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关于中国院士制度的几点看法
送交者: 韩非 2005年11月23日19:33:1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横观各国,我国院士的地位之高、权势之大恐怕令诸如美国等国家的院士们羡慕不已。本来这是值得自豪的事,但是,院士制度实施十余年来的弊端日益凸现,成为阻碍我国科学技术重大突破与创新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欣见周光召、汪品先两位先生虽身为院士,但敢于直言院士制度之弊病,本人深为佩服。本人的学术水准远未达到这二位先生的境界,但是国家科技兴衰,匹夫有责。故而斗胆以本人之观察,对中国院士的一些情况坦陈己见,供大家参考。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院士的科研水平。显然,我们的院士中有一些人现在的科研水平很高,或曾经达到过很高的水平。故去的不提,健在的就有彭桓武、周光召、于敏、吴文俊、王选等人。恕我在此不能逐一提及。但是,大部分院士的水平只是国内领先、或先进,离真正的国际水准差距不小。有一小部分院士水平连国内先进也算不上,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混上院士,成为害群之马。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故意贬低我国院士的形象。水平相当高、或比较高的院人非圣贤。院士的显赫地位与权威使得两年一度的院士选举备受世人瞩目,竞争之激烈远超出学术范畴,其中机巧扑朔迷离。尽管发达国家院士选举也有人情世故,但是院士的平均水准很高,知识面宽保证了选举的结果不至于离谱。况且这些国家的院士只是一种荣誉,厉害关系不大,这也使得大家比较心平气和。反观中国,平均水准的低下,知识面的狭窄使得不带有色眼镜者尚难以准确判断,更何况目前的社会风气、公众的道德水准使得不少院士不能秉公判断。特别是近年来,不少有强大后台的、善于专营的,但水平一般、甚至相当差的人进入院士行列。近年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不断下滑,其中的科技竞争力下滑是重要因素。而院士选举照例两年一次,这就像天天割韭菜,越割越短。一方面,不少为院士头衔钻营十余年的人终于如愿以偿,另一方面,一些势力大的单位内,排排坐,吃果果,矮子里面选将军。

如果这只是关乎这些少数人的飞黄腾达,我们也大可以不必忧虑。然而,事情远非如此。在我国的科技人员队伍里,这是龙头。目前在我国的科研体制中,院士这一群人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上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制定,各种奖励、各种项目的把关,下到研究所的方向制订,职称评定都是这些院士们一言九鼎。可是,一是其中不少人都已经六十大几,甚至于七十有余,长年不在研究的最前沿。一些坚持在最前沿的院士也不出现在这些没完没了的会议之中。这些经常抛头露面的院士霸气十足,拉帮结派,下面的人只有唯唯诺诺,阿谀奉承。试问,一旦龙头的选拔出了问题,龙头的举止出了问题,我国的科技水平还能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不要侈谈赶上了!

院士中不乏品德高尚、醉心于学问者。公众场合一般不见他们的身影。这些人深为我们所敬仰。如果中国的院士都是这些人,我想也没有必要来讨论中国的院士制度。然而,现在有那么一部分院士不是这样,他们蛮横霸道,拉帮结派,俨然成为他一方领地的皇帝,他们频频出现在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地方的各种奖励评审、项目基金评审、鉴定、各种庆典、政府咨询会议上。对于有求他们者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由于这些人本身的学术水平不高,知识面狭窄,即便不怀私心,对于不在他们所在的那一小块领域之内的科研成果或设想也难以作出正确判断。这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正常、健康发展。这部分人虽然不在多数,但以我之见,院士中四者有其一。而他们的使用频率又很高,就像一个城市车辆中出租车比例不高,但是马路上好像都是出租车一样。这部分院士损害了院士形象,败坏了学术环境,阻碍了科技发展。

还有一些新选上的年纪已经七十左右的老先生人品不错,还雄心勃勃要大干一番事业。院士选上之前条件艰苦,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头衔,抓紧时间争夺资源,发展壮大他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与队伍。可是,岁月无情,七老八十怎么能够抓住前沿?后果只有一个,实际上的资源浪费,杂草营养丰富,禾苗嗷嗷待哺。

一些院士常年在周围的吹捧之下自我感觉极好,对于不是本领域的问题也敢于指点江山。有个政府高级官员曾对我提起我们所的某位院士,说他在政府咨询会上侃侃而谈,指导政府发展经济应该如何如何,所谓高见其实是幼稚之至。反映出该院士的人文、社会素养十分低下。

总的来说,院士头衔本应是对于一个科学家一生成就的肯定,是一种荣誉。不能使它成为一种权力。原因很简单,科学研究的权力应该掌握在能够在科研最前沿耕耘的人手中。为此,我觉得在中国要废除目前的院士制度。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美国医学研究的缺陷和中国的机遇
2004: 杨院士咋不再唱“大爱”的曲曲了呢?
2002: 哈佛女孩陈宇华
2002: 从“哈佛博士事件”反思我们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