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是谁让孩子的阅读如此“乏味”
送交者: 张建坤 2005年03月02日11:35:3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作者:张建坤

  为了解决孩子的名著阅读问题,如今“阅读专家”们开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处方”。一种是所谓“快读”、“速读”、“导读”,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快乐阅读”、“轻松阅读”。“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和“轻轻松松读名著”是“阅读专家”们开出“处方”的用意所在。他们以为:与其让孩子“费时费力”读原著“不得要领”,不如通过“快 读”或者“轻松阅读”,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博览”名著 而我以为,“阅读专家”们开出的“处方”,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反而日益降低。当今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人都在埋怨,现在年轻人的文章和作品,多半晦涩难懂,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细看却不知所云。有个老作家感慨道,过去文章、作品中常见的那种凝练、干净的语言,准确、明了的表达方式,深刻、凝重的思想内涵,丰富的审美情趣,在今天年轻人的文章中很少能够看到或是体验到了。老作家的感叹和无奈,恰恰道出了当今阅读的软肋。因为阅读出了毛病,才导致当今写作中的各种“病相”。

  为什么鲁迅、老舍、巴金、冰心、茅盾、钱钟书等老一辈作家能够写出好文章、好作品?我想这和他们阅读根基的厚度关系极大。老一辈作家阅读往往是从最难的书读起,在学生时代,好多人都完成了中外名著的阅读。当然他们读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原著。估计那时候也没有今天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导读本”、“速读本”之类。现在不同了,由于有了“阅读专家”们津津乐道的“快读”、“速读”,孩子们把那些“快读本”、“导读本”、“缩写本”奉为阅读的“经典”。也许,孩子们读了那些压缩饼干式的“快读本”或“导读本”,也会对名著略知一二,但他们永远无法领略到名著独到的语言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有一次,儿子的问话让我思索了好多天,直到今天才明白过来。儿子的问题是:古人没有现代人读的书多,却能够写出好文章、好作品,这是为什么?我想问题在于读书的方式上。古人读书讲究一个“啃”字,从电影电视中,我们常能够看到书生伏案苦读细啃的镜头,没有今天阅读专家所谓“快乐阅读”、“轻松阅读”之类的美事。正是古人这种“苦读”和“细啃”,才奠定了他们坚实的写作根基。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又能够从“快乐阅读”或“轻松阅读”中理解书中的多少东西呢?

  话说回来,给孩子一些关于阅读的建议是应该的,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写出来,对他人也是有借鉴价值的。但是如果把自己对于经典名著的理解和看法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强加给学生,就有点儿过了。毕竟,阅读是人最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成长方式,任何一个人(当然包括专家)不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理解分析来代替他人的阅读实践。一个人只有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从阅读中获得启迪,汲取智慧,享受艺术审美的乐趣,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为阅读专家,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中的“代庖”,则会使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欣赏水平、审美想像和写作能力变得日趋低下。

  (编辑:明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统计力学的奠基人——吉布斯
2004: 密歇根大学: 海龟的求职路
2003: 硅谷的故事:关于硅谷的学术研究
2002: 不肖子孙, 别在你老妈那少的可怜的钱上
2002: 道德底线崩溃与学术腐败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