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国现代教育之迷 |
送交者: 一草根 2006年02月06日15:25:0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美国社会与文化,观察与思考(46)——破解美国现代教育之迷 本文主要内容(先说破迷底):一个发达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只需要很少数量的具有局部理性和独立思考头脑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具有全局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是绝对不需要的);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绝大多数人)浅薄无知、燥动不安、自以为是、易于被主流媒体操纵、甘愿听信商业广告鼓动诱惑,积极热情、永远不满足的购买消费者。但是,如何“公平”地(自愿认可、大家都没有怨言)划分哪一个人应该属于哪一个人群,以及如何同时分别成功地培养、造就这两个如此不同的人群呢? 哈!这就是美国现代教育的高明绝妙之处了。
为了破解这个美国现代教育之迷(其实是各国教育现代化已经遇到、将要碰到的问题,只不过美国先走了一步罢了),下面我要讨论的相关问题有: 一、大众教育, 一、大众教育 自古以来,能够上学读书受教育的基本是属于社会上层的少数人。世界各国历代的先哲、智者、圣人们,无不向往着大多数人都能够上学读书受教育的那种理想社会。他们几乎全都认为,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是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理想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脱离了庸俗低级趣味的、理性的高素质的人类,而这样高素质的人类是要通过先进的全民性的教育来实现的。 所以全民性的不断提高质量的教育,也是二百多年前美国的开国之父们(Founding Fathers)着手实践着的社会理想。杰斐逊创办了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并亲自选定人人必修的基本教学课程,其中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地质、拉丁文、其它外语等。其目的是培养知识面广而深厚的全面性人才。开国之父们相信:只要造就了良好适当的教育环境,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全面性的人才。(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也是全才的教育思想。看起来很多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伟人天才都有这样的意识:只要环境对头,人人都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全才) 从那时起,美国各州逐渐地建立了州立大学,下属若干分校。这都是公立大学,私立的大学也是逐渐遍地开花。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普及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免学费,提供午餐,每天早上黄色的大客车把学生们从家门口载到学校,下午再把放了学的学生们从学校载回家门口。我去过我们县的公立中学,那是一座回字型的三层楼,楼道宽敞灯光明亮,几十个教室、实验室、各种活动室、教师办公室排开在楼道两侧,每一个教室都有与互联网相接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的电子教学设备。楼里当然有中心供暖和空调,冬暖夏凉。而且,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控制在二十人。这学校的建筑、教学设备、师资配备,是国内的一般学校无法比的。 那么教学成绩,或说教学成果呢?那也是非常奇怪的:普遍的教学质量居然不与投入的各种教育资源、资金、师资配备成正比!美国学生们的笨蛋是世界出名的。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教学设备的不断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不断先进化,这教学质量却呈现着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非常令人不解的一个迷。到了现在,百分之四十的成年人进入大学学习;但是,美国的全民教育离着国父们的教育培养全才的理想愿望,那真是张果老倒骑驴——眼看着越走越远了。很多高中(九年级以上)的学生实在是什么都没有学到:读不了、写不成、算不出。但是又不能把这些学生老留在学校里。只好发放一个高中毕业文凭,让他们走人完事。于是,很多高中毕业生连起码的小学生的阅读和计算能力都没有。美国普通大学里学生们的质量真是让人头疼脑袋大:在分数加减法上乱犯糊涂的大有人在。于是一般大学里都有中学课程补习班这么一个机构设置(自然有着各类时髦花式的名称):先把学生招进来,补习及格过关后,他们才能够学习大学的课程。 昨天(2005-12-16)晚上的电视新闻报道有一条:现在美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阅读(英文)能力非常成问题,他们读不懂报纸上的editotial(编辑的、编辑部的)文章。根据我的观察,美国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对基本的四则运算很是大伤脑筋。 为了对付这个难堪的失败,教育官僚的大头儿们提出了统一的升级考试(地区)这一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升级、毕业。学校要由专人负责利用星期六和假期为不及格的学生们开办补习班。补习完了再接着考。 但是统一升级考试和强制性的补习班,马上遭到了学生们、家长们和教师们的大力反对。学生们反对没得说;家长反对孩子们没有了周末和节假日;教师们反对是因为本班学生考不过的压力全加在了教师们的头上:不能提工资、甚至可能丢了饭碗。前几年常常听到学生们、家长们、教师们这样那样怒气冲冲的载道怨言,最近几年安静了下来。有意思。一打听,原来教育官僚里的的中头儿小头儿们也很聪明、混饭吃的本事也不小:上级大头儿的指示当然要毫不动摇地坚决执行,但是学校也得正常过日子呀,于是他们不声不响潜移默化地简化考试内容、降低评判标准,大家一块儿蒙混过关。 前几年不断听说过不少有关国内希望工程的报道:不少贫困、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如何奋发努力顽强地学习,令人掉眼泪的感人故事。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远郊山区的一个中学里教书。他本人正是从这个山区里出来的,他真诚地认为山里的孩子们也都是像他那样热爱向往着上学读书的。他和一切善良而理性的人们一样地认为:给山区的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一定会刻苦努力,学有所成。七十年代后,山里逐渐建起了很是象样的中学,扩建了小学。我的这位同学七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后就在这山里的中学教书。二十几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节假日不休息地工作下来,他给我讲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却与希望工程的感人故事正为相反:有了良好学习环境和读书条件的山区孩子们,普遍地厌倦学习,讨厌读书。注意,他说的当然不是全部学生们,而是绝大部分学生们。 就是中国城市里的中学生们,如果没有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和家长们的拼命督促,他们也不会那样卖力地学习读书的。不信,试试看:让中国孩子们置于如同美国孩子们所处的舆论环境,给予他们同样的多种就业选择机会,中国孩子们中的大多数也会如同美国的孩子们一样,不去自愿努力地学习的。近年来不断听说,中国学校里学生们厌恶学习的情绪已经渐成风气。 如何解释这不断先进化、现代化的普及教育、全民教育,却面对着学生们日益笨蛋化、厌恶学习这样一个令人失望丧气的客观现实呢?这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多数人本来就不喜欢读书学习;而打心眼里喜欢热衷于读书学习的书虫子们本来就是一小撮人。将这一小撮人的爱好,误认为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全力推而广之,当然要失败了。面对着失败的结果,美国的教育官僚们还要在那儿没完没了地询问、探索:What is wrong?Why doesn't it work? How could we make it work?这真是可笑而滑稽了。 大多数人类的一个本能趋向是向往舒适和安逸,如果有可能那么就偷懒。偷懒是什么意思呢?偷懒就是想方设法琢磨着如何能够省力省劲省心,能够尽可能少地使用体力和脑力。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创造条件,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省力省劲省心,大家伙儿都能够偷懒吗?在没有可能、没有条件省力省心的时候,人们可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目的是什么?不也是为了后代们能够有较自己更为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从而少一些艰苦奋斗了吗);在具有了一定省力省心的条件之后,人们当然就要顺水推舟变着法儿地能偷懒就偷懒了。这就是美国这个现代化社会的各种严重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本性的根源(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那么教育官僚们都是大笨蛋,楞是看不到、认识不了全民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大多数人根本不想读书吗?也不是。当然大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教育官僚们确实是笨蛋,认识不了问题的实质,但是一小撮狡猾的有心计者们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可是绝对不能说明白、不可以泄露的“天机”。这正是美国现代教育挂羊头卖狗肉的高明与成功之处。 很多人,可以说是多数人,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什么是衡量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的理解是狭隘而片面的:他们只是看到培养出多少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文学艺术大家、政治家、律师、各种高级管理人员等处于社会上层的人物,似乎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可以经过一番努力而挤进社会上层,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的上层而服务的。岂不知,任何一个社会的上层总是少数人,即使是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例如美国和西方国家,社会上层也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支撑着二层楼的一层楼,是处于为上层而撑腰垫底、支撑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下层的位置上的(社会只能是正金字塔型,而不可能是倒金字塔的形状)。 一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衡量的标准应该是:教育是否成功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 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读书受教育基本是社会上层少数人的一个特权。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使得读书受教育成为全民的基本权利。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后期,全民教育也提到了日程上来。上个世纪中期美国普及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全民教育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 那么全民教育的目的在哪里呢? 全民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是两个层次的:一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日益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生产的操作者们需要日益渐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特殊知识、特殊技能;二是随着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全民素质的提高。 一般性地笼统谈论全民教育的目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一个社会的教育是为了这个社会的整体运转而服务的,总是与这个社会的政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里要问;美国的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全民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这就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美国这个现代社会是怎么运转的。 一个繁荣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例如美国)是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社会,有着上、下互相呼应的两个方面和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能够研究制造推出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各样吸引人的新产品的生产厂家(卖方),另一方面是积极、狂热、永远不满足的消费购买者们构成的广大深厚的市场(买方),当然还有奔波乱窜于二者之间的各类推销、管理人员。社会的上层是大中小的股东们、能够不断提供创新产品、翻新享受方式的有着一定专业头脑的科学家、工程师、商品促销专家们,以及管理人员们;社会的下层是不具有独立思考头脑、甘心情愿接受操纵、与大资本集团的主导意识配合默契的积极狂热(能量巨大)的下层广大民众。市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兴旺,靠的就是商品提供、购买市场,这两个层面同时的发达、强壮、稳固。美国正是这样的一个繁荣兴旺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的典型样板。(这样的社会存在着各种深刻的矛盾,当然不可能长期持续性发展的,但是却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正是要害的地方。) 这正是应了两千多年前老子对成功社会的秘诀的揭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子真是聪明得不得了的先知圣人呀。 美国现代的全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批衷心热爱、一心追求物质享受,永远不满足的、易于被操纵、被煽动的热情积极的消费购买者们,笨蛋们;同时筛选出一小撮精英,进行精英教育。全民性的笨蛋教育和一小撮的精英教育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教育整体,它有效地服务于美国社会。 如果给予社会成员们一个不加条件的公平选择机会:做社会的上层劳心动嘴者呢,还是做社会的下层劳力动手者呢?我想绝大多数人(不少于百分之九十五)会选择做社会的上层,而不是社会的下层。这就是说,人类的一般社会趋向是向上的(为什么?)。于是问题就是:如何划分谁属于哪一个阶层呢?而且更为重要和严重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保持这样上下阶层的严格划分,即维护社会的秩序呢? 历来的社会秩序是血缘为基础的强迫制。读书做学问是从下层进入上层的几乎唯一的非暴力途径。中国人尊敬读书人的这个传统的社会原因就是在于此。 脱贫富裕起来,进入小康水平中康水平的美国人民,首先要做的是将自己与无产阶级、穷人彻底划清界线,美国人民特别不喜欢“社会下层”这样的概念,他们以贫穷没钱为极大的耻辱,所以竭尽全力将自己与无家可归的穷光蛋们分别开来,他们喜欢称自己为中产阶级,哪怕是下层中产阶级(lower-middle class)呢。美国人民非常羡慕、极为尊重、无比崇拜有钱的大富翁、各类明星、国王王后王子公主王室贵族们,大多数老百姓梦想着有朝一日想爬进上层去,所以玩彩票抽奖游戏lottery的大有人在(美国有些州的lottery有时侯可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奖金)。代表美国文化的好莱坞更是这样崇富拜金意识的极大推崇者。于是老百姓们自动有意识地或是下意识地向上层靠拢看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深深忌讳公开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不同的风气,这风气很快形构了一股强大而无形的社会压力,Politically Correctness(政治正确性):不能公开谈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嘴上不说不同,于是就没有了区别,大家一块儿糊弄自己,也欺骗别人。“政治正确性”是美国社会的一大极为有意思、令人思索、感叹不已的景观。 美国全民教育成功的根本秘诀和奥妙,正是在于这个“政治正确性”的极为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这个技巧是:人人都是爱因斯坦的启发式教育。 但是启发式教育是有前提条件的。美国教育官僚、教育专家们的启发式教育,恰恰是不讲条件、劈头盖脸、不分屁股脑袋的启发式教育。注意:这绝对不是说美国教育专家是笨蛋,恰恰相反,这正是他们过人的高明之处:挂着羊头卖狗肉,并且还是真正的一块石头打俩鸟的高招呢。 国内的知识分子们赞美崇拜美国的启发式教育的文章、书籍出版了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诸如,如何困难地帮助在美国高中留学的女儿做作业啦,在美国小学上学的儿子要做这样那样的自学式的社会调查题目啦,等等。但是不要忘了:到美国来留学的中国的孩子们,在中国的小学里接受了很好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在美国长大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们,因为家庭的督促和影响,有着很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都是美国的一般学生们所不具有的。 能够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学生们必需具有起码的阅读能力、写便条和简单报告的能力、基本算数及其应用的能力。再高级一些的启发式教学,学生们需要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人类社会的常识。美国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僚们的启发式教育,恰恰是在不顾学生们没有起的码阅读和计算能力,没有基本的常识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抛出来的根本不对症的药方。 学生们的基本阅读、写作、算数的知识和能力,基本是要死记硬背,加上多次重复练习而掌握的。而这样的记忆和练习多是枯燥乏味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强迫学生们去做的。但是,强迫则是侵犯人权,而在美国,人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正是美国现代教育不断产生大批笨蛋学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很长时间以来,我实在是弄不懂:美国的这些现代教育专家、教授、官僚们怎么能够这么糊涂?后来渐渐弄懂想通了:美国教育专家和官僚们的这个“人人都是爱因斯坦的启发式教育”的招儿真是高!真是妙不可言也。下面细说。 教育官僚和教育专家们的口号:“人人都是爱因斯坦。”其实大家都明白,人人都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是整个人类nerds中的极小一撮。“人人都是爱因斯坦”这个口号,政治上那是绝对正确的,其用意和用心是一点都不糊涂、非常高明的:它有意识地抹杀人的能力有所不同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将一般人的能力,人为地提升拔高到天才的高度,其结果是两个:一是在学生们的心理上制造出人人都是天才、人人都是强者的心满意足的良好感觉,所谓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吗;二是因为下药不对症,当然教育不会出现正常人所期望的学生们都会学有所成的结果。于是其真实的结果正是,一方面培养出市场经济兴旺发达所必需的大群自我感觉非常好的笨蛋消费购买者(对所受的拔高天才教育不可能有任何怨言),另一方面名正言顺地筛选出、造就了社会所需要的少数各类精英(美国从国外吸引了大批人才精英是事实,但是自己培养的精英却是骨干和中坚)。 可以反过来设想:如果美国的全民教育真的把百分之八十的成年人都培养成为了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律师、高级管理官员,美国社会能够有可能为这么多的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律师、高级管理官员提供工作职位吗?美国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 人为地把学生们的能力都拔高到天才爱因斯坦们的高度,全面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合理根据。这样启发式教育最大受益者就是不厌烦读书、具有一定智力天才的一小撮学生。可谓是丢了西瓜、捡起芝麻。但这西瓜是有意丢掉的,芝麻更是有意捡回来的。而且最妙的地方就是:被捡起进入上层的芝麻们自然趾高气扬,被丢掉呆在下层的西瓜们非但不知上当受骗,却也是挺胸仰头神气十足,反倒嘲笑书虫子芝麻们为:nerd(书呆子)。这真是全民皆大欢喜。还有比这更高的招儿吗? 这不断招致各界的指责与批判,看起来是颇为失败的美国全民教育,却是极为成功地一年又一年地为着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兴旺尽大力、效全劳。美国全民教育表面遭受千夫指的失败,以及背后掩盖着的绝对不可公开言明的良苦用心、极为高明的实际成功,真是令看得破这个迷的人们佩服得楞是一句话说不出来,目瞪口呆,嘴巴张开老半天合不上。我估计,要是有着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孙子老先生能够活到现代,也会竖起大拇指钦佩不已呢。 2005-12-27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4: | 21世纪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 |
2004: | 美国的中学教些什么? | |
2003: | 我鄙视你,"海龟"一族! | |
2003: | 中国名校百年沉浮 | |
2002: | 论夏雨天的"呼吁完善制度" | |
2002: | 以“科学”和“爱国”的名义——学术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