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不能形容绝对?
在范例本体论,"Absolutology",我对绝对提出三条定义,其中第一条就是:“绝对不可以被任何事物形容和描述”。那么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了,为什么“无”不可用来描述绝对?下面就是我的解释。
目前最活跃的物理学家之一,除了霍金外,恐怕要数劳伦斯(Lawrence M. Krauss
)了。在他的最近书中,“A Universe from Nothing”,他试图用量子物理学来解释宇宙的起源。作为物理学家显然解释物质的生成和来源是他的专业。但我认为他在这个科学(物理学)与哲学的交界点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僭越”的错误,没有得到合适的“授权”,因为他不是一个哲学家。在他这本书的副标题,他用的是这句(据说开始于德国哲学家莱不尼兹,我未查到),“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这句话在历史上很迷惑人,既使许多哲学家都不理解,所以作为物理学家的劳氏引用它用来为自己的书“醒目”是可以理解的。
“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在我看来,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提问者不懂得“something(S)”和“nothing(N)”的关系。S与N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being”与“nothing”的关系。黑格尔将巴门尼德的关于"being and nothing"的关系阐释的非常清楚了:nothing comes from being。而不是相反。即使仅从字的结构分析都可看出,nothing 由“否定,no”和“事物, thing”组合而生成。没有后者,否定就失去了目标。用一个比喻来说,两者的关系就是“脚印与脚”的关系,"nothing and being"。脚印的存在依赖于脚的存在。没有脚存在在先,就不会有脚印发生与后。凡是不懂得这种逻辑关系的人,认为可以以“无”作为启始发生的事件,都是混淆了脚印与脚的逻辑关系。弄清楚了“某物”和“无物”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绝对不能被“无物”所形容或修饰了。绝对的性质既然不是某物,当然也不能是它的隶属,无物,了。绝对的性质根本是“物”的对立,不论这个物是具体的物质,还是抽象的精神,不论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存在于我们的心目中。
我得到关于绝对的启发是在那些“wee hours of the morning”。在那些“bustling hours of the day”是没有办法产生这种感受的。笛卡尔的“不起床”是出名的,即使见客人也有时如此。他的“沉思录”,就是在床上这些时间内完成的。遗憾的是,当瑞典女王用军舰来接他的时候,我们的哲学家终于也被征服了- 此时他绝没想到北欧严寒的早上上课会要了他的命 - 这就是一个天才的being如何被权威和女性的双重利诱下变成nothing的过程。但笛卡尔在历史上的辉煌,极少人能匹敌。可以说,没有笛卡尔的工作,就没有绝对的发现,这毫无疑问 - 范例哲学继承和得益与笛卡尔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