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让何作庥们见鬼去吧!
送交者: 公民印象 2006年02月19日17:03: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中国的一位开明君主曾经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第三句,简单化起来,就是以过去的历史经验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事物变化的轨迹。但是,经验事实往往具有天然的局限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人的最大缺陷正是习惯于局限的历史的经验事实而展开自己话语权。一切可耻和卑污的事实都几乎因为这一点而使我们人类变得龌龊不堪!宗教裁判所的历史,以及科学裁判所的历史,都缘于人的从可耻的自私的观念出发而决断人类知识的去留。从自己的个人的知识经验出发判断人类知识的正误,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严重的认知缺陷,只有极少数的可以算作是人类的智者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开明的哲学视野,从而避免了一层又一层的悲剧的诞生。出身英国贵族血统的凯恩斯先生曾经不无嘲弄的说过:人,当他年龄超过二十五岁而还能接受新的知识的时候,那才是人类的奇迹!


我知道何作庥先生的名字,
在一份中学生的刊物上,我儿子的几位小朋友来问我何作庥是何许人物,我说:很抱歉,我不大知道。我不想给少年儿童说出我的想法,因为在少年儿童的读物上看到堂堂科学院的院士的大名已经不是一两次了。我也曾经在中小学生的读物上写过科普文章,一位朋友的玩笑话让我汗颜,我就再也不去跟中小学生抢版面了。我们的大人们习惯于给少不更事的少年人讲大道理,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的院士就是这样,成天介的在少年儿童的队伍里混口饭吃,我们的那些退休的老掉牙的先生们组成了所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没事干了,就来给少年儿童讲讲新社会的优越性,讲讲革命的优良传统,像何作庥这样的院士做不出实验了写不出科学的研究论文了,学报的文章也写不出了。——您别给人急,以这样的牌子,放个屁,也会给你发表的面子的,所以,大家别传话!——更不用说什么SCI的文章,诺奖就更甭提了,怎么办呢,来唱唱什么是科学吧。我认识一位老者,也喜欢跟年轻人奔腾的,跳跳舞不在话下,但唱歌的兴致呢也不低,唱什么好呢,《毛主席的著作我最爱读》《老两口学毛选》等等,哈哈,这这么干。今天的何作庥也许就是这样子。科学家,重要的是,做自己的专业的科学研究,做不动了,就好好修养自己的人生,不能动不动就到处以“真理的化身”而自居,不能以一己私见为标准去判断世间的真假。


须知,以经验空间的维度去测度未知空间的维度,以有限的经验空间的维度去推演未知的无穷维空间的性质,这是多么低级而愚蠢的错误啊!!(请大家学习一部名著《有限维空间》,这是代数学的经典著作!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科学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科学发展的轨迹具有相当程度的马尔科夫性!(这是现代概率论的基本结论。)


何作庥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不很清楚。但我看到他到处贴标签,到处“反科学”,到处“伪科学”的,弄得鸡犬不宁,我就很难过,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如此低能,如此健忘,如此疏离于人类认知的历史?!为什么就这么容易忘记老苏格拉底的话呢。


可敬的钱学森先生当年以科学巨匠的身份论证“亩产万斤”的合理性的时候,我们都还在附和;我们的可爱的何作庥先生在这里大喊“看啦!这是伪科学”的时候,我们的一帮人也在附和。我们除了低能,就是低能,除了低能,最后还是低能!


判断科学研究的真假就这么容易?!哥白尼,布鲁诺的性命没有给我们以任何启示?!牛顿和伽利略与宗教当局的博弈结果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吗?!

人们在十数年后和一百年来不能宽恕法国科学院顶尖级科学院士老拉格朗日、老柯西的历史性错误的时候,我们还在睡梦里打鼾!!——可恨啊!我们的历史宿命!

人老了,就会有恐惧,这种恐惧,缘于衰老无能和寂寞难耐。所以,二十世纪最具智慧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有些老年人因对死亡的恐惧而郁郁寡欢。青年人有这种感觉乃情有可原。有理由害怕在战争中阵亡的年轻人想到他们生活中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被骗走时,感到痛苦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一个老年人,他经历过人生的欢乐和忧伤,而且完成了他份内的要做的工作,怕死就有点卑鄙和不光彩了。克服这一点的最好的办法——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就是使你所关心的事情逐步变得广泛和超越个人的圈子,直至自我之墙逐渐远离,你的生活就会日益融合于宇宙万物的生活之中……明知别人将继续我未竟的事业,则我倒愿意工作不息,死而后已……”这段文字也许能给我们这些希望老而不朽的先生们借鉴。


我曾经说过,人类所犯过的错误,基本上是很愚蠢而且低级的错误,伟大的高级的错误不会有人犯上。比如,亚里士多德的“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多一颗”之类,比如平常人的受骗之类,即便如恶魔希特勒之类所犯的错误也是如此。


我们的何作庥们以科学之尊严换取廉价的薄名,实在是对于科学历史的最大侮辱。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要理会他们,不要再让这帮固执私见,老糊涂们占据我们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干扰我们青少年健康心灵的成长,让何作庥们见鬼去吧!


对于科学和伪科学,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感性是千万不行的,时间是考验的基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感性和直觉的不可靠性,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科学研究的复杂性,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研究的禁区和规范问题的无从表述。当老拉格朗日说一个年轻人的研究毫无价值的时候,当八十高龄的柯西斥责一位年轻人的研究“不可思议”“不可理喻”“是疯子的杰作”的时候,他们都高举着科学的利剑,也都有“审查”的最高权威。然而,仅仅过了十四年,他们也都跟随他们的被审查人死去的时候,另一位伟大的人物才发现两位伟大而可耻的前辈的“断言”是法国乃至与整个世界的科学家们的奇耻大辱。——因为正是这一“疯子的杰作”被发现开启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新纪元”。由此,又一门科学的“哥白尼”被科学巨匠而不是宗教裁判所迫害了……


科学家们都熟悉这段历史么?!

最后,我申明,科学做假的问题是道德问题,也是制度问题,不是科学研究本身的问题。

05年11月12日,于西客站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一个最值得推崇的教育体系
2004: “老师”,将步“小姐”后尘?
2003: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2003: 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就应该轻视人文科学
2002: 中国与美国名牌大学的比较与分析
2002: 美国名校成功原因初探(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