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榜题名
1956年夏天,小学毕业升初中。全市统考两门科目:语文和算术。不记得怎样报考和以及有几个志愿。只记得报了四中。因为听说该校是全市范围内招生的好学校而且离家很近,只有电車一站多距离。当时並没有录取通知书,而是要到学校去看录取学生榜。到了发榜那一天,和几位同学一起前往。只见学校正门街道对面的墙上张贴了大红纸黑字的录取学生名单。早被人群团团围住。就像电视剧中古代科举考试发榜的情景。急忙挤进前面,从头开始查看。但是数到过半,还没有找到名字。心中未免有些着急。还好的是不一会儿,终于发现自己的名字。一颗不安的心总才算放下。
现在想来俺实在是幸运。因为四中是男校。所以排除了一半的考生,而且是更强的竞争对手。否则俺名落孙山是肯定的了。因为谁都知道女生发育比较早,所以在小学和初中阶级,无论身高和学习都超过同年龄的男生。
二 学校的变迁
最近上网搜索一下,发现四中始建于清末。原名顺天中学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改名为京都公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改为北京市第四中学至今。从建校到文革前只招男生。文革后改为男女生同校。目前四中除了俺在校时的原校园外,又增加了一个初中部分校和一个在经济区的国际分校。成为京城中少男少女学子竞争考取的目标,从而进军著名大学和出国留学。
网上罗列一长串箸名校友名单。有学术界,有政界,有文艺界。也有工商界人士。当然里面有好人,有坏人,也有好坏难分的人。居然发现俺高中同班的两位同学也赫然在列。一位是箸名少数民族付国级领导人之子,本人也官至省部级后退休。另一位是美藉科学家/企业家並且出资在母校设立奖学金。
三 基建挖出宝
四中的正校门在校园东侧西什库大街。校园西侧有个后门在西皇城根大街。校址据说是从前的皇家仓库。 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种说法。就是民国时期学校扩建,在开挖地基时,挖出很多密封大陶瓷罐子。打开以后,发现里面装满水银。卖掉水银所得到的钱,拿来盖了俺在校时的礼堂兼饭厅。它在当时是除了一栋二层的教室楼外,校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其余都是一些平房作为教师办公室和学生宿舍。
目前校园内除了原校长办公室和正校门外,其它建筑物己经全部拆除重建。新建成好几栋大楼。不知在挖地基时,是否又挖出来什么宝物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