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我對清華大學英語夏令營的看法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7月15日17:15:0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對清華大學英語夏令營的看法

一年一度的小學期又到了。剛剛經歷完大一新鮮之旅的清華大學04級學生又加入到了轟轟烈烈的英語夏令營(Summer Camp)之中。我理所應當懷着一顆期待、新奇、不安、困惑、沮喪的心情度過了夏令營的第一周。

夏令營由學校聘請的外籍教師、招募的志願者、以及外語系教師組織。活動豐富多彩、樣式新穎,以Game、Dance、English Corner為輔,教師講課為主。但是顯然,我還是看到了清醒的人們對這一切的指責。

我自己對Summer Camp的直接不滿來源於清華大學出版社藉機推銷價高質次的教材。本來據我所知,Summer Camp的兩本共定價70多元(打八五折之後)的教材在往屆都是選購的自學教材,這屆也不例外。因為教師根本沒有在課堂上講解過它們。在我的提醒下,有個別同學和我都沒有購買教材,而買到教材的同學則大呼上當。可是精明的校方顯然想出了絕妙的主意來對付我們這些“理性人”。在一場有聲有色的博弈中,校方使出了壟斷組織慣用的“搭售”的絕招。只有買了教材,教材中心才會提供每個同學上網自學的登陸帳戶和密碼。也就是說“那麼多錢就是為了買一個密碼”(我同學語)。而密碼的副產物,兩本教材雖然精美,但是薄薄的弱不禁風,絲毫看不出什麼與眾不同,很難想象它們的實用價值會高於兩本《大眾軟件》。

校方對於Summer Camp巨大的投資我理解,如果真要收費的話,那麼Summer Camp應該改為自願參加。而不是作為必修課。現在既然是必修,我們的費用已經在學費中體現了,那麼學校就不應該採取如此有失風度的做法來增收。


既然說到費用,我就來說說費用的問題。據我所知,在英語夏令營的動員會上,有外語系教師指出清華大學給每位外教的報酬不少於一萬元(三周)。對外國志願者,以我國的慣例,至少是給報銷來回機票。外教數量據我觀察可能有64人,志願者可能為128人。加上服裝費用、活動組織費用、場地費用、教師加班費用等等,總共花費可能在兩三百萬元左右。即使清華向我們每人收取100元,也僅能融資320000元,無法彌補資金虧空。況且由於是必修,應該一分錢都不收。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筆錢花得值不值?

我現在是站在一個共有兩名納稅人的三口之家的一員的立場上來討論這個問題。我想知道我父母所納的稅,被國家投資到清華,清華又如此奢侈的使用,我們是不是有提醒法院召開聽證會的義務。如果清華是一所私立大學,那麼我自然無話可說,只是很可惜,清華是國立的,是我們共同的財產,所以我就要管到底。

第一,清華的Summer Camp對於學生的英語提高似乎不大。甚至英語學習本身的意義更加渺小。每個參加的同學都可以感覺到,僅就提高英語水平來說,Summer Camp更像是一場遊戲。國內缺乏英語環境的現實就已經註定了任何在中國學習英語的行為都將是愚蠢的,何況僅僅持續三周的Summer Camp。清華學生的英語水平一向為人所詬病,但這不應該是開辦Summer Camp的原因。

這裡就談到一個問題了:英語對於中國學生的意義到底有多大。無疑,作為一個面向世界的國家,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英語教學在日本、韓國等等非常開放的東亞國家的失敗恰恰說明了全民學英語是一件多麼荒唐的事。多數人不會英語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恰恰節約出來的社會、經濟資源可以投資到更多亟需的事業上。國家應該專門培養少數英語人才作為通向世界的橋梁。如果做一個文獻,搞一個研究,我們不會英語怎麼辦?應該是去找翻譯,而不是自己去皓首窮經的去學。分工越明確,效率越高。你想想你們從小到大花了多少時間學英語?又忘了多少?是不是得不償失?花了多少錢?這些錢夠不夠你去資助一個貧困學生的了?

因此我的觀點就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學英語,只有三種人有必要學:1,以後註定要成天和外國人打交道的人;2,以後決心要出國的人;3,以後決心成為外語人才的人。除此之外,科學家、教授、白領等等人都沒有什麼必要去學。可是現實卻是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去逼你學。

第二,我緊承上文。談談英語學習對於資源的扭曲。中國英語學習到底花了多少錢?我找不到相關資料。但是我可以估計一下,我根據我的同學和自己的情況,發現英語學習占到了中學生大概1/4的學習時間,大學生大概1/3的學習時間。(在清華,這個比率很低,這是因為清華的專業課非常難。但是在其他大多數大學則是如此。)花費占到了中學生1/5的學習花費,大學生1/2的學習花費。這主要考慮了諸如新東方之類的補習班、夏令營所致。這個結果就是大量的人力、物力,培養出來的是一群即不會用英語,也用不着英語的人才。
鄭淵潔曾說:“大學是匯聚白痴的場所。”未免偏激了些,但是聯想到令人哭笑不得的英語學習,倒是頗有幾分貼切。

資源的扭曲,直接的體現就是很多相關領域缺乏投資。比如農村的基礎教育,高中教育等等。在我出生的城市西安,中學升高中的比率僅僅為一半(我考高中時)。我們沒有什麼理由為大學擴招欣喜,因為很多人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錄取率自然上來了。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我不願多談。就是中國自古的精英教育情結。但凡發達國家,首先應注重普及基礎教育,大眾教育。這樣才有利於社會公平。本身吝嗇的政府給教育系統那點錢就夠過分了,大頭還都給了大學,確切說是名牌大學,不過是為了爭“世界一流”。要一流有什麼用?培養幾個科學家,卻締造了更多文盲,帶來社會的停滯,任精英台上風光,遍地卻是缺少文化的人不得不從事簡單低級勞動,悲慘度日。計劃經濟對教育的大棒帶來的卻是整個社會的教育不公平?這是誰之過?

精英情結締造了教育系統官僚政治化、政績化、形式主義的風格。其突出體現就是大學教育和英語教育。更多納稅人的權利被普遍漠視了。因此,對於教育系統的問題,應該由納稅人團結起來,提起國家訴訟,要求政府規範自身的行為。

曾經有人說:“存在就是必然。”的確,我們看看為什麼這種不合理的存在就是必然。關鍵是在英語教育中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非常強大。

比如出版社,書商,英語補習學校,教育系統一些官員等等。君不見北大三角地已經都快成了英語補習班的廣告新聞發布中心了。但凡是大學人多的地方,遍地都是紅色、綠色、黑色的大字報“四六級、考研英語”,赫然然漫天飛舞,這不是六月飛雪麼?還有每年四六級考試的時候考試管理中心可以收取多少報名費?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這種“市場”圈走多少錢?這有數麼?

很不客氣地說,英語教學就是社會一些人對另一些人合法的搶劫。這種搶劫正在制度化、規範化、文明化。

第三,我覺得是最主要的一點,也是英語教育最大的罪過,就是英語文化的大舉入侵,導致傳統漢語文化、國學教育的衰敗。我參加我們系建系80周年的校友檔案整理時,發現有不少同學無法認全繁體字。這已經引起我的警覺。

我很奇怪,為什麼清華要下大力氣辦一個Summer Camp而不是Chinese Camp,到底是英語更值得補,還是漢語更值得補?顧校長念不出來的是漢字還是洋文?這就正如問你到底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一樣。自己的語言沒學好,漢語一級都過不了憑什麼去考英語四級?現在包括我在內的大學生,誰系統閱讀過四書?誰讀過《容齋隨筆》、《古文觀止》、《莊子》?國學大師大家認識幾個?誰又知道《訄書》是誰寫的?啟功先生方才逝世,我有同學不知道他是誰,問李陽是誰倒都知道。
可以說,比起英語教學在國內的失敗,漢語教育才是徹徹底底的大潰敗。前者是多花了錢,至多拉我們前進的後腿罷了,後者則是使民族傷筋動骨,使人民遺失自我民族精神的可悲之事。

我從小討厭語文,是因為似乎語文教育就是為了考試得高分。功利的語文教育導致語文理所應當被大家厭煩。教師刻薄的追求一種標準答案,希望能讓大家學會那種答語文問題的套路。而看看國外的語文教育就明白了,語文首先應該培養大家閱讀的興趣與激情,進而提高同學的寫作能力。歸根到底不是教大家文化知識,而是通過閱讀培養大家的文化素質。考試對此是根本無效的。結果我中學就被告知,應該重視英語,至於語文混混就可以了,因為高考時英語好拉別人分,語文分拉不開。在應試教育的不懈努力下,語文這面民族的大旗終於痛快的倒下了。

很多人厭煩古文,認為那些是枯燥乏味的。談到國學,可能能激起大家的愛國熱情,但是讓你去學國學,就比讓你學英語還難了。可是為什麼民國的時候經過白話文運動的洗禮,國學教育仍沒能斷代呢?

關鍵是教育方法不得當,以及社會上缺乏尊重傳統文化的氛圍。拿考試去檢驗學生的古文能力,體現了教育的目的是知識。其實恰恰相反,文科教育的目的是人文素養。顧校長認不出來字沒什麼丟臉的,我也不認識小篆,我敢說很多人都不認識。顧校長丟臉的是在出醜之後,沒有優雅的向大家表示歉意,沒有很紳士的嚴肅起來,而是顯得驚慌失措。如果他能很老實的說一聲:“對不起,我理科出身,實在不認識。”那效果就會好多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厭惡古漢語的原因了。錯不在大家,而在於考試部門想要量化大家的能力。教育部門真正該做的不是盤算着怎麼考倒學生,怎麼把學生當成產業去牟利,而是應該本着負責任的態度,讓學生認識到國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情調,是一種中國式的紳士的優雅行為。

這也就是我反感清華英語夏令營的幾個主要原因。從事前、事後來看,這次Summer Camp不過是一場無聊的鬧劇。正如我們班來自馬來西亞的外國志願者給我們說,他來中國實際就是為了“for holiday”,而一些對夏令營持有好感的同學,恐怕也會在不久之後發現,那點帶有自虐傾向(請原諒我這麼說)的英語熱情在通過了清華英語水平一考試後煙消雲散。如果沒有了功利的GRE考試的鞭策,對於Summer Camp的回憶恐怕也只能停留在外教帶來的西方世界的一絲新鮮空氣上罷了。這次活動的確很成功,但是它沒什麼意義。發生在海淀區學院路旁清華園的這場鬧劇,成了對舉國英語教育體制的莫大諷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對伏明霞獲清華學位的質疑
2004: 從Berkeley去清華做博後的美國人
2003: “洋野雞大學”:國內臭,國外吃香
2003: 我眼中的哈佛大學
2002: 農村:“讀書無用論”回潮令人堪憂
2002: 平民教育與精英教育--紀念晏陽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