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等职业教育校办工厂的优越之处初探
送交者: huj0 2015年07月27日21:16:1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huj0 注:本文是国内一位75岁退休教师的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言。目前国内中等技术教育对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不足。这篇文章从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到一些问题,很有建设性的参考价值

                                中等职业教育校办工厂的优越之处初探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校办工厂有很多优越之处。它不但有益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能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直接有益于相关企业的人才培训, 还可以向高等职校输送技术能力出色的高质量生源。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应当进一步明确。我们究竟应当定位于为企业直接培训技术工人,还是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生源?还是两者兼顾?如果是兼顾,那么如何兼顾?。无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到何种答案,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都应当重视培训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明确了这样的方向,校办工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发挥校内实习基地的作用,是必须要办好的。

 

2006~2009年,江苏省xx县职业学校将机电实训基地一些有限的设备租赁给三位专业老师办起校办工厂。生产、实习秩序井然。虽然因为一些行政方面的原因,校办工厂后来停办,但其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却很值得总结。本文因此试图对中等职业教育校办工厂的优越之处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其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最近几年来,江苏省xx县职业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重点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已落户该校;国家和县政府投入几千万元,建成了近万平方的实训大楼。仅数控培训中心就有各种机器75台:先进的加工中心一台,数控机床30台,数控铣床2台,普通车床25台,机械厂配套的切、磨、钻、刨床一应俱全,电脑40台,20万元软件,60万元新购的各种刀、工量具,还有配套的各种实验实训室8个。每一个实训室可容纳40~50工位,让学生实习培训,还有1000平方的生产车间和一些空余土地。机械专业教师25人绝大多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上7人,30岁以上15人,20岁以上4人,80%具有中高级职称,更宝贵的是,老师们有了独立操办校办工厂的经验。这么好的人才、设施,具备了办成一定规模的校办工厂的基本条件。

 

办好校办工厂的优越之处如下:

 

一. 校办工厂有助于培养学生生产技能,并且产生经济效益

 

1) 让闲置资源发挥作用。俗话说:“牛扣在桩上不用也要老”,机器设备闲置就是浪费。与设备闲置造成的浪费相比,人才培养上的损失更严重:老师无处教学,学生无处学习;老师们有技能无平台施展,学生们要学技能无场地可学。如果将设备的使用权,通过校办工厂的形式交给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让师生们开动机器生产,就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并产生物质财富。甚至更进一步,如果将设备管理权交给老师团队,让懂设备的人维护保养设备,老师就有了主动权。 他们的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就可以得到释放。结果是, “老师心里顺,工作有奔头;学生心里明,技能学到手;实习有工资,家长不发愁”。学校就会因此产生学-产良性循环,并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2) 让校办工厂有计划、不停顿地开展生产。学生技能主要在生产实践中学会,当学生处于对生产一窍不通的阶段时,校办工厂要付出电费、材料费。通过生产实践的教学,学生达到初级工水平后,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初级实训产品,并且通过经营产生经济效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培训和理论提高,逐渐达到中级工技能,生产出合格的高附加值中高端实训产品,经济效益高起来了,产品质量愈高,产量愈大,经济效益愈高。这个过程可不简单,这是老师花费大量心血,辛勤付出换来的收获,当然包括学生的努力。但不要忘了这是无本取利,因为所有设备、厂房,老师职工工资福利全部都有政府托底,学校老师责任是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经济效益是开展学产融教学的衍生物,副产品。

图1 经济效益、生产、人才效益的层次关系。


     

可见生产实训产品从无到有,从低端到中高端的提高过程与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过程和经济效益从无到有的过程,三者吻合在一起。

 

在普通教学工作日,校办厂生产最好不间断。从生产低端产品到中、高端产品逐步提升过程,紧密地与学产融合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当学生不在机上生产实践时,教职工可以保证机器继续运转,为相关企业生产所需产品,保证经济效益。当学生上机实践时,熟练的工人和专业老师也就成了师傅,时刻陪伴,指导学生顺利无误地操作,直到熟练。

 

3) 校办工厂还可以利用一年三个月的寒暑假时间,采用社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鼓励学生进厂,生产与其技能水平相应的低、中、高端产品。校办工厂按社会生产企业管理,付给学生勤工俭学费让学生提前体验产业技术工人的生产和生活,帮助其进入企业后立即发挥作用。还可以为社会企业办专项科普培训班、培养出高质量人才被企业录用,这样也可得到鼓励性人才培养费,视作人才成果奖等等都可一并计入校办工厂收入账中。

 

4)蛋糕做大了,分蛋糕最好由做蛋糕的来分。要分的公平合理,分出正能量。蛋糕就这么大,人就这么多。大家整天在一起生产、生活,教学在一起,人人心里有一杆称,公道自在人心。凡在自己岗位上作出创造性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并能主动配合学产融合办学的老师都应有收获,能力强、付出多、聚精会神贡献大的老师不仅有奖金更会有位置。首先,账目公开透明,大家都有知情权,暗箱操控无容身之地。其次,民主制定激励机制,设立几大奖项,取消为职位预设的分配系数,以实际成效为依据,民主参与评定,在教师团队公推公议、形成初步意见,广泛征求意见,尤其学生和家长意见。话又说回来,国家连税都免了,领导干部不争利,谁敢来争,老师们有这个觉悟和能力将分蛋糕事做好。

 

5)校办厂教学、生产、经营都是创新性劳动,必须有个喜欢创新的班子,在创新的校办厂平台上唱戏。这个班子负有相对应的责任,具有办学的自主权,现在学校领导最好能取得上级主管政府的同意,以公推公议之法,正式建起教师团队精悍的班子,配齐负责人。

 

二. 校办厂是学产融合办学的载体,将培养高质量中级技术工人的目标任务落在实处。

 

十几年来,基层职业教育一直将对口高考作为办学方向。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性质相违背的。当然这是涉及到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政策制定方面的一个全局问题,不是基层职业教育学校所能改变。但这个方向性的问题带来的学产融合道路上的障碍却不可忽视。这样的障碍一旦形成便会由于惯性而难以解决。 比方说,去年国家做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考两者关系(?)的新部署,但是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校依然不得不将几个实力较强专业的工作重点放在高考上。尽管我们的初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们非常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而不是参加高考。同样,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们,盼望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以帮助家庭早日解除经济困境。

 

由于这个问题更多涉及国家政策层面的改革,是否在将来的职业应用型高校专业招生中引进技术考试,这里不多加讨论。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问题却非常重要, 有待澄清。

 

三. 校办厂是校-企协作的纽带,是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桥梁

 

职业教育初办时,学校确实为企业输送了不少人才,那时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校企协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输送上,企业改制后,情况变了,职校多年来关门搞学历教育、升学管理,与地方企业关系愈来愈疏远,已经大大落后于地方经济发展。连原有一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幅标语也静悄悄的拿下,一年一度,宣扬对口高考达线率、录取数的横幅久久横挂在学校外围栏上。2014年暑假,我们去校外调查发现:xx县这一以机械工业为基础的苏北小县,机械基础实力雄厚,随着全国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经济的大势,取得明显进步,短短几年,基本完成设备的更新换代,数控机床已占总机床数的80%以上,企业家尝到数控设备的甜头,正准备购进更先进的数控机床,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产品。但是目前有两个难题:一是技术瓶颈,一是用工难。

 

生产固定低端产品的电脑编程,过去靠工厂产业工人自行摸索学习,尚可解决,现在较复杂的电脑编程却难为了普通车床上的高级工。企业迫切希望职校给予一臂之力,解决这一发展中的瓶颈。地方政府有关领导也曾向职校领导当面提出,愿付培训费请予以协助,以解决燃眉之急,但至今却不见下文。其实,这一瓶颈,仅是一个科普问题,职校专业老师完全可以协助解决,也有心出力。但即便是科普问题,也要讲给技工听,做给技工看,指导技工练,要场地,要设备,老师没有设备场地使用权,这些都要看领导脸色。听领导发话。如果老师团队主导了校办厂,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用工难问题现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一大障碍问题,xx输油泵厂,700多工人的一个老厂,现有职校毕业生50名,近年来进厂的职校生愈来愈少,2013年,仅有一名职校毕业生进厂做学徒工。再看其他地方企业,二十岁左右的男青工太少了,满眼是中老妇,地方经济发展后继乏人。问题的根子是多年来职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不高。长期的学历教育,使学校将精力错误放在对口高中上,考上大学的走了,没考上大学然后送到企业的,还是一名学徒工。现在企业普遍实行按件计工,要让企业给尚需培训一两年的学徒工付熟练初级工的工资是不现实的。于是,毕业生外流,跑到经济发达,急需青工,工资高的大城市去了。一些年龄大了的女性青工,因为结婚生子,照顾家庭,逐渐回到原籍做工,男性青工则继续流连在外,经济上,家里有能劳动的父母顶着,家庭暂时不要孩子独挑单子,如果职校办起校办厂,进行学产融合办学,毕业生就不像现在是个学徒工,而是一个熟练的中级技工,一进厂就能领受企业派给的任务,完成后享受到相应的工资福利,毕业生还外流吗?毕竟在家吃住要节省了许多。

 

四. 中等职校办好校办工厂,有利于高等职校吸收高质量的生源,进而培养出的技师对完善国家人才结构有利。

 

如今进入应用型高校的中职生,三、四年毕业后,实践能力不高。大多进入高校的中职生文化基础不如普高生,实践技能也不扎实。学生只要书面考试成绩合格,即可顺利毕业。很多这种情况的高校毕业生,因为缺乏实践本领,又怕吃苦,难以被企业顺利录取,窝在家里成了啃老族。当然,也有极少数,经过艰苦的长期努力通过国家部委组织的各类工程师考试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可惜比例太小。中等职校办起校办工厂,经历过生产时间培养的优秀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校后,开始时,在文化基础课上虽显落后,但一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扎实的实践基础功便显露出来,他们不仅可成为高校教师的助手,更可为学弟学妹们的专业技能掌握出力不少。这些大学生,再经过高等职校深度的产学融合教学可达技师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有利于我国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小结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校办工厂有很多优越之处。它不但有益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能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直接有益于相关企业的人才培训, 还可以向高等职校输送技术能力出色的高质量生源。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应当进一步明确。我们究竟应当定位于为企业直接培训技术工人,还是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生源?还是两者兼顾?如果是兼顾,那么如何兼顾?。无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到何种答案,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都应当重视培训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明确了这样的方向,校办工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发挥校内实习基地的作用,是必须要办好的。

0%(0)
0%(0)
  值得研究和推广 - 有心的过客 08/08/15 (320)
    很中肯!  /无内容 - huj0 08/08/15 (341)
  放着钱不赚,傻呀  /无内容 - 风清云淡寥阔天 07/29/15 (347)
  这所学校蛮土豪的!  /无内容 - 风清云淡寥阔天 07/29/15 (401)
    确实有条件办成一所中等职业名校 - 美国老夫子 08/03/15 (353)
      想办成名校恐怕难 - huj0 08/03/15 (324)
    不太清楚,教育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高校吗?  /无内容 - 美国老夫子 07/28/15 (357)
    对,着眼于自己,办出自己的特色 - 美国老夫子 07/28/15 (393)
      是啊,你这就是定向问题 - huj0 07/28/15 (353)
    test  /无内容 - hare 08/31/15 (22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老几:胡适对老子思想的误解
2014: 边界:潘石屹不捐哈佛,難道捐給燕京學
2013: 领馆小姐狠狠一剪刀 剪断了这个
2013: 读者反馈《论范例》
2012: 吓大那个女博士的事,让我想起《东周列
2012: 核武器与核能: 连体双胞胎或是双零方
2011: 再论民科鲁重贤(C_y_lo)
2011: 概率
2010: 差了三美元,搭上去一条命,毁了一家人
2010: 刘实:方舟子导师承认拼凑,方舟子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