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81)
跳跃性与诗意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后两句诗有因果关系:“羌笛”“怨杨柳”,是因为羌笛不知道“春风不度玉门关”。问题是:前两句诗与这后两句诗相互间有关联吗?读起来似乎是有关联的,但明确指出关联的实质却也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最终能指出关联的内容,我们就说这首诗是浑然一体的,而且中间有跳跃性。
“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由“一片孤城”和“万仞山”组成。羌笛怨杨柳,是因为羌笛不知道“春风不度玉门关”;人们为什么修筑一座孤城?是为了(给敌人)造成像万仞山那样难以被克服的一道障碍。“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羌笛因为不知道“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去怨杨柳,人们因为想(给敌人)造成像万仞山那样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修筑了孤城,这是两组因果关系,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构成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似乎也就不应该与因果关系无关。一个人看见黄河的水流的急,而且源源不断,这是为什么?这个人抬头向黄河的上游望去,原来,黄河水是从又高又远的“白云间”奔流而下的,总之,“黄河水从又高又远的白云间奔流而下”是原因,“黄河水流的急而且源源不断”是结果。
后两句诗几乎可以从全诗中独立出来,因为它们含义上是完整的;但“一片孤城万仞山”是神奇的,因为这句诗中的因果关系更加隐晦;而最神奇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因为与其构成因果关系的那个果(“黄河水流的又急又源源不断”)被省略了。当然,孤零零的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是无所谓神奇的,没有后面诗句内容上的足够暗示,“黄河远上白云间”就不过是对黄河没有多少趣味的写实。另外,如果没有后两句,则“一片孤城万仞山”简直就是让人莫名其妙的话。
诗因为内容上提供的暗示性而省略一些成分,这就是本文所言有诗意的跳跃性。
王之涣此《凉州词》,从“黄河远上白云间”到“一片孤城万仞山”,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跳跃性越来越小、因果关系意味越来越明确的过程。交响乐不时追求“乐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