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与鼓励消费的经济意义 转帖 |
送交者: 香椿树1 2017年03月09日10:49:0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比如勤俭节约,按照常识来说,这肯定是好事! 但是在货币为主导的西方经济学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老百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么节俭,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这不是会导致危机吗? 所以为了避免生产过剩,经济学要求人们应该多多消费,消费得越多越好。人们消费得越多,厂家就越有利润,就越能生产,就越有钱发工资给工人,工人就越能消费。 这看上去好像没问题啊,逻辑也能自洽。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会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你们知道这为什么吗? 你们说得都很对。把你们的说法综合在一起,再加点就是真相了。 老百姓越消费,越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利润越多,那么老百姓手中的货币越少,就越来越难以维持(劳动力商品)生产和生活。 再说了,资本家获取利润图的是什么?赚钱也是为了花嘛。像他们赚的钱中大部分不是用来做满足生活必需,而是满足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浪费型消费,而在这些消费中,资本家们消耗了过多的民众劳动和劳动成果。这就导致了劳动力和资源的错配。 比如富人买个豪车,几百上千万元人民币,汽车厂商收到这笔钱,一部分用来发员工工资,一部分用于购买零件,剩余的利润用于老板的消费。而零件厂商亦是如此。也就是说,本质上这几百上千万元人民币,都是用来购买别人的劳动或者劳动产品。 那么想想看,一辆豪车几百上千万,需要多少人多少天的劳动才能满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出行需求。这样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被用于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如果社会上的劳动力被大量用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那么他们自己的需求谁来满足? 还有就是导致资源的浪费。比如,美国有大量的私家车,一年要消耗巨量的石油,石油公司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如果美国大力发展高铁城际 轻轨 地铁 公共汽车等,一样能满足需求,与私家车相比,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但是美国的石油公司联合航空公司汽车公司等联合扼杀了高铁等建设的要求。这样虽然这些公司有利润维持,但社会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货币是人用来购买别人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凭证,我们想一下,有人会付钱给机器人吗?有人会付钱给机器吗?有人会付钱给产出资源的土地吗? 都不会,他们也没法接受。能够接受的肯定是人。即使机器人接受钱财,这对它也没什么用。 资产阶级拥有大量的货币,本质上大部分货币也是为了购买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产品。 当普通劳动者缺少足够的货币,没有办法维持生计,没有办法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和劳动产品,那么资产阶级拥有的那么多货币,又让谁为其提供购买力支持呢? 指望外国,是不靠谱的,即使是米帝,当产业空心化后,霸权旁落,其他国家也不会再再拿本国商品来支撑美元的购买力。那么美国的那些垄断资本家手中拥有的巨量美元,也就会购买力大幅降低,币值大幅缩水 。 当我们从商品角度看待宏观经济,那么一个国家的人勤俭节约,绝对是一件好事。而且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速度,只会高,不会低。 勤俭节约,不等于不消费,只是鼓励合理性消费,不鼓励超前消费,更不鼓励奢侈性消费和炫耀性浪费型消费。这样的话,整个社会能进行更多的积累和投资。 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发展速度快,就是因为这一点。 就拿中国和印度做对比,印度建国的时候,底子比中国好多了。但中国比印度发展快多了。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让所有的资本主义大国望尘莫及。从商品角度看,中国发展的一些举措就能解释通了。 中国投资教育,投资医疗,投资各种基础设施,很多基础设施都不能带来利润回报,老百姓喜欢储蓄,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且中国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种商品消费的量是世界第一,这个事用货币角度是解释不通的,用商品角度就能解释得通了。 发展经济,我们不应该去鼓励消费,而应该鼓励生产! 或许你们认为社会都已经生产过剩了,你还鼓励生产,你这不是让生产过剩更加严重吗? 我说的鼓励生产,不是鼓励过剩方面的生产,而是鼓励短缺方面的生产! 比如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政府对这些地方进行投资,让这些地方扩大生产,比如让其提供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农副产品,那么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就有了更大能力的商品生产能力,也就能获得更多数量的货币,也就更能消费了。 用西方经济学根本无法解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原因就在于西方经济学过度关注货币指标! 比如修路,会减少汽柴油损耗,会减弱汽车磨损,好像不符合经济学中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思路。西方经济学一直认为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消费的越多,就会让生产者得到更多的市场,让政府得到更多的税收,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比如汽柴油消耗得越多,石化的汽柴油产品卖得越好,上交的税收也就越多,汽车磨损得越快,开车人换车的时间就会越短,这对汽车厂的销售是个利好,也让汽车厂上交的税收越多,汽车厂的工人工作越来越稳定。 你们不觉得这其中有问题吗? 在这个逻辑中考虑开车人的利益了吗?敢情开车人消耗汽柴油越多越好,汽车磨损越快越厉害越好?有这样傻逼的开车人吗? 看出来了吗?说这话的人立场是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说话,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更不是站在国家和社会的立场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勤俭节约是美德,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只有勤俭节约,日子才会越来越好,没听说过,越花钱,越消费,越享受,日子越过越好,只有越过日子越差。国家也是一样,如果一个社会把大量的物资做不必要的浪费,这国家怎么可能越来越好。 我们再举几个违背常识的例子。 比如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比如股市的普遍上涨,会让大量的民众看到账上的浮盈,从而产生一种财富的增值感,继而更敢于增加消费,而整个社会的消费预期改善,人民去购买消费更多的产品,本来就可以改善大量公司的库存和业绩,公司盈利因为民众的消费得到改善后,反映到股票市场上,那就是股价的上涨,而股价的上涨又会产生更多账上的浮盈,刺激更多的消费……这样的正循环会不断地加强下去,直到其中的某个变量与另外一个变量的趋势出现背离,无法支撑这个循环为止。 大家觉得这个效应靠谱吗? 从时间角度分析,短期却是有效,但中长期根本无效。从局部和分行业考虑,确实会有这种效应,但整体上不会出现这种效应。 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从中长期和整体全局上,财富效应不靠谱。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包括服务和货物,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人们是进行劳动和劳动产品的交换。 那么股市普遍性的上涨,投资者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来和别人增加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 国家设立股市,就是风险投资,投资者投对合适的行业合适的企业,让企业获得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从而从中收取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是应当应分的。投资者在这过程中付出了脑力劳动,投资者获得红利是拿自己脑力劳动的产品和别人进行交换,这是正常的。 所以从局部和分行业看,确实有财富效应,这种财富效应本质上是股市调动社会把资源投向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 普遍性的股市上涨,很多投资者并没有付出脑力劳动,或者说付出脑力劳动的对象不一定正确,这样和别人进行劳动产品交换,就不对等。 普遍性的股市上涨,就好似自我催眠。比如现今500万的房子,设想它是1000万,以1000万的心理预期进行消费,这能持久吗?肯定不能。这500万的房子想和别人交换1000万的劳动产品,人家愿意吗? 信用扩张带来的货币增发效应,导致的资产价格的上涨,本质上就类似于现今500万的房子,设想它是1000万。短期,确实能看到效果,老百姓以为自己有钱了嘛,拿就扩大消费。就等到消费完,过一阶段,发现这原来是货币导致的泡沫,那就傻眼了.
其实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推理:如果股市或者房地产的上涨,就一定代表财富的增加,涨得越多,财富增加越多,那政府为啥不尽力增发货币使之永远上涨呢。 “破窗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损害有益”,是指,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这个理论乍一看来,似乎确实很有道理。在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供需大体一致,不存在新的需求,也不存在新的供给,若生产能力增加,那就意味着生产过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就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而此时只要让物品的占有者遭受一次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就会产生对商品新的需求,这个需求缺口就能带来供给的增加,重新使得供需达到平衡。 这个理论与凯恩斯“挖坑理论”惊人地相似。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写道:“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他甚至还说,“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宏观调控“鼻祖”的这番言论,成了很大一部分经济理论者崇信的教条。 但“破窗理论”的谬误之处有三:首先其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其次灾难破坏可以创造需求,但是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甚至都谈不上“零和博弈”。再次“以破坏来创造需求”是一种为了获得经济增量而牺牲存量的愚蠢行为。破坏创造需求这种行为,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产生“双重成本”:一个是机会成本,这部分有限的资源本来可以挪作他处,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个是毁灭成本,就是对已有财富的破坏形成的巨大损失。 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 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它提供了6个法郎的生意-—这我承认,我绝不会说这不对。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位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得出结论——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住嘴!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 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由于我们的这位店主在这件事上花了6个法郎,他就不能用这6个法郎办别的事了。你没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用修补这扇窗户,那么,或许就可以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给自己的书架上再添一本新书。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这6法郎干别的事。 让我们看把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看这一事故对它的影响。法郎,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如果窗户没有破,鞋匠(或别的什么人)就会增加6个法郎的营业额,这是我们看不见的。 而如果在看得见的一面之外——这是积极的事实,也考虑一下看不见的一面——这是消极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不管窗户是打破还是完好,整个工业,还有全国劳动的总量,都不受影响。 让我们站在詹姆斯·B.先生的角度考虑一下。第一种情况,如果窗户被打破了,他花了6法郎,那么,他从窗户中得到的享受,既不会比从前少,但也不会比从前多。 第二种情况是,假如窗户没有被打破,他也就可以拿这6个法郎去买鞋,于是,他在继续享用窗户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双鞋。 而由于詹姆斯·B.先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结论,综合起来考虑,对享用和劳动进行一下估计,那么,我们已经丧失了被打破的窗户的价值。 于是,我们得出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有些东西被毫无意义地毁灭,社会丧失了价值。”我们必然会同意这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公理:破坏、损坏和浪费,并不能增加国民劳动力,或者简单地说,“破坏并不是利润”。 只要我们把经济体看成一个整体,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看,就是很不靠谱的事。 还记得建国初的,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吗? “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这是当时人们对公共食堂的理解。媒体宣传也的确把大办公共食堂,上升为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既然是一项利国利民利集体的大好事,公共食堂的发展,就有了惊人的速度。广大农村一下子涌现出数以百万计的公共食堂。到了年底,全国共办农村公共食堂340多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 当时有媒体专门针对如何办好公共食堂发表文章,提出饭菜要多样化,粗细搭配,有干有稀,菜要多种,有菜有汤,尽量免费供应酱油、醋、葱、蒜、辣椒等调味品。要注意改善伙食,争取每月吃两三次肉,每逢节日会餐。食堂要讲究卫生,要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对年老社员、儿童、病员、孕产妇应在饮食上适当照顾,要利用旧有房屋改建饭厅或尽可能地新建简易饭厅。 公共食堂为广大农民勾勒出了梦想家园的美景,吃饭不限量,吃菜不重样。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放开肚皮吃饭”,才能“鼓足干劲生产”。但一下子有这么多人“放开肚皮吃饭”,一时间又能到哪里去找可供填满那么多肚皮的下锅米和烧饭柴啊?于是,不少公共食堂便倾其所能,倾其所有。这样的状况实行不久,多数食堂已经寅吃卯粮了。 人民公社大食堂,这是不是拉动消费?结果消费到最后,山穷水尽,不得不寅吃卯粮了。最后带来了三年饥荒。 或许有人说,中国当时不是市场经济。 好吧,美国总是市场经济吧,美国不是奉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嘛。怎么经济越增长,对外净债务越高?世界霸主,每年近万亿美元的霸权红利,怎么变成世界最大债务国? 别跟我说,是因为打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战争也是一种刺激需求拉动消费。也别跟我说因为中美博弈,因为中国人当时没能力剪美国的羊毛,中国是只是避免了被米帝剪羊毛而已。至于中美博弈中付出代价,也是一种消费拉动。 我们听说过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这句话吗?结果中国人越生产,中国人就越有钱,美国人越消费,美国人就越没钱!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现在还掌握霸权,掌握国际通用货币发行权,美国经济早垮了。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错误就在于,现有生产,后才有消费!而要想生产扩大。那么必须有积累做投资,扩大再生产。 生产 消费 积累投资,这是宏观经济必须考虑的因素。消费大于生产,便没有积累,只有消费小于生产,才会有积累。 如果积累过少,甚至为负,那么便无法扩大再生产。即使短期能做到,长期也不可持续。如果积累过多,百姓日子长期得不到改变,也会对从事生产失去积极性。 或许有人疑问了,如果消费小于生产,那么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那不就积压了,没法发工人工资了。 这里的生产,是商品的生产,我们知道商品包括,服务和货物,如果服务商品的生产大于消费,劳动力生产大于消费,这不也是积累吗?货物商品的生产做到供需均衡就好了嘛。 比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供服务商品,而企业和个人从建设基础设施中获得货币,用来购买工厂生产的产品。这不就是在进行投资,还进行积累嘛。 要知道美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基础设施红利,美国人吃到了现在! 还记得委内瑞拉吗? 当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的时候,委内瑞拉各种福利,各种消费,经济增长数据特别漂亮。但是当石油价格下滑以后,委内瑞拉就处于严重的通胀之中。因为石油价格下跌,出口收入减少,影响从国外进口。本国生产又没有,无法平抑价格。 假如当初石油价格高的时候,委内瑞拉努力利用石油出口收入发展商品生产和建设基础设施,委内瑞拉不会走到如今这步田地的。 我们知道委内瑞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耕地面积268万公顷(也有资料说是329万公顷),人均耕地二十亩。就这样还能食物短缺,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提高劳动者收入靠什么提高? 我今天下乡去一户农户拉稻,这个农户承包了几百亩地,他的家和家边的仓库,走一两公里石子路才能到最近的水泥路,这石子路还很窄,刚刚比车宽一点,我开车拉一车重货出来,走得比人走还慢。 这户农户靠什么提高收入?要么增加积累,扩大对农机的投资,要么政府帮助他修好水泥路,搞好水利。 为什么不是农户自己投资修水泥路,搞农田水利?因为人家只承包了十来年。这田地又不是他一家的,他为别人掏钱修好路,修好水利设施,可能吗? 但是在国家和政府不在乎,这田地是谁的,是谁承包的?国家和政府在意的是,能不能每年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 不管是他个人投资农机具,还是国家投资道路和水利设施,都是投资,都是要积累。 你能让他怎么靠消费提高收入? 即使是打工,老板赚了钱,就一定会给员工加工资吗?绝大多数都不会!加工资,只会是劳动力商品整体性的水涨船高而不得不加。 你找出一个员工靠消费提高收入的例子来吗?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出现中产阶级塌缩? 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出了问题。劳动者获得不了足够的收入,既能维持自身生计,还能抚育出合格的下一代劳动力。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6: | 黑人是美国最伟大、最正宗的族裔 | |
2016: | 谷歌的围棋软件击败李世石九段 | |
2015: | 通过信息编码,分析语言文字与思维的本 | |
2015: | 范儿717——育儿(Teenage之前):恒心 | |
2014: | 老子,柏拉图与范例 | |
2014: | 汉人是中国多民族的“奴才总管” | |
2013: | 松辽:“博爱”一词在中国与西方 | |
2013: | 用 中 国哲 学 解 释 康 德 哲 学 | |
2012: | 这稿子退得很叫人不服气 | |
2012: | 欺世盗名的大骗子习近平--质疑习近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