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馬克思主義經濟觀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8年06月20日09:05:5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喜歡這篇文章最後的小故事:“他回憶經歷過那個計劃經濟年代的,建國初期,每個人的勞動積極性都非常高,因為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啦,在你頭上作威作福那個監工被共產黨打到啦,現在工廠財產共有、民主決策我們是在給自己幹活啦,那還不拼了命的干感激一下新時代啊。於是大家就比着賽、叫着勁地幹活,什麼生產記錄啊一天一天地刷新,如果評不上勞動模範、先進個人背地裡會偷偷抹眼淚。那個時候也創造出了無數矚目的成就,什麼“鞍鋼奇蹟”“鐵人精神”“紅旗渠”等等。但是,老人回憶,七十年代末就已經不行了,按他們的說法,年輕的、新來的,都開始磨洋工了,因為他們沒經歷過苦日子,不知道現在生活的可貴,反正有國家管分配社會主義又沒有失業,我喝喝茶看看報,多麼愉悅的生活啊。想一想,三十年,就是一代人啊。當然,老人家的回憶嘛,反正哪一代人永遠都是瞧不起下一代的,我們祖輩口中那群不爭氣的磨洋工一帶,掌握了話語權就開始指責80後是垮掉的一帶,80後掌握了話語權,又開始說00後腦殘、非主流,然後那一群人是“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扯遠了,其實吧,計劃經濟生產積極性低的問題,是你沒有計劃好的問題,是你水平差,不能說人家“計劃”這個出發點不對。這個鍋就讓斯大林背了吧。”

蜜蜂說兩次世界大戰以後再沒發生世界大戰, 所以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的理論就是錯的。 其實西方頂層對馬克思的理論分析佩服的五體投地,不然不會第一時間對蘇聯天下圍攻, 也不會去招惹兔子不拉屎的北朝鮮, 又在越南扔了幾萬裹屍袋。 凱恩斯搞了一個半吊子社會主義, 避免了餓死800萬人的大蕭條,蔣介石苦等20年也沒盼來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是,半吊子社會主義不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依然無法避免。

本文作者沒有解釋為啥工人的積極性變低了。 勞動者積極性變低的原因是新的資產階級再次霸占了勞動者獲取生產資料的關鍵通道,由官僚蛻變而成的新資產階級讓勞動者勞動的性質改變了, 具體體現就是共產風(攤派平調實際上剝奪了勞動者的分配權), 浮誇風畝產萬斤平地造梯田(剝奪了勞動者為解決自己需求而生產的權利, 官僚強迫勞動者把時間花在破壞共產黨信譽上)。

因為到目前為止,很多人機械照搬資產階級就是有錢的資本家, 搞不明白資產階級就在黨內,這些窮嗖嗖的官僚咋成了資產階級了。 所以也就不理解為啥勞動者的積極性憑空消失了。

官僚蛻變成資產階級,搞破壞而為復辟製造輿論, 這是馬克思沒遇到的事情,列寧和斯大林其實也沒遇到,他們甚至根本就沒有想到。 毛澤東倒是看清了新官僚集團的資產階級屬性, 但是,毛澤東也許也看清了反抗壓迫的革命必然遭遇復辟的社會規律, 所以儘管鄧小平的欺騙伎倆並不高明, 一紙檢討書矇混過關,過幾年就出來搞復辟了。

也許鄧小平私下裡真的承諾搞復辟但是不搞徹底的復辟吧, 留下鄧小平中國社會會走向可以預測, 殺了鄧小平中國社會走向就不好預測了。 強大的超級大國蘇聯不是一夜之間四分五裂,血肉橫飛了嗎。

蜜蜂反覆說劉邦項羽僅僅是造反而不是復辟, 這是不對的。 劉邦項羽不論出身是啥,不搞分封而直接取代秦始皇肯定死路一條, 所以從陳勝吳廣到楚懷王再到劉項,無一例外地搞分封! 但是, 復辟的封建制畢竟不是原裝的,不要說達到周商的封建水平, 連戰國水平都達不到。 因為分封的公平性到底是按武力值還是按生殖器? 對比今天也是一樣, 復辟資本主義這一點, 新權貴-共產黨官僚,是肯勾結舊權貴的。 但是,一旦復辟接近成功, 新舊權貴馬上回打起來。 因為新權貴共產黨官僚會說“是我披着共產黨的外衣搞垮的共產黨,所以功勞最大理應發財”, 而舊權貴會說“你一個泥腿子當年搶了我家的四合院, 屬於罪犯,贓款退還給我還要加利息,外加監獄送給你”

這就是反覆辟的必然性了。 社會就是這樣螺旋發展的。

——————————————


馬克思主義經濟觀

趙皓陽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包括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和唯物史觀,按照本系列文的一貫思路,不去講哲學領域(因為實在太多了),只是沿着財富分配、兩極分化、政治道德的中心順下來。我們終於要開始接觸人類歷史上最有戰鬥力的思想了。

自從歐洲告別中世紀、人類進入近代文明至今,整個世界的政治的指導思想只有兩根主線: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其中自由主義從霍布斯、洛克,到密爾、休謨,到邊沁、康德,到盧梭、羅爾斯,再到哈耶克、諾齊克,是資本主義的最高指導思想;而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再到毛澤東,是社會主義的最高指導思想。

經濟學上也是有兩條非常明顯的分野,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這一套經濟學的體系和理論基礎都是一脈相承的;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政治經濟學,則是另一套不同的架構,這就是本文所講的內容。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馬克思主義經濟觀最核心的一句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最核心的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與西方自由主義的根本出發點“人類原始狀態是什麼樣的”相比,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對現實世界的詮釋,這也是純純正正的唯物主義思想第一次體現在政治哲學領域(霍布斯的唯物思想更多的是反宗教、反教會,跟他的政治哲學根基還是有差別的)。什麼是純純正正的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反映到經濟學和政治學上,就是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一切。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這二者矛盾運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具體內容高中課本都有,我也就不贅述了。這一思想的重要意義在於,馬克思從純正的唯物主義角度出發,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徹底否定了以“道德說教”作為評判歷史功過是非的思想體系,第一次科學的確立了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列寧選集》第16卷,209頁)。馬克思明確指出,判斷一個時代不能以該時代的意識為依據,應當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衝突中去解釋。

我們對馬克思改造社會理論的一點誤解,是這樣的邏輯:因為農民受地主欺壓、工人受資本家剝削,這是非正義的、不公平的,所以我們要打倒資本家、要土改、要實行公有制。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邏輯應該是:資本主義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相對過剩會不斷產生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和私有制這種生產關係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實行公有制,解放生產力。

至於解放窮人,追求公平、公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目的之一,像毛澤東也會說“我看見窮人受苦,就會流淚”,但這些絕不是出發點,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永遠是經濟基礎、是生產力。我們後來看到的諸如對殘忍地主的控訴諸如周扒皮、黃世仁等,更多的是宣傳角度的考慮。這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的“術”而非是“道”。

其實這個也好理解,因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沒有什麼是發展生產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現在有這麼多矛盾、這麼多無法處理的困難,說白了還是生產力不夠發達或者生產關係不夠先進。通俗點說,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很多錢,都有很多很多可以購買的物品和服務,是不是這個社會的矛盾就解決了絕大部分了,想想就很有道理嘛。所以說,與其談什麼道德啊、倫理啊、綱常啊,讓所有人都掙到很多錢絕對是王道。

因此,馬克思強烈反對將任何社會問題道德化,他也從未介入過近現代主流倫理學的任何學術論爭(而無論是康德、休謨還是盧梭,都是倫理學中的先鋒人物)。馬克思認為道德的討論是空洞和虛偽的。他說:“共產主義者根本不進行道德說教……不向人們提出道德要求,例如你們應該彼此友愛,不要做利己主義者等等。”對馬克思來說,愛自己或愛他人,關注私利或者追求美德,“那是完全次要的問題”(康德一臉黑線),而最重要的問題“是揭示這個對立的物質根源”(《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03—104頁)。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尖銳批評了康德倫理學,因為康德把法國大革命中的資產階級革命意志驅動力解釋為自由意志和善良意志,而忽略了法國資產者的革命意志是以現實的物質利益為動機的。馬克思反對把政治問題變成道德問題,而堅持把政治問題理解為經濟問題,更確切地說,是把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也是為什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又叫“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以生產力為基礎,以生產關係作為一切社會關係中最為基本的關係,在繼承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人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科學基礎上,創立了勞動價值論,提出了商品二重性、勞動二重性理論,並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該理論揭露了資產階級剝削的本質和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對立的根源,並通過剩餘價值學說推導出資本積累理論和資本主義根本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理論依據,上述這些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個整體的邏輯。從大的角度上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構建了一整套經濟運行架構和詮釋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並提出了一種可操作的生產關係實踐;從小處講,就解釋了兩個問題:問什麼工人過的這麼慘,為什麼會頻繁爆發經濟危機。


2、剩餘價值

在那個年代,歐洲工人過的,不是人過的日子啊。具體多慘,我們放到政治那部分說。馬克思就說了,為什麼這麼慘呢,因為剩餘價值被資本家剝削了。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制度。不同於奴隸制社會的人身從屬關係,也不同於封建社會的人身依附關係,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者是自由的,但是“自由得一無所有”,只能將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用馬克思的話說:“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僱傭工人則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所有者手裡的。”

馬克思說:“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須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76頁)勞動力價值具體包括三部分:(1)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2)維持勞動者家屬的生存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3)勞動者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

而勞動力作為商品,不是一個普通的商品,它的最大特點是勞動力在消費過程中能夠創造新的價值。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以後,在消費它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收回他在購買這種商品時支付的價值,還能得到一個增殖的價值,即勞動力創造的新的價值,這就是剩餘價值。價值增殖的過程,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而一旦貨幣購買的勞動力帶來剩餘價值的時候,貨幣也就變成了資本。

當勞動力變為了商品,貨幣變為了資本,我們也就迎來了波瀾壯闊的資本主義時代。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另一方面是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也就是勞動使價值增殖的過程。資本家憑藉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在等價交換原則的掩蓋下,僱傭工人從事勞動,占有僱傭工人的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實質。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有兩個特點:第一,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隸屬於資本家;第二,勞動的成果、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工人的勞動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用於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餘勞動,用於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體現了資本家與僱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資本可以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可變資本,用來購買生產資料;另一部分是不可變資本,用來購買勞動力。要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就應該用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比,即“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可變資本”因為“可變資本=必要勞動”所以,“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必要勞動”。因為不變資本和必要勞動都是相對固定的,資本家要想獲得更大的利潤,就必須提高剩餘價值率。提高剝削程度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通俗來講,就是,加班。在英國,從14世紀到18世紀,政府就曾頒布過各種勞動法令演唱工人每日工作時間,到19世紀中期,工人平均勞動時間達到每日12-18小時。後來,工人運動此起彼伏,用不斷地罷工、鬥爭甚至於革命,讓資本家明白了,壓榨人不能壓榨的這麼狠,我出讓點利益你過得也好一點大家也不必你死我活嘛。直到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罷工工人明確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這一制度才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慢慢確立,延續至今。而這也是五一勞動節的由來。除卻延長工作時間,還有增加工作強度,設立嚴苛的監工制度,迫使工人更加緊張地勞動,讓他們在同樣長的勞動時間內比以前消耗更多的腦力和體力,這和延長工作日沒有本質的區別。

(轟轟烈烈的芝加哥工人大罷工)

為了最大限度的攫取剩餘價值,資產階級發明了花樣百出的血汗工資制度,如臭名昭著的“泰羅制”和“福特製”。這些制度用列寧的話講“意味着榨取血汗的藝術的進步”(《列寧全集》第23卷,19頁)。有趣的是,在西方管理學理論中,泰羅和福特的管理思想都被奉為圭臬,這就典型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占主流的思想永遠都是精英創製、為精英服務的,只有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

(電影《悲慘世界》中人見人恨的監工。芳汀的遭遇集中體現了當時歐洲無產階級悲慘的生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就是剩餘價值的勞動吸允——通過延長工作日,不僅使人的勞動力由於被奪去了道德上和身體上正常的發展和活動的條件而處於萎縮狀態,而且是勞動力本身未老先衰和過早死亡。他縮短工人的壽命,在一定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間。”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除了絕對剩餘價值生產,還有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後者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使剩餘勞動時間相對延長,來達到提高剩餘價值率的效果(見上圖)。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降低勞動力的成本,是通過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的。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資本家追逐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每個資本家除了剝削工人,同樣會力圖不斷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力,使自己商品生產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由於資本家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競爭,你採用先進技術,我也採用先進技術,你有先進管理模式,我也馬上模仿一套,在競爭中,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就提高了。因此,當生活資料等部門商品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勞動生產率提高,那麼我作為一個工人,用來吃飯睡覺、補償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也就降低了,所以必要勞動時間的相對減少,就代表着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更高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工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工資水平、生活水平並沒有顯著提升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所獲得的報酬,就是補償自己勞動力的損失,沒有任何的盈餘,報酬的提升也只是跟社會生產力提升掛鈎,而自己創造出多餘的價值,都歸了資本家了。

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為資本家勞動,資本家付給工人工資,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界限,掩蓋了剩餘價值和資本主義剝削關係。“這種假象,就是僱傭勞動和歷史上其他形態的勞動不同之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79頁)。


3、資本積累與貧富差距

 把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餘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

資本家瓜分到剩餘價值後,如果將其完全用於個人消費,那麼生產就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就是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而絕大多數資本家是將剩餘價值的一部分用於個人消費,一部分再次轉化為資本,追加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就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點就是擴大再生產,剩餘價值本來是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創造的並未資本家所無償占有的那部分新價值,現在,資本家有從工人那裡剝削來的錢,再來購買工人的勞動力,進行更大規模的生產。這樣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擴大、兩極分化加劇,無產階級所能獲得的只是維持他們日常生活的工資,毫無積累毫無進步提升的可能;而資產階級的財富如滾雪球一般不斷積累,窮人永無翻身之日。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資本積累的兩極,就是:資產階級財富的積累;和無產階級貧困的積累。無產階級的貧困分為相對貧困和絕對貧困,相對貧困是指工人工資在新價值中比重下降(托馬斯·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證明了這一規律);絕對貧困是指無產階級除了自身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同時還會因為經濟危機、失業、國家備戰等情況下生活發生倒退。無產階級創造的社會財富雖然越來越多,但他們自己卻始終處於被剝削和貧困的境地,這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經濟根源。還記得我《生而貧窮》這篇文章麼,不記得了趕緊去複習一下。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資本家和他的朋友穿過資本家的工廠。

朋友問道:你剛才跟那人說啥呢?

我叫他幹活快點,資本家答。

你付他多少錢?朋友問。

資本家:一天15塊。

朋友問:那你哪裡來的錢付他?

資本家:我賣貨得來的

朋友問:誰造的貨?

資本家:他(工人)造的。

朋友問:他一天造多少錢的貨?

資本家:50塊錢的。

朋友總結道:那麼,不是你付他錢,而是反過來他付你一天35塊錢讓你叫他快點干?

資本家馬上說:但是機器可是我的啊!

那你怎麼搞到機器的?朋友問。

資本家答:我賣貨的錢買的。

朋友繼續問:那是誰生產的貨物?

這一回資本家對着他朋友叫道:閉嘴!搞不好就被他們聽到了。

資本積累不但是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資本主義社會失業現象產生的根源。隨着生產力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每一位勞動者所能使用的生產資料也是增加的,因此在資本積累中,總資本中可變資本(也就是購買勞動力的資本)必然相對減少。而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卻在絕對增加,一來因為人口增長,二來工人工資往往被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一下,為了維持生活,工人家庭中的婦女甚至兒童也被迫出賣勞動力,同時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也紛紛湧入勞動市場。一方面,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相對地有時甚至絕對地減少;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在大量的增加,因此就會形成大量失業人口,即資本主義體制下的相對過剩人口。

相對過剩人口的本質就是,勞動力的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這種過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對的,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社會發展、生產力發展所不需要的,而是資本增殖所不需要的,因此所謂“過剩”“多餘”,只是對資本主義制度而言。——這也就引出了,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體現了資本主義根本矛盾: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4、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是站在一個上帝視角,來看整個資本主義的。

資本主義萌芽於14世紀末15世紀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現,其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的;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的。在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中,小生產者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並發生兩極分化,一部分條件較好的作坊主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添置設備,增加僱傭工人,延長勞動時間,逐漸富裕起來並成為最早的工業資本家;而多數作坊主在競爭中衰落,最終和其幫工、學徒一併成為僱傭工人。然而隨着新航路的開闢,大量殖民地成為了歐洲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這種方法的蝸牛爬行的速度,無論如何也不能適應15世紀末各種大發現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場的貿易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860頁)。於是,資本主義開始了他的原始積累,所謂原始積累,跟我們上面講的資本的積累不同,原始積累主要的途徑有兩個: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掠奪教會地產,欺騙性地出讓國有土地,盜竊公有土地,用剝奪方法、用殘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財產和克蘭財產(克蘭應為clan,為氏族的意思,此處為音譯)轉化為現代私有財產。”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842頁)

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出發點是發展生產力,那麼資本原始積累毫無疑問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的,諸如羊吃人運動等,馬克思還是賦予了它在特定時代中的積極意義。這涉及到兩個辯證法的問題,第一個辯證法:要看到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對農民、下層手工業者、殖民地人民殘酷的剝削;同時也要看到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意義。正如馬克思所說:“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於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政府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誌着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我們再來看第二個辯證法,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是歷史的進步,是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那麼當資本主義因為其自身的種種缺陷而成為生產力發展阻礙的時候,自然就應該被更高級的制度所取代。

馬克思講資本的罪惡、工人和殖民地人民的苦難,最主要的目的,主要是攻擊自由主義者的虛偽,進而反對私有制的合法性。按照當時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歐洲人殖民全世界,給落後的土著帶來了文明之光,資本家給工人提供了工作機會,工人應該感恩戴德。所以馬克思有句名言啊:“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按照自由主義者的理論,我對於這一塊土地的擁有“先到先得”,我在這塊土地上勞動,就代表着我的價值融入進了土地,因此我就對這塊土地擁有所有權。那麼為什麼歐洲人可以強占印第安人祖祖輩輩的土地呢,自由主義祖師爺洛克說啦,因為印第安人只放牧,放牧不屬於在這塊土地上勞動,只有耕種才算。

這就有了那個笑話:一群工人進了老闆的辦公室,宣稱他們已經接管了工廠。

老闆說:你沒有權這樣做,廠子是我的。

一個工人問道:那你是怎麼擁有這個廠的?

老闆說:我老爹留給我的。

工人繼續問道:他是怎麼得到這個廠的?

老闆說,那是從他的爹那繼承的。

工人繼續:那他爹呢?

老闆說:還是從他爹的爹那裡拿來的。

工人不依不饒:他爹的爹呢?

飽含着家族榮譽感,老闆說道:他是戰鬥得來的!

所有工人都笑了,齊聲說道:是啊,我們這次也一樣。

自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來,英國先後與1778、1793、1797、1810、1815、1819年發生局部性經濟危機,1825年第一次爆發全國經濟危機,1836、1847年又爆發了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自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平均每10-20年就要爆發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直至1929年大蕭條之後凱恩斯主義的確立。

因此,當資本主義制度成為了生產力發展的阻礙之時,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合法性也就存在了。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係,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277頁)

資本主義根本矛盾,上面說了: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而每次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其根本原因都是生產相對過剩和需求的相對不足,這二者有何聯繫呢?

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徵,但是這種過剩是相對的過剩,即相對於貧窮的無產階級有能力購買的商品是過剩的,而不是對社會真實需求、無產階級真實需求的過剩。說白了還是,窮人太窮,買不起。

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具體在生產過剩中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表現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第二,表現為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後一個很好理解,前一個要結合我們整篇文章來看:資本的目的-攫取剩餘價值-完成資本積累-生產擴大化和相對人口過剩-貧富差距加大,社會購買力不足-經濟危機。

再講一個笑話:小女孩問她爹:家裡為啥這麼冷啊?

他爹說:咱家沒有煤了啊。

小女孩又問:為啥沒有煤?

他爹答道:我失業了啊。

小女孩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又問了一句:那為什麼你失業了?

他爹回答道:因為煤太多了啊……

因此,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律,再生產周期是從一次危機到下一次危機的開始,這其中經歷“復甦階段-高漲階段-危機階段-蕭條階段”四個階段。歷史的走向多次得證明了這一理論的科學性,我們現在世界經濟大致處在由“危機-蕭條”的過渡階段。

再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克服經濟危機?只有一條出路——消滅生產力。因為生產力過剩了,需求不足了,所以只能通過危機來消除多餘生產力。經濟危機發生時,無數工廠破產、股市崩盤、工人失業、物價暴跌、金融體系陷入癱瘓和混亂,這樣也就消滅了大量生產力,使經濟供需達到一種再平衡,然後資本主義再次踏上了“生產發展-資本積累-生產需求矛盾加大”的老路子。

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美國大蕭條期間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窮人,網上有人抖機靈解釋說“窮人想免費要,還想包郵,人肯定不給”,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窮人現場去喝,農場主就給了。其實不然,傾倒牛奶、把豬扔進河裡,都是在消滅多餘生產力,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就是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你這樣讓餓肚子的窮人喝飽了牛奶,吃了免費的豬肉,依然無法造成有效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克服危機的方法就是,一方面消滅過多生產力,另一方面國家牽頭進行經濟建設,讓失業的窮人能夠形成新的購買力。我們對經濟危機有一種無解,就是國家有多窮要破產了怎樣怎樣,其實是經濟運行卡殼而已,國家、資本家們都是很有錢的,美國能支持田納西水壩這樣的大工程,德國能迅速地讓國家走上軍國主義的快車,所以他們在凱恩斯主義的指導下很快的找到了一條克服危機的道路。然而大蕭條中的國家首次大規模干預經濟,也代表着原旨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破產,同時給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支持者們提升了信心。

這個跟封建時代如出一轍:土地兼併-農民失地成為流民-天災引發矛盾激化-農民起義-改朝換代消滅大量人口-新皇帝安撫流民、勸課農桑迎來治世……詳見這篇文章《土地兼併與中國封建朝代的治亂興替》。區別在於資本主義社會消滅的是生產力,封建社會直接肉體清除了。

這就到了終極論點,為什麼要推翻資本主義,因為它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本身。”

5、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最大的歷史功績就在於,它培養了資本主義的掘墓人——無產階級。聽起來很有道理嘛,就像為什麼說民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呢,因為它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啊。馬克思說:“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278頁)

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能夠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消滅私有制,從而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真正可以達到將生產力最大限度發揮的狀態。但是我一直在說,只給世界觀不給方法論就是耍流氓,偉大如馬恩肯定不會把方法論藏着掖着不給你。馬克思恩格斯終其一生,都在指導無產階級怎麼鬧革命,政治的部分我們放到下一篇談,先說一說馬克思在經濟上提出的方法論,如何解決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下產生的種種矛盾——計劃經濟。

上文中講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由兩方面固有矛盾引發的,一方面需求不足、貧富差距,另一方面無計劃的盲目生產,那麼解決方法就要從這兩點入手。馬克思認為,在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後,一切生產資料應當歸全社會所有,每一位勞動者都平等地享有生產資料,這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同時,這也使計劃經濟就變為了可能。實行計劃經濟就是人們對社會生產有計劃地自覺地調節,而不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盲目的運行,恩格斯指出“只有按照統一的總計劃協調地安排自己生產力的那種社會,才能允許工業按照最適合於它自己的發展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保持或發展原則分布於全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433頁)馬恩設想,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之後,一切生產部門將由整個社會來管理,生產直接由社會需要來調節和控制,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被有計劃的自覺組織所替代。這樣,計劃的方式就直接取代了商品和貨幣,成為了調節生產要素的方式,此時,商品經濟消亡,人類進入產品經濟時代。(封建社會是自然經濟,資本主義是商品經濟,社會主義是產品經濟)

但是,毫無疑問,我們可以看到,當今世界上計劃經濟基本已經銷聲匿跡,如果用馬克思自己的理論來說的話就是生產力還是沒發展到那個程度。蘇聯解體之後,西方馬克思學者紛紛總結經驗教訓,認為計劃經濟還是好的,只是蘇聯用得出了問題,斯大林的那一套不是“計劃經濟”,而是“命令經濟”“官僚經濟”。比如西馬學者批評蘇聯計劃經濟是“外行領導內行”(我沒有在黑中國足球),好多領導根本不懂經濟,但是命令缺是他們下的,必須服從他們的意志,而真正懂經濟的比如大學教授們,又沒有這種行政地位。

再說一下我的觀點,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人是可以發現規律、掌握規律、並講規律為自己所用的。所以真正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是人的智商是可以超越經濟規律的,只不過我們現在沒達到而已。就像物理學,從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從牛頓到愛因斯坦,我們對於客觀規律的發現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動態過程。假以時日,隨着我們對經濟學、經濟規律的研究不斷深入、發展,終究有一天我們可以發現比市場經濟更有效的一套經濟運行規律。比如現在非常流行的“大數據”,要真放大到社會經濟上真有計劃經濟的影子,再比如我們的超算計算機,有朝一日真能完美模擬出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經濟政策就可以先在計算機上進行試驗,然後再全社會推行。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最後,再講一個小故事作為文章結尾吧。我的祖輩是經歷過那個計劃經濟年代的,他們回憶,建國初期,每個人的勞動積極性都非常高,因為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啦,在你頭上作威作福那個監工被共產黨打到啦,現在工廠財產共有、民主決策我們是在給自己幹活啦,那還不拼了命的干感激一下新時代啊。於是大家就比着賽、叫着勁地幹活,什麼生產記錄啊一天一天地刷新,如果評不上勞動模範、先進個人背地裡會偷偷抹眼淚。那個時候也創造出了無數矚目的成就,什麼“鞍鋼奇蹟”“鐵人精神”“紅旗渠”等等。但是,老人回憶,七十年代末就已經不行了,按他們的說法,年輕的、新來的,都開始磨洋工了,因為他們沒經歷過苦日子,不知道現在生活的可貴,反正有國家管分配社會主義又沒有失業,我喝喝茶看看報,多麼愉悅的生活啊。想一想,三十年,就是一代人啊。當然,老人家的回憶嘛,反正哪一代人永遠都是瞧不起下一代的,我們祖輩口中那群不爭氣的磨洋工一帶,掌握了話語權就開始指責80後是垮掉的一帶,80後掌握了話語權,又開始說00後腦殘、非主流,然後那一群人是“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扯遠了,其實吧,計劃經濟生產積極性低的問題,是你沒有計劃好的問題,是你水平差,不能說人家“計劃”這個出發點不對。這個鍋就讓斯大林背了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美國大學轉學必知的五大秘密
2017: 彭運生談藝錄(63)
2016: 太可怕了,剛剛發現大秘密
2016: 轉貼:寒門子弟上名校的壓力
2015: 楊虹:“為了三十年後長大了的孩子…”
2015: 範例哲學﹕“新”- 是如何來的﹖(2)
2014: 范兒517——「T?DSB」:恆心與自律是成
2013: 為什麼說光速不是一個常數?
2013: 剝奪中國人民出生國籍的理論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