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快速了解老子道德經
送交者: maoxiaopu 2015年07月16日21:20:5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何謂“道”?宇宙的起源、本根、歸宿;萬有的路向、原理、依准。
何謂“德”?眾生的本相、本質,生命的由來、根據。
何謂《道德經》?講述宇宙和生命的經典。
“道”與“德”有何關係?“道”自主運演、循環脹縮,“德”跟隨、順因“道”的運演建構機體,依循、效仿“道”的法則調理身體。

  
老子描述和講論的宇宙真相和生命真諦,是在“虛極靜篤”中直接“看到”的,不是通常以為的想象、虛構、思辨、推測。
老子的“虛極靜篤”與佛陀的深度禪定(第四禪境)是一致不二的,兩人的生命論內容,在根本方面也完全一致。

宇宙和生命概述:

一、“道、象”、物質、循環生演

1, “道”是所有實物的始源、本根、歸宿,永恆存在、性徵不改。“道”實即立體蛛網狀的“象”網,處於反覆脹縮、永恆循環過程。在擴張階段是天體、萬物生出繁 衍的階段,在收縮階段是天體、萬物消弭的階段。“象網”非常細微、高速振動、各向延伸、均勻分布。老子之所以將實物本根(“象”網)稱作“道”,乃因其有道路、引導、原則、法式之效(道路、方式是“道”在老子時代的基本含義),擴張過程是宇宙萬有生發之路,回縮過程是宇宙萬有復歸之途。

2所有微細實物,都不是點狀實心,而是閉合絲線式類似於超弦理論中的弦段)。比如,“道生一”的“一”就是穩定的象網“碎片”。“一”具有類似於自然界“電”(或磁)的性質,是電子的深層構造單位,也是後續所有生成物的基本結構單元。

3,宇宙是整體有序的,“象網”(大道)對一切事物均有作用,如“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象網更對一切實物具有牽拉作用,這類似於物理學的萬有引力(“象網”還有推拒作用,類似於物理學虛構的萬有斥力)。“象網”和“一”均有電磁性,故電磁作用是最基本的作用。牽拉和電磁都是象網或通過象網的,所以“象網”包括“一”是秩序的根據,是“熵減”的由來。同時,物理學的四種相互作用(或者另外的分類)統一於“象網”,“象網”是大統一、終極統一之所在。換言之,大道就是終極統一、根本統一。



二、“情、德”、生命、反覆生滅

1,生命的本始老子稱作“情”,這是因為“情”能夠滋生情感、欲望。生命在其本始狀態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我完足、不需要藉助於其他東西存在、活動。此時的基本特質是“無名無知、無欲無求”。

2,在宇宙開端中,存在無數的“情”,每個“情”在能力(潛能)、狀態等方面是等同的,唯一的區別是各自的“信”不同,憑藉着“信”(可以當成個體標識可將每一個“情”區分開來。

3,當宇宙開始生演(大道、象網的擴張)之後,“情”受到外境誘激,產生了情趣、願欲,從而有了逐取容攝外物的行為,於是生命機體開始出現了。隨着宇宙生衍的繼續和繁雜,生命機體的形態、機能也日趨複雜。

4,生命機體都有死亡,死亡是“情”與身體的分離。分離之後,身體成為單純的實物,“情”如果不再對外物有情趣欲求,那就復歸本來的狀態了,此即佛陀的涅盤解脫,也即老子1章的“常無欲,以觀(呈現)其眇(玄微)”。如果繼續有欲望有情趣,那就會尋找合適的場所,再次組建機體。此即佛陀的輪迴流轉,也即老子1章的“常有欲,以觀(呈現)其徼(求取)”。

5,具有欲望、情意的“情”,與原始本真的“情”相差很大,故老子另外起了個名字,這就是“德”,謂其能得(能夠容攝實物)、效仿(能夠依循大道和實物性理)、 惠澤(養護滋育身體)【得到、恩惠是德在老子時代的基本含義】。“德”是生命的本相、本質,是生命機體之所以具有生命現象的根據、憑靠,對身體有着“長育亭毒養覆”之能效。

6,“德”是人們常說的“心靈、精神、心性、靈魂”的本體、實體。在人生社會、交往相處中,人們的心性、氣質、行為、情感等,實則就是“德”的呈現、發揮,而倫理品德乃是“德”的外顯、顯相。


人生和社會概述:

1,“德(或情,下文並列使用)”和身體:
所有的生物(指有情生物)都是原本等同的“情、德”建成的身體,是“情、德”對外物外境具有情意欲望後,尋找合適的物質處境、逐取容攝外物,並予以組織調理的結果。身體是“情、德”的物質化顯相,也是“情、德”進一步展現自我的憑藉(比如各種情感情緒、意志欲望、感受體驗、認知思維等都需要通過身體來實現)


“情、德”在身體中,具有兩類基本天能。一類是對身體的調養維護(為方便理解,無妨將“德”當成靈魂),一類是通過身體展示自我“情慾名觀(即情感情意、欲望意志、認知思維、感受體驗)”。前者通常無法知曉,只能在“虛極靜篤”下體驗證實;後者就是人們熟知的心靈本能、精神活動,人們可以在反思中體驗到。兩種天能本性具有一定的衝突,當心靈活動過繁過烈(情慾熾盛、大喜大悲等,“情、德”必處於擾動雜亂狀態,必然影響“德、情”對身體的調養維護,使得身體活力生機和協作和洽出現障礙。

2,人生意義和追求:
身體的健康存活、“情慾名觀”的展現,是人生的根本意義、也是終極追求。簡單說,人活着就是“德身”(心身)和 諧、安度一生。如何使得身體健康呢?首先,維繫身體的物質和處境正常和充裕。其次,上已述及,“情、德”的呈現活動和調養活動存在一定的衝突,因而,必須將呈現活動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再次,“情慾名觀”呈現活動過繁過烈,必定意味着人際相處中,衝突紛爭的頻繁激烈。這必然會對身體直接有損(間接的損害則是通過情緒等影響身體)。最後,人們追逐名利、貪圖享受,一方面會導致各種爭鬥,另一方面本就意味着大量的身心付出、身心疲累,故追逐和享受也需要限度。
所以,若要達到身心康泰、德身和諧,就需要採取一種老子所說的“中、和”之態,也就是“知止知足、恬淡超然、清靜無為、少私寡慾”等等,而這恰與大道性理等同或相近。因此,依道而行就是實現人生意義以及價值追求的指歸原則,大道就是康莊坦途。

3,與道合同、復歸本初:
對有志於復歸本真、涅盤解脫者 來說,正確的並且也是唯一的途徑,就是絕滅“情、欲”,即對外物外境沒有絲毫的依戀眷顧、欲求愛取。如此,則不會攝取外物組建機體,就沒有了反覆生死、恆久輪迴。在現世此生,如能在內心深處達到無情無欲的境地,那麼死後就可直接復歸生命本真、進至涅盤之境。另需指出,老子的“虛極靜篤”和佛陀的深度禪定 (第四禪境),只是體證真相、洞曉真諦的方法,絕非解脫復歸的法門。解脫的法門就是絕滅情慾,與是否能夠親身體證真相真諦沒有關係。當然,如能達到“虛極靜篤”而自行明曉真相真諦,那麼更可堅定修行的信念決心,而且在修行實踐中不會出錯。

4,社會自發組織和被控組織:
人類早期沒有什麼人文創製,因而人類以純粹的天德自性生存活動、交往相處。這時會自發組成有序社會,該社會的秩序是良性的穩定的秩序,其中的每一個體之“德”都醇厚信實、天真質樸。本書將此社會稱為天德社會(即老子的“上德”和“下德”社會)。但隨着人文創製的增進,天德漸趨嬗變異化,比如誠信變成虛偽狡詐、自然欲求變為宰制壓制、貪婪無度等。社會中也出現了強力者、智謀者,他們仗恃強勢和智 謀,驅動別人實現自己的私利私慾,於是社會分層、等級形成、私有普遍、人各為己。這時的秩序就是被控秩序,社會組織則是被控組織。此時的秩序是惡性的、不穩定的。在老子這裡,精英人士,是社會趨向敗毀離亂的罪魁禍首。老子提出的社會改良,也是從精英人士入手。

5,知常明真、輔“自然”、不妄作:
老 子的“常”和“自然”都是指本性、規律,是恆久普遍的自性機理。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和植物動物都是根據自性機理、依從法則規律生存活、運演關聯,而因為興制了悖道離德的“文明、文化”,所以人類災難深重。老子的“不敢為、不妄作”、“自然”、“無為”,就是不要在本性規律之外妄自興作、肆意妄為,否則自 招禍患、自遺其咎。人類的“常、自然”,除了身體本能之外,實際上就是心理秉性(“自然德性”、“天德自性”),其內容機理可以通過“以身觀身”相互推得,可以通過內省體驗洞明通曉。需要注意,許多通常人們所說的人性、本性,實際上是後天處境引導塑造之果,比如自 私、嫉妒、虛榮、虛偽、巧詐,以及利他、奉獻等等。關於人性、本性,詳見第三篇各章,尤其是老子德性論、老子心靈學、老子認知論等。




需要注意這幾點:

      1,老子所講的宇宙和生命,是在心靈達到“虛極靜篤”狀態中,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推理。任何人,只要能夠達到老子的“虛極靜篤”、或者佛陀的“深度禪定”,都可以看見宇宙真相、明白生命真諦,並且所見所知一模一樣。


與老子同樣看到的還有:其一,先秦時期作品《恆先》的作者(見本書第一篇附錄部分)。該文的宇宙論和生命發生論與老子相同。其二,佛陀。佛陀的生命論(體現在原始佛教中,而不是大乘佛教中)與老子完全一致。其三,古印度吠陀經典《無有歌》的作者。《無有歌》的宇宙開端描述和老子一樣(見本書第九篇老子與吠陀一章)

       宇宙的開端和本根老子叫做“道”。“道”實際上就是立體蛛網狀的“象”(之所以稱作“象”,是因為蛛網高速振動,如同琴弦那樣呈現出模糊隱約的景象)。 “象網”無限延伸、高速振動、處於永恆的脹縮循環中。在擴張到一定程度,生成“一”這種最穩定很纖微的實物,這實物是閉合絲線結構,具有電磁性,應該是電 子的深層構造單位。“象”和“一”是老子宇宙論中最主要的內容,“象”不僅是所有實物的根源,還是引力、強力、電磁力的本質。在老子這裡不存在萬有引力,所謂牛頓引力無非是象網的牽拉作用(一定程度後還會變為拒斥)、電磁作用。老子的微細實物也不是實心小球,而是立體絲網狀結構。

      生命的原始,老子叫做“情”因為能夠產生情意情慾,所以稱作“情”)。此“情”自由自在、自足自存、無名無欲、無思無求。宇宙開端時,宇宙中存在無數個這樣的“情”、平等無別。“情”在外境誘激下產生欲望名識,這時的 “情”,老子稱為“德”。“情”為何滋生欲望變為“德”?這是因為宇宙開始演歷了,宇宙中出現了穩定的纖細實物。這實物引發了“情”的欲望情愛。有了欲望眷戀就有逐取容攝,於是就建成了生命機體。生命機體都有死亡,死亡是“德、情”離開身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靈魂與肉體的分離。離開身體的“德、情”,如果 繼續有欲有情,那就尋找合適的場所再建機體,也就是再生、投生,於是就反覆生滅、輪迴不已。如果沒有欲望,那就恢復了原始的樣式、本來的狀態,就不再逐取外物建成身體了,從而解脫輪迴流轉、不再反覆生滅了,這就是佛教的涅盤解脫。


     換個說法,“情”本來可以不生欲望名識,生了之後也可消除沕滅。當“情”不生或消除欲望之時,就是自己的本來樣態、本然形式,這就是佛陀的涅盤解脫。當“情”滋生欲望之時,處於有欲狀態時,必定逐取外物,形成生命機體,這就是佛陀的輪迴流轉。


當然,現世生活中是否去修持、修行,倒也無關緊要。將來的社會可能會向着老子指出的方向趨近,但在目前和稍後還不存在這個可能



      2,現世修行中,如果內心深處能夠達到無欲,死後就是無欲狀態,就可直接進入涅盤之境,直接恢復原始本來的樣態,這是佛陀追求的目標。老子並不看重這一點,老子的現世修行一則保養生命活力、保證機體健康,二則減少紛爭衝突、融洽人際關係。


無論是老子還是佛陀,他們講述的生活處世方式、修行煉養之道,都不是升官發財、獲取名利的途徑方法,而是身心康泰、心靈安寧、甚少煩憂爭執、漸趨證道解脫的方法。具體討論見第三篇“人生和社會”一章。


拙作《道德經新論》(副標題: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玄秘),全書計分九篇,共300萬字,歷經20年,已於日前完成。茲發布於網絡,供有興趣者參研、指正。參見本人博客,內有下載鏈接、內容簡介、閱讀建議、章節目錄等拙作無意出版、僅作網上交流http:///3178680977 ;      http://mkongjian.blog.163.com/http://user.qzone.qq.com/1171724360/main

第二版下載鏈接:http://pan.baidu.com/s/1mg3P0MW
第一版下載鏈接:http://pan.baidu.com/s/1kT9kXAR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容易毀掉孩子的七種爸爸,有你嗎?
2014: 中軍:受害女生訴訟的根據
2013: 轉基因和法國科學家證明-回nile
2013: 關於美高中典禮致詞-給YELLOW PITCH
2012: 錢煦:中國科學的未來不可低估(zt)
2012: 好看,拳拳到肉啊。這個記者為何用的北
2011: 中醫在國外被立法承認, 方狠話要尿褲子
2011: “上帝的秘密”:反物質為宇宙時空扭曲
2010: 七絕 一家六口靠姑娘
2010: 申時行:(七絕) 印度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