一下,可以起到一些制衡作用。取消职称评定,只会对那些善于搞关系,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和行政领导有利!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由于现在还没有更好的权利和利益的分配方式,把现有的职称制度继续执行下去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不是要取消职称评定,而是要强化、规范和改进职称评定制度! 1、统一全国评定职称的标准,防止出现省际职称含金量不等的问题。对落后地区的照顾不能以职称的优惠来体现,目前的省际不统一已经造成了人才标准不同混乱。统一评定职称的标准后,职称申报者的业绩审核可以采取异地评审的办法,比如,湖南省的职称评定由湖北省“高评委”的人员审核,防止审核过程中的种种腐败行为的出现。 2、不再实行一评终身制,可改为初评和续评两种制度。对没有取得某一资格的人的评审为初评;取得某一资格一定年限(如5年)的技术人员必须续评,即以取得此资格几年内的业绩情况重新予以确认,通不过的,降低一级职称,这样可以防止“吃老本”的情况,考虑到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学术生命力和人的年龄、体力差距,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人员续评的年限可做不同规定。对已经退休的人员可以以其退休前10年的业绩重新评价其职称。 3、改革目前制度中的一些毫无意义的“做秀”规定,制定更有可操作性、更能反映真实科研、教学能力的新规定。尤其是要取消“编写教材”、“指导研究生”之类的规定。强化科研能力的规定,结合上述续评制度实行。不能再让没有真正研究能力的人玷污“教授”这个神圣的称号。 4、评聘分开制度如不取消,就必须建立、健全聘任规则。多数单位并没有自行评判研究人员科研水平的条件与能力,实践中,非常容易出现“领导说了算”的聘任制。 5、职称申报者的业绩材料必须在当地门户网站上网公开半年以上,接受群众监督与质询,让学术抄袭者无处逃遁。 参考资料: 1、 亦明,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http://forum.blogchina.com/forum/viewtopic.php?t=9358 2、楠木,我不赞成取消目前的职称制度!http://www.ccponline.net/BBS/viewtitle.asp?ID=91590 3、亦明,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及其出路 http://forum.blogchina.com/8853.html 4、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员资格条件 5、广东省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资格条件 6、吉林省高等院校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7、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 8、江西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 9、广东省党校教授、副教授资格条件 10、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 11、甘肃省高等学校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12、江苏省党校系统教授资格条件(试行) 13、江苏省党校系统副教授资格条件(试行) 14、江苏省高等学校副教授资格条件(试行) 15、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 16、湖北大学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17、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3: | 教育必须产业化,自由化,私有化。 | |
2003: | 本女回应风尘侠客之坚决不同意 | |
2002: |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 |
2002: | 英国的流体力学快完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