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OurUST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dealhusband 所发表 】
第一次真正想过这个ourustc的含义是在大四的时候,
当时六月天,我的在工大的高中同学要毕业回家乡工作了。
我去看她,另外一个老乡,三个人边吃饭边聊了起来。
当然聊得不外乎这些年的大学生活。当时我突然有种
很清晰的感觉,感到了我知道我一直弄不明白的一件事
的答案了。这件事是什么呢?这件事就是,科大的特色
到底是什么?科大和别的学校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进一些大学参观,或者在里面上课过。
虽然接触很浅,但是当我走进科大的时候就感到,科大
和我见过的大学都不一样。后来在科大的岁月里,随着
我和上了大学的同学的交流,随着我对其它大学的更多
了解,我始终觉得科大和一般的大学不一样。不管是科
大的气质,还是科大人的气质,都有种说不出的特别。
但是我说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个不一样。就在那天的席间
我突然领悟到了,我突然觉得我弄明白了。
科大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游子过客的家园。这
不同于大多数中国的大学,包括北清。或许有很长一段
时间,中国的大学生中,科大的学生是最有游子心态,
也最具冒险开拓精神的了。
游子过客本来是没有家园的,也不需要家园。可是他们
并不是不想要个家园。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
他们总要流浪下去。这些原因中有其个人的,有外在的。
我记得94年我将要进校前,遇到了一位88级生物系的师
兄,也是我的老乡,我们在家乡相遇的。我问了他不少
科大的事情,当时我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进校了,自然
很兴奋,什么都想知道。他当时联系了美国的大学准备
飞跃了。可是他说出的科大似乎有种悲哀色,教学不好,
其它也没什么好的,就是牛!什么牛呢?学生牛。学生
为什么牛呢?因为学生很多都能去美国最好的大学,当
然也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读书,拿全奖。似乎科大学
生最值得夸耀的就是,托G能考很高的分数,在这些很
难的英语考试上下过很多功夫。当时我已经随便翻看过
Baron GRE 那本书,其实我已经买了一本。当然到
现在我也没真正认真看过它。我只是觉得很奇怪,这门
考试有多么神奇,美国人会因为这门考试的成绩认定应
该每月给你1千多大洋,让你白读书?看了一下这本书,
我就更加奇怪了。因为我看不出这些考试题目有哪道能
反映出一个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素质和天才。我当时很
想听这位师兄聊聊科大的学风,科大自己的风格,科大
人都关心些什么。可惜他给我的印象是,科大的学风是
苦的,科大人关心的是背单词,作业和功课倒在其次,
科大的风格是骄傲,学校很骄傲,人也很骄傲,学校自
有它骄傲的资本,虽然老师讲课一般都很差。人的骄傲
大多数是认为比其它一般大学的学生有个好很多的前程,
可以飞跃。他说科大的生物系虽然可能是全校生源最好
的,但在他眼里可能是最差的系,因为老师实在太烂,
实验条件也不是很好。
和他的接触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他自己告诉我,他当初
进科大的时候,虽然很敬仰科大,但是并不想飞跃。可
是后来看到别的同学都飞跃了,他终于意识到飞跃不管
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几乎是他所能选择的唯一合理的
出路了。结果他开始背单词比别人晚了些,出去也晚了
一年。我和他可不一样,我从初三那年在一本八十年代
的中学生杂志上看到介绍科大和科大少年班的文章开始,
就向往科大,向往飞跃了。我在高一的暑假已经拥有了
科大的一套高等物理精编,一套美国物理试题。所以这
位师兄的话虽然让我有些失望,但我并不介意,因为科
大不好,我也不会在意,只要我能成为科大人中的佼佼
者,我就可以飞跃,去美国最好的大学读书,那才是我
的目的地。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游
子,一个只顾闯荡,不恋家的游子,我只想做科大的一
个过客,它对我来说不过是个驿站。
大一刚开学军训的时候,我们同学在一起聊天,就开始
聊到出国了。那时似乎没几个人比我对出国和申请程序
了解得多。我还给他们解释GRE这三个字是哪三个单词。
可笑的是,那时连出国想都不想的同学现在都在美国了,
我却还在犹豫自己是否真的要出国。
或许了解我的人会说,你这样的还想出国?看看你的
成绩吧!?为了证明给这些人看,也为了证明给我自己,
更是为了我的生计,我可能最终还是要出国的。就象很多
科大人最终会发现,出国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好或者坏可言,
只是他唯一的选择。当然我自己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为了
科大。为了科大我也要出国,我只有在全世界最好的学校
做到了最好,才能证明科大人可以做到最好。才能让那些
无知的势利眼的中国人shut up,才能让善良的人们有些
安慰。所以我从不觉得那些出国的科大人对不起科大,
背叛祖国,背叛母校。我相信他们里面有很多正是抱着这
个想法在努力工作着。我也从不觉得留在科大的科大人就
是些能力不济的,被淘汰者。因为我知道科大更需要他们
的努力来支撑和发展,而他们的努力工作比之飞跃的同学
丝毫都不逊色。惭愧的是,我却没有象他们,无论是飞跃
的,还是留下的科大人们一样的努力工作着,我总是有太
多太多的问题搞不清楚,弄不明白。
我不知道我的出国的梦想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模糊起来。我
不知道我的游子的心什么时候开始留恋科大这个家园。我
只记得,第一次系主任给我们这些新生开会,就很是激昂
的介绍系史的辉煌。内容是什么呢?XXX GPA 3.95 MIT,
XXX GPA 3.96 Stenford ,XXX GRE 22... ... ,上帝原谅
我不能记下这些伟人的功业。系主任很是带着些权威的口
吻告诉我们,这些分数要好好重视,美国人要的就是你的
分数,从而看到你的能力。他们让你们去,是让你们干活
去了,你解题不行,分数不高,能力不行,他凭什么要你?!
我才明白了,原来在他眼里看来,去美国读书是卖猪崽啊?!
这是我第二次受到来自科大的打击。我从来也没有相信过
他的这番话,所以我也从来没有照着他的标准好好读过书,
学过习,好好考过试。
第三次打击来自一位学物理的师兄。他告诉我,学物理一定
要出国,只能出国,出去就转行,转向计算机或者电子。
这些都是发生在来科大三个月之内的事情。从那时开始,
我开始厌恶起出国这个词,我开始觉得“出国”这个词,
在科大更象是一种“恶俗”。但是此后听得多了就慢慢
习惯了,然后就接受了,甚至是喜欢了。当我听到
“运输大队长”这样的词时甚至觉得很高兴,这也是科大
的特色,科大的特产啊!到了大五有幸旁听了一次张永德
老师的选修课,他说老外把中国学生是当苦力,当
“paper machine”的,我听着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从中可见科大对我的改造。
大概我天性还是太过顽劣不化,科大对我的改造始终
很有限,始终未能完成对我的“科大化”,而我却也
也一直抱着想要把科大“我化”的想法,就是想让科
大更象我希望的样子。我和科大的这场较量还没结束,
虽然我输的可能性大得多,但是科大也不可能全胜。
不管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不能改变,就是我无法不
把科大当作我的家园了。因为我人生最好的时光是留
给它的。
就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中,失望中,我坚持了自己的
看法,我相信出国的理想是正确的,我不信身边的谎言。
我想走我自己的出国之路。到今天为止,我是失败的,
明天会有什么机遇等着我,我不知道。但是我至少觉得
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我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
事情。我有一个科大这样的家园。
所以当我的同学都在为了考试忙着看机密多为期的时候,
我却拿本应用数学,因为我相信,我肯定是能及格的,
相比做题,我现在更想看的是这本书。结果考试时,遇到
一道觉得很有味道的题目,最后还是没有完全做出来,
因为考试有时间限制,这让我很扫兴。可是隔壁同学
比我更扫兴,因为他明明在机密多为期上看到过这道题,
却没记清楚。后来到了下一届同学,他们已经放弃了机密,
开始专攻裴礼文,因为那上面的题目更少,更集中,命中
率更高。我不知道现在的行情如何了。今天回想,当时的
数学课让那么多类似中学数学竞赛中的技巧,积分不等式,
函数凹凸性,之类的雕虫小技困扰着我们,打击着我们。
却没有人引申着给我们介绍一下,讲解一下,Hilbert空间,
微分流行,局部坐标卡,同调代数,微分拓扑,等等对以后
的学习至关重要的概念。其实这些看似高深的东西都在不论
是三本数分,还是高数里和大家见过面了,只是如果没个主
持人来介绍这些明星,即使明眼的人也不可能在那惊鸿一瞥
间看得明白的。
所以当我的那些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放下精英的架子开始
参考别人的作业时,或者干脆胡证的时候,我还是坚持自己
做。我绝不比他们聪明,只是我比他们玩劣,我比他们胆大
妄为,我敢于做不出就不交了。我从不认为这些“难题”有
什么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的
机会,这是一个难得的有趣的游戏,我不想因为要交作业而
坏了自己的兴致。于是我一学期没交过几次作业,虽然每道
题都做了,都是自己做的。我记得有道矩阵分块对角化的题目,
我几乎是天天想,时时想,想了很久,终于决定放弃,和别
的同学讨论,可是他们大多也不明所以,没有什么好的证法。
只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了一个书上的说法,他认为这样可以解
决这个问题。后来我等着助教讲,谁知助教只讲了一个我早
就知道的简单情况,更一般的情况他也没讲。就是这样一道
我没有攻克的题目,让我明白了在一般数域上对矩阵分块对
角化,是件多么复杂的事情。也让我对矩阵的分块对角化,
对矩阵和线性映射的表象关系,对基底选取对矩阵的影响等
一系列问题,有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和思考。这对于我后来对
量子力学中的表象理论,picture的选取,等等的看法也有着
深深的影响,即使对我今天研究的和量子场论有关的问题也
有着同样深刻的影响。
我曾经非常喜欢那种周六或者周日的下午坐在二教的感觉。
有时看书或者做作业时走神了,望着窗外,神游四海,
心里有种特别宁静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经不再是这俗世中的
一粒微尘,仿佛自己获得了一种精神的自由。我也喜欢到
图书馆的书架上翻书,随便看到哪本觉得有兴趣的就翻开
看看,想知道它到底是在写什么。反倒是,本来想去看的书
有时倒忘了。很多时候我就是在书架前站着看书的。虽然这
可能是浪费时间,很多东西看过了也不懂,也没记住什么。
但是哪怕看看那些优美的数学符号,高深的名词,做些似懂
非懂的胡思乱想,那也是我生活的乐趣。大学的头两年或许
是我在科大最快乐的岁月之一。那时我好象随时都在思考各
种问题,看到什么现象都有可能激起我的思考,随时都想和
人讨论,想读书。其实当时我就知道,我的很多胡思乱想是
浪费时间,将来不会产生任何结果,甚至也不会被我记住。
但是我觉得这起码是生活的乐趣,我喜欢这样。我喜欢晴天
在郭像前看书的感觉,虽然看书的效率很低,几乎是浪费
时间,人也很容易走神,我还是喜欢那种感觉。我也很喜欢
从郭像的西边望向少年班门前的一排大树,有种风景如画的
感觉。我也特别喜欢合肥的月色和黄昏。但是所有的快乐都
是要代价的。两年以后,我开始为自己在这两年中的少年
轻狂付出代价。
大概就从大三开始,我开始了另一种锻炼,一种生活的锻炼,
一种要把我从孩子变成大人的锻炼。两年下来,学习的乐趣
的代价是一张难看的成绩单。我开始意识到我已经自觉或者
不自觉的走到了大家普遍认为正确的道路之外。
我虽然从和科大接触开始,就是我那个88级的老乡,就一直
不断受到着打击。但是能让我保持自信的是,我觉得自己一
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我觉得我比别的同学更有目标,
更有自己的想法,有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的目标不是要考
多少分,要去排名第几的大学,而是要具体做什么。我也有
自己非常神往的一所明校,但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它,
我更希望是一个能让我做我具体想研究的课题的地方。我的
心里一直有自己不断思考的问题是我的自信的源泉。可是从
大三开始我的这份自信就动摇了。我不再敢于那么自信,我
也开始感到疲惫失望,科大也毕竟不是象牙塔,生活的烦恼
终究会造访我们每个人。我个人的苦难也就此开始。就在这
些苦难的磨练中,我已经不知不觉的“科大化”了。可是就
在这些苦难的磨练中,我却越来越有种ustcer的感觉,越来
越觉得科大是我的家园。
仍然是我在大四这一天给工大的老乡饯行的时候,我对她们
说,科大的学生与别的大学的最大不同是,他们有种游子的
心态,他们只把母校看作一个过路的驿站,甚至很多人都觉
得在这里留下了挫折,不愿再回首,因此科大少了一些家的
温暖,多了几分拓荒勇气。我说,科大的学生看似自由,有
大好的前程,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自由,他们没有多少选择
自己前途的机会,他们的内心或许更寂寞,游子可能更能感
到家的温暖,更加迫切的希望有个家。我说,对于一般的大
学的学生,很难有科大学生面对的这种诱惑和压力,所以也
不会象科大学生这样忽视现在,忽视生活,忽视自己。他们
会尽量在大学里留下自己人生最美好的记忆。我说,所以你
们学校的学生在毕业送行时,哭得都比我们学校的学生更夸
张些。当然这最后一句是我开的玩笑了。
说这个话的时候,我还没有真正经历过毕业。但是就在两个
月以后,我决定继续留在科大,我不想就这么走了,不是因为
我可能会走得很狼狈,而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在这里找到人生
最美好的记忆,还是忽视了很多的现在,很多的生活,很多的
自己。
经过了毕业,大多数同学现在都天涯海角了,我觉得自己对
很多的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我很想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说
给现在正奋战在本科生活中的同学们。尤其关于出国的一些
看法。
我到今天也不认同那些老师说的出国留学的卖苦力说。但是
遗憾的是我还不能用自己来现身说法,驳斥这种观点。我只
能以自己所见的,所听的引以为证。我自己第一次主动接触
国外的大学,是问我向往的那所明校要了它的物理系研究生
招生简章。它上面的两段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1,The primary emphasis in the xxxxuation of each applicant
is his or her promise as a research scientist , not the level
that the applicant has reached in his or her study of physics .
Deficiencies in the previous training of an able student can
be overcome during graduate work .
2,Princeton strives to foster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itiativein its students . These qualities more than any
others govern the advance of the entire scientific enterprise .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两段话我认为很正确,并且在我看来对于
年轻的学生的指导意义要比我们老师宣扬的出国卖苦力的说法
好的多,有益得多。但是我们中国人见这个见得多了,我们
中国人有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怀疑精神,从不轻信这些漂亮话。
就象那些被送上法庭的CEO不也一个个人五人六的么?
那么我只有就我所知的来谈谈我的看法。Princeton我们班到目前
我所知只有一个同学在那里,读计算机博士。他是个牛人,不过
我没有和他很多联系,没有仔细聊过他对那里的看法。大多数飞跃
的同学都认为老美的工作精神可嘉,积极进取,治学比较严谨。
说到卖苦力,在香港读书的一个同学确实很累。在美国的同学,
上课是感到比较难,作业很难,还是有点累的。做生物的可能比较
辛苦,据说生物界老板对学生剥削的都很厉害,当然我不敢说这种
剥削是否合理,但是学生的确很象实验员。做化学似乎好些。
我的学生物的同学只有两个还没转行,一个在美国。在美国的这个
老板很好,据说也发过牛文章,对他很宽松,对他说到实验室是
找乐来了。工科类的博士学位是比较难拿的,也没人愿意拿,据说
博士不如硕士好找工作。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半路逃跑,只读硕士。
但是我还是有几个读计算机和电子的博士的同学,都是牛人。他们
的功课似乎很难,但是好象没有国内工科拼命被老板压榨剩余价值
的现象。他们都是做些课题,要发文章或出成果的,没听说谁在
美国为老板做“项目”,低价出售劳动力的。美国大学里的工科
实验室的老板好象都是做研究的,没什么人天天忙着做“项目”的。
所以工科虽然难读,还是肯定能学到东西的。所以相比之下,对
工科的学生来说,去美国卖苦力,比在国内卖苦力好象还公平
一点点。
我所知最多的是象物理,材料科学之类的基础研究领域,有做实验,
也有做理论的。这些基础研究领域对学生一般要求很宽松的,不论
是选课还是做论文。遇到有的很上进的老板可能会要求的严些,似有
“剥削”之嫌。但是首先你要做了他的助研,如果你做的不爽,可以
换导师,老板们非常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换导师。甚至觉得
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建议他换导师。然后老板都会要求学生
主动和他谈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刚进实验室时充分和每个小组都
接触交流一下,然后和他谈自己的看法,谈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小组。
其实,对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自己没什么想法好谈,只好干苦力活了。
如果你能够提出一个不错的想法,并且打动了老板,他一定会跟着你
干的,即使你只是对有些问题感兴趣想去研究,他能支持就会支持你,
他不想支持你,也不可能拦着你不让你走。当然你的想法得不到任何
人的支持,那是有点难办,但是这似乎不能说别人想剥削你,而是不
想被你剥削而已。当然即使你的想法再好,只要你的工作还需要老板
支持和指导,只要你还要用他的地盘和资金,最后的论文上肯定少不
了他的名字,至于次序,这个我不太懂。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主力,至少
想法是你的,并且这个想法是关键性的,得了诺贝尔奖只怕也少不了
你的一份,所以也还算是公平吧。当然诺贝尔奖不是没有丑闻和争议,
脉冲星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一例。但是还是脉冲星,通过对双子星的脉动
周期的测量,间接见证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个工作获得93年诺贝尔奖,
这次是师徒分享了。我记得胰岛素的诺贝尔奖也有争议,而且是很严重
的剽窃,还有一部讲这件事的电影。真的遇到了,只有自认倒霉,但是
似乎说明不了出国留学是被剥削去了。当然,如果你拿的是全奖,不是
助研,助教,那基本上可以不干活,不必非要跟某个导师,当然你自己
要能搞出被认可的博士论文才行。有时我倒想,我们这么多中国学生去
美国读书,白拿了人家几年钱,也没干什么就转行了,或者工作了,
都没有想过我们是不是在剥削美国人民的血汗钱呢?我们是不是在欺骗
美国人民的感情呢?
有些学理论物理的同学,每天算很难的公式,看很难懂的文献,都是
老板给的活。看上去很象被剥削。可是老板不这么剥削他,他自己能
提出来想做点什么么?我相信有这样的中国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明确
的想法和计划,可以问问他们,他们是否被压制被剥削了。我想,即
使有,也不会有很高的比例。否则美国科技和教育不会这么蓬勃发展,
并且我相信,远的杨,李,近的崔,朱,都是这样的优秀分子。我的
同学里也有这样的优秀分子。反倒是有不少中国学生按照中国人的
思维方式,在学术界苦熬,媳妇熬成婆了,又开始压制和剥削自己的
学生。当然这样的中国老板一般也不敢压迫本地人,也压迫不了,
人家不怕他,不爽了就走了。可是中国学生怕他,中国学生可没有这
么潇洒,说走就敢走的。于是这些中国老板爱招中国学生,中国学生
也爱去,想着老板懂中文。去了得出结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样的
故事,朱校长刚到科大时就给大家讲过的。即使是这样的中国老板,
也是众多中国老板中的极少数。
当然,美国人一样会胡扯八道,不负责任,傲慢偏见。我的两个在
最好的美国大学读书的同学都提到过他们见到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
工作方法。往往水平并不高,做事也不是非常严谨的办公室秘书有很
大的权利。很多材料被他粗看一下,可能就撂进废件箱了。我有个同
学看到了他们的工作马虎,就抗议说怎么这么随便,秘书不说什么,
把柜门打开给她看,里面摞得高高的申请材料,让她也有点同情秘书了。
也有教授和学生在联系中已经答应要他,可是找不到他的申请材料,
最后教授亲自到系办公室的废件箱里给刨出来了。还有个牛校的物理系
更夸张,教学秘书比教授对招生的影响还大。其实她就是看看你的各项
成绩,GPA ,GRE ,TOFFLE ,SUB,这些做法很难用严谨和负责任
来形容,甚至都不公平。当然这些现象从某种角度又是对我们这些不
负责任的申请者的报复和惩罚。就在911发生前的那个暑假,7月份的样子,
我对我的一个即将飞跃的同学说,美国现在招收留学生的体系存在严重
混乱,这样长久不了,迟早要出事。没想到真的就出事了。出了事美国
人没有很快找到正确的做法,反倒用更大的错误来取代原来的错误。
现在美国的签证官们似乎更热衷于伤害中国留学生了。而且他们似乎很
认可中国人的教育观点,总是以你某项成绩太差为由拒签。说多了,不
好意思了,就换个莫名其妙的理由说你有移民倾向。其实按他的移民倾向
的判断,他们就应该干脆关了门睡觉不用工作了,因为没人没有移民倾向。
可是哪个中国人真的有移民“倾向”?哪个中国的移民不想回来生活?哪
个中国的移民是真的觉得自己在老外的地盘上活得挺爽的?我想起了晏子
说桔子的那段。看来这真是入乡随俗。这些签证官们也成了中国人了,在
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美国精神的影子,倒是十足的中国官僚的风格,
不同只是他们比中国官僚一般要有礼貌一点点。其实这也不是他们的错,
这还是现在这种松散,轻率,不负责任的签证制度的错误。如果继续这么
下去,迟早还要出事。真希望在那边的校友和同胞们,应该呼吁一下,让
他们的政府早点使用严谨,公正的签证制度代替现在的混乱吧。
当然谁是最早的不负责任者呢?这很难说。美国人的自我中心,和简单的
不负责任的招生制度,简单的认可其它教育体制的分数,强加外语考试,
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起着堵塞人才的效果。同时助长了象中国这样较穷的
国家的学生的急功近利心,反倒是伤害了他们的正常知识发展。但是
美国人也从没承诺过分数越高越好,而且美国的大学不只是对中国学生
敞开的。所以中国学生自己的无知的恶性竞争,又对自己造成很大伤害。
而美国大学本来的管理松散的自由气氛,是为了尽可能保护个人的自由,
却成了对中国学生的巨大诱惑。可是殊不知这个巨大诱惑反倒让无数人
最后获得了迷茫,失落。
我个人对飞跃的同学的亲眼所见是,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本科的大学
生活里,没有很多时间来欣赏和享受一下生活,没有了认真思考问题的
时间,没有了自我发展的时间,唯有为了四项指标不停的苦干,甚至人
的抱负和理想也要等同于这四项指标了。不管老师讲的课多烂,甚至多
大错误,为了GPA,我不能去想太多,我必须先要有个好成绩。而两项
外语考试又格外的耗人精力,让人疲惫不堪,考前的巨大压力,和艰苦
的复习,使得即使是考过的同学也没有心情再去好好钻研学问,学习自己
的主业了。而且对前途的始终的巨大压力,对考试成绩的患得患失,让人
根本没有了钻研学问的好心情。最后患得患失的联系将近10个月,这
期间几乎无法静下心来学任何东西。本来联系的过程如果能学到很多东西
也不错,可是整个过程就象是赌博和谈生意,基本上是空洞而乏味的,
只有最后的结果让人能够欣慰几天,高兴几天。本来大学的几年苦熬能换
来最后的几天欣慰也不错的,可是又要面对签证的压力,面对签证官的
无知羞辱,最后这一切都过去了,就开始为各种琐事奔忙,并且游子那孤独
寂寞的心灵,才开始有了喘口气的机会,才开始清楚的感到了自己的寂寞
和失落,并且又要开始对未来患得患失。我的飞跃的同学,很少有不是
带着眷恋和遗憾离开的,有那么几对双宿双飞的,也都是怀着不安的心情。
结果到了美国,所有的困难和挑战现在才开始,可是自己的心灵已经疲惫
不堪,自己的理想也早已迷失了。还有些同学更简单些,他们本来就没有
很明确的理想,他们的道路是被别人引导的,是学长和同学,老师引导了
他们。于是他们也出国,也走了别人走的路,出去也转行,也到华尔街去
为生活打拚。可是他们也同样品尝了所有这些飞跃中的苦涩。
所以不要指责他们背叛,他们只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忘了祖国,忘了母校,
他们没有比我们多多少幸福。反倒是他们那种拓荒者的精神值得敬佩。
科大应该永远向自己远行的孩子张开她温暖的双臂,让他们常回家看看。
或许他们曾经把科大当作人生的驿站,可是当他们游子孤独的心需要温暖时,
他们终究还是要把科大当作自己的家园。因为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
怎么渡过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你都无法否认,大学的岁月是
对你一生影响至深至远的一段光阴。对于飞跃的同学,我们
应该永远送上一句真挚的祝福:一路走好。
可是同样,不要认为留下的同学就不够优秀。他们或许生活得更幸福,发展
得更健康合理,更有自我。他们的前途并不会因为没有飞跃而变得黯淡,
他们的成就也未必比飞跃的同学差。而且这几年因为学校分流保送研究生
制度的实行,让学校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反倒是我觉得学校老师的
水平有点跟不上学生,而且管理上的问题,使得这些优秀学生根本没有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工科很多很好的学生就成了技术工人,整天忙着
做“项目”了,却未能真正在研究领域有所创新。这一点,学校也应该
有所考虑了。而且鉴于这种情况,研究生应该有自己的工会,制止老板
的无节制的随意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