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思想的形成 唯識學若干基本概念
送交者: 和顏清心 2016年08月16日23:39:2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若干基本概念

(識、種子、現行、薰習、

見分、相分等)





識學的宏偉大廈,是建立在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的。沒有這些可以喻為磚頭、瓦塊的概念或術語,就不太容易張口講經。但是唯識學的經書離我們已有千年之遙了,這就為我們學習這些思想,形成了困難。於是就有許多居士大德,為我們做了開路解惑的引領,這些開示令我們受益非淺。但是言語的表述,總有“百密一疏”之處,想一想唐僧取經,何等的艱辛磨難,不是還在歸途中因經書掉落河水,而缺失了一頁嗎?聽經傳法,主要是感受開示人的慈悲,並不是要我等去對講法的語言文字斤斤計較,不信您試着去講一講,也未見得不會有疏漏。


  自然,如果嚴格按照邏輯原則,還是應該力求行文嚴謹。我們看到,在對唯識學的介紹中,常出現思維混亂的缺憾。所以,在介紹什麼是“識”的概念時,真的很有必要,再次重提“攝論宗”和“法相宗”對“識”的論說的差異。



 “識即是心”,

  “法相宗” 提法

  攝論宗提法

 

攝論宗認為,

“心”是“如來藏心”,

 認為“心”是“心”;

“識”是“識”,

 二者是源和流、體和用的關係

 不能混為一談。

 

但是我們看到,

有些文章因為是對“攝論宗”

“法相宗”二者兼顧的,

所以,在行文中,

一會用的是“攝論宗”的主張,

一會又用“法相宗”的主張,

這就造成論說上前後不一,

即所論“概念”的混亂,

因之造成模糊不清的表述,

這種不嚴謹的論述,筆者也在所難免,

(我們只能做到儘量地避免而已)。

 

這是因為上述兩種主張,

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各具能量,

這種影響,早已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了人心,

使得我們在思維中,

將兩者交融,難分彼此。事實如此,無法強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伍加:當官無隱私,從政有坎坷
2014: 曲氏全絕律平仄學說被"沈利中"瘋狂剽竊
2014: 山里人:模型為何總會失敗?
2012: 岑嵐:捅破玻璃天花板的大陸傑出學子們
2012: 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知多少?
2011: 揭露岳東曉的新謊言:
2011: 饒毅終於憋不住了:科學院院士 MY 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