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無條件的愛使孩子有感恩心(轉)
送交者: 好吃 2014年11月27日04:33:0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幸福家庭的十塊基石》作者吉姆·伯恩斯在書中講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一天,吉姆82歲高齡的父親來到他家。當他們坐在院子裡享受加利福尼亞落日的餘暉時,他問道:“爸爸,你還記得我12歲那年參加的那場小學生全明星賽嗎?”

“哦,當然記得。你被三振出局,導致全隊輸掉了比賽。”他笑了。

那場比賽過去34年了,吉姆仍感到淚水充滿了雙眼。“爸爸,謝謝你當時對我的接納。我都被三振出局了,你還說你愛我,你為我感到驕傲。”

這回輪到吉姆的爸爸熱淚盈眶了:“我一直都以你為驕傲。”

“謝謝你,爸爸。你知道嗎,你當時這個舉動對我多麼重要,我覺得就是盡我全部努力都無法回報你的愛。”吉姆將老父擁在懷裡。

無法回報的感恩之心,讓吉姆的一生成為一個祝福他人的人,他和他的妻子幫助了許許多多的破裂的家庭重新回復美好的關係。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有三個基本的原則:

1. 恩典原則

感恩,感什麼恩?一個孩子的發問讓我們深思。情景是這樣的:

一位媽媽在為孩子操辦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後,孩子卻不領情,直埋怨媽媽這裡做得不好,那裡做得不好。媽媽覺得很傷心,問自己的孩子:

“媽媽花這麼多錢和精力籌辦這個生日晚會,你有沒有感恩的心?”

孩子說:“你辦得好,當然我會感恩,但是你沒有辦好,我為什麼要感恩。”

“就算你不滿意,但是媽媽這麼辛苦,你就沒有一點感恩之情嗎?”

“我不覺得這很辛苦啊,為什麼要感恩?”

“這個不辛苦,但是媽媽生你,就不值得你感恩嗎?”

“你們結婚生我,不是為自己也開心嗎,我為什麼要感恩?”

媽媽語塞,哭了起來。

所以,感恩,感什麼恩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當恩僅是施恩者的責任,或者是施恩者本來就有所圖,受恩者就認為這是應該得到的東西,就像上面的情景,所以受恩者很難有感恩的意識,因為他總覺得那是你的責任,甚至你還有自我考慮的成分。

只有當恩是恩典的時候,才能激發受恩典的人感恩之情。什麼是恩典?就是你不配有的,但是我依然給你。就像吉姆的父親,當吉姆出現失誤導致比賽失敗後,依常人看來,吉姆不配得肯定,他應該得到批評和懲罰,但是他的父親卻給了他接納,肯定和讚賞。

這就是感恩教育中的秘密,只有當我們將無條件的愛給予孩子,不求任何回應,並且在孩子失敗的時候,依然愛他,才會成為一個恩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自然界的原則,也同樣適用於感恩意識的培養領域。每個父母和老師都要問下自己:我在和孩子的關係當中,是否種下的是恩典,或者只是一份責任?

2. 榜樣原則

如果教導者沒有榜樣,那麼所教導的東西會被立即否定。衡量一個人是否感恩,最重要的標誌不是看他的回報,而是看他是否為生活感到滿足。

行為動力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去愛別人,有三個基本的動機:交換式,責任式和分享式。交換式以自我為中心,關注付出愛後是否能得到回報,如果得不到回報,就不會再付出去。責任式有不得不為的心態,施者和受者都覺得很累。唯有分享式是愛的最好動機,施者自己被愛,然後將愛和他人分享。因為自己有愛,並渴望分享,所以,他對接受者一無所求。

每個父母和老師都應該好好想想:你有被愛嗎?你因為被愛而感恩嗎?

3. 守候原則

既然我們在孩子心中種下恩典,那麼我們就堅信會收穫感恩。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沒有表現出感恩,不要着急,也不要去催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美國式集體凝聚力。
2013: 花拳繡腳,東海無戰事
2012: 雪夜《莊子》(二)
2012: 看看台灣山區的小學(組圖)
2011: 回遊的海歸:青年千人計劃
2011: 天蓉:兇猛海盜如何分金?
2010: 中國將生產16核龍芯CPU
2010: 韓涵:“肖氏反射弧”何以國際領先?zt
2009: "全球變暖"醜聞擴大到新西蘭
2009: 海外大觀: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兩大可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