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在” -微观世界的第四逻辑阶段(Instancology)
思在,是范例体系的“微观世界”第四个范畴。思在的定义是,一切思维产生的对象,既“思想”。思维功能本身,不属于思在的范围,而是属于“绝对的绝对”的部分,或可以被称为“局部化的双绝对”。思在的概念,来源于现象学的前驱,布拉塔诺(Brentano)和胡赛尔。
思在,是思维功能的成果,是一个思想,二个思想等等,是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等集合的蓝图。既,一个思想的产生,是一个“范例”。这个思想的模式,就是来源于思在。思在,是思维功能发挥作用,产生某个思想,或某些思想,的“逻辑在先”。
思想由思维功能产生过程,就是“绝对的绝对”产生相对物质,或存在,的过程。问第一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思想是根据什么来的?等同于问,第一个物质是从何而来,是根据什么来的,一样。逻辑的来源是“非逻辑”,相对的来源是绝对。这就是哲学对这类问题的理性回答。思想或物质,本身是逻辑的。穷究其来源,却无逻辑的道路可循,而只有走理性的道路,给予理性的回答。
思想和物质的在数量上一致,但质量有别。数量的一致在于,思想和物质都是无限的数量。只要思维功能正常,思维就可以产生思想,就必然在“宏观世界”出现。如同只要“微观世界”存在,物质就存在,作为范例就会出现于“宏观世界”一样。
思想与物质的“质”的区别在于,思想受范例“四大关系”的规定之一,“相对的相对”约束,而物质不受此关系约束。范例的“四大关系”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在这种束缚下,思想自身,不但有真的性质,既事实的成立;而且还有假的部分,既谎言的成立。除此以外,思想还有“模糊的阶段”,就思想本身即非真,非事实,也非假,非谎言,而是处与两种之间的某个状态。
确立思想和物质的区别的这三种情形是重要的。确立思维与事实的同一性,是思维能够理解世界,寻找真理,发现真理,的根基。也就是巴门尼德所说的,“上帝绝不愚蠢,上帝不会让真理来自两个的地方,真理只能来自一个地方”,既,思维的真理性等同于物质的真理性。思想的错误,是一切假和谎言的来源,是思想的独特性质,它只存在于人类身上,动物界不具有。思维只有找出假的思想,才能发现和建立真的思想,真理的确立过程无不如此。最后,思想的真假性质之间的过渡,是物质范畴“在”于“存在”的关系。潜在的思想如同潜在的质,需要走到“真值”,既质的“存在”,才能确立。假的思想,不在微观世界呈现,而只是思维的幻景,这一宏观世界的现象的展现。
凡是物质的,无一不在思想中。凡是思想的,无一不在思在中。思在的相对性,与质的相对性一致。他们都是来自“双绝对”,既凡是相对的,无一不在绝对的绝对中:这就是“绝对真理”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