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5章
送交者: 亦宛然 2021年07月07日12:02:2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第五章 感知的相

  

心的本本自清,完全超越言文字、概念和思

  ——?康楚?卓泰耶,《大千世界》

 

將空性定義為無限的可能性,只是述了個極名相的基本意而已。早期的英文者可能都忽略了空性微妙的一:空性是由無限可能性所生起的一切,無是念、字句、星球或桌子,都不是真存在的事物(thing,而是多因條件聚合的果。如果其中任何一條件改或去除了,就會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象。如同二述的要點,量子力學也向於將經驗描述事件生的多種可能性,而非只是一可能性的連續事件來也奇怪,相當接近佛教對絕對實相(勝義諦)的看法,也就是,理上各種果都有可能生。

  

為緣起(種種不同因條件眾合,而造成某種經驗。)

 

  凡是依條件的一切,都可以是空性的……

  ——卓巴請問經

 

簡單的例子來,假想有兩把不同的椅子,其中一把四支椅腳都結實堅固,而另一把有兩支椅腳是好的,另外兩支椅腳卻壞了。坐在四支椅腳都結實堅固的那椅子上,你會得很舒服。但坐在另外一把椅子上,你最後可能會摔得四腳朝天。表面上看起來,兩者都是椅子,但你坐在兩把椅子上的感受然完全不同,因兩者的基本因條件不一

  各種不同的聚合,在佛教名相中稱為緣interdependence)為緣的法都在我周遭的世界中運作着,例如一粒種子本身具了成的潛能,但是只有在某種特定的因條件下,潛能才能展出來,才能成一棵、一灌木或一株爬藤。種子需要被種下、灌溉,也需要適量的光。然而,即使在合適的條件下,從土裡會出什麼,也得看種下的種子本身到底是什麼。蘋果種子不會成橘子,橘子種子也不會成一棵突然冒出蘋果的。因此,即使只是一粒種子,也適用為緣的法

  同地,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選擇也都具有相性效,都會啟條件的作用,而在相對實相的範疇中生必然的後果。相選擇就像是把石投入水池中,即使得不,不管它落在哪兒,同心漪必定都會從石掉落的地方往外散,要這樣生是絕對不可能的。(當然,除非你瞄準的功夫差到沒把石頭丟進池塘,還砸進居的窗這樣,你得到的會是一完全不同的後果。)

  同地,你自己的看法,比如我不夠好”“我太胖了,或昨天我犯了一個重的錯誤等,都是依據先前的因條件而來的。但你前一天晚上沒睡好,或今天早上有人了什麼你不中聽的;或者,你只是肚子了,你的身體急需生素或才能正常運作,身體缺水單純事情都可能會致疲痛,或你無法心。多因素會影響你是的相對經驗,但並不能改你是絕對實相。

  在威斯康辛州實驗室中接受神科學家的檢驗時,我了很多關於代科學家如何理解感知作用的問題。佛教徒有自己的理,但我西方科學的點感到很好奇。我得知,由粹神科學的點而言,任何感知作都需要三個要素:一是外來的刺激物,例如可的形體、聲音、氣味、味道,以及我碰觸或碰觸到我西;二是感官;第三個是一組腦迴路,用來組織並理解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

  以香蕉的視覺感知例,和我交談過的科學家解道,,也就是眼睛內的知元,首先偵測到的是一根長長的、黃色的、彎彎的西,其中一端可能有咖啡色的斑。被個刺激物刺激之後,神元就開始射信息到丘(thalmus)(部正中央的神元構造,負責將感受信息匯總過後,再部的其他部分。)——部正中央的一個神組織丘有點像是老影里常看到的中央電話總機一,會先將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做某些匯總分類,之後再送到部其他區域。

  接收到的信息經過視丘分類之後,會被送到腦邊緣,也就是負責處理情以及痛苦和愉悅感的主要區域。這時會立即判斷所的刺激物——例子而言,長長、黃黃、彎彎、一端有着咖啡色斑西,到底是好是壞,或是中性的西。有點像我和某些人,可能會生的一種特別的感受,類似gut reaction),只不過這種反並不只是出在肚子裡(註:gut英文原意為腸、內)。用這樣略描述比用腦邊緣區域中的神元刺激反細節說法要簡單多了。

  腦邊緣區域在這項信息,同也會把它到大質層,也就是中主要負責分析的區域。質層會把這項信息組織成某種模式——更明確的法是概念,而些概念即成日常生活所依的指南或地。大質層個模式,並判定刺激經細胞的個物體是一根香蕉。這時,如果大質層之前已製造香蕉的模式或概念,它就會根據以往的經驗提供各種相關細節,例如香蕉的味道、我是否喜歡這個味道,以及其他跟香蕉個概念有關的種種細節。而細節讓們進一步決定如何們視為香蕉的個物體,作出更精準的適當反

  以上描述的只是感知程的概略廓,然而,即使對這程的一瞥也能提供一些索,幫助我了解即使只是一個再普通不的物體,如何能成或痛苦的原因。一旦到達是香蕉段,我們實際上看到的,已不是原本的物體了,而是大質層所建構出來的影像。個影像受到極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境、期待、先前的經驗,以及我迴路特殊的構等。在中,個感知程與一切因素可是互為緣起,持相互影響。質層提供我藉以辨、命名所認識的物體,並預測與其相關的行規則模式,影響極。因此我的確可以,是質層塑造了我的世界。話說,我並不是在看香蕉的絕對實相,而是在看一個由心理所建構出來的影像。

  點,在1987年首屆心與生命學會會中,李文斯博士描述了一個簡單實驗實驗讓組實驗對看一精心設計過且垂直和平行線長度完全一的英文字母T”。當實驗對象被兩條哪一條比較長或一樣長時,他們給的答案可分三種,而每一種答案都和他的背景有關。住在平地或主要在平地大的人,例如荷人大多認為平行較長;相反,住在山區或在山區大的人,由於常看到垂直物體,大多得垂直較長。只有少數的實驗對象能夠兩條度相同。

  粹就生物學的角度而言,是塑造和修正感知作用的極參與者。雖然科學家並不否在身體範之外有一個的世界,但他也普遍認為,即使感官經驗看起來似乎非常直接且即,它所涉及的程卻比表面上看起來微且復多了。如同法西斯寇?斐瑞拉後來在研會上解的,仿佛是腦讓世界透感知而顯現

  部在感知程中所扮演的活角色,是決定我內心一般狀的關於那些勇於嘗試心智訓練,想要逐步改多年積習的人來個活的角色開啟一種可能性,即透不斷的修心訓練讓腦展出新的神接。化既有的感知,更可超越焦、無助感和痛苦等心理狀而邁向持久的喜與平靜經驗

  於任何一個局限在生命就是如何……如何……”的人來無疑是個好消息。你所經驗的一切,無是念、情或感官知,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牢不可破或無法改。你所感知的一切只是大近似事物的真本性而已,事,你所居住的宇宙以及你心中的宇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宇宙。一些神科學家、物理學家與心理學家向我解代科學以客理性的言從新的角度去描述相,已開始將存在的神奇原到我心中。

  

從神科學看主體和客體

 

  二元立的思想是心的動態能量。

  ——?康楚?卓泰耶,《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

 

在,我們對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認識增加了一點,所以可以開始一些比深入的問題繼續空性的絕對實相與日常生活經驗的相對實相。例如,從物理學家的點來,物體本身只是一堆旋的微小粒子的集合體,假使我所接收的境只是目物的某種影像,那麼,什麼我認為面前的桌子是具體的?是如何看到或感受到桌子上的那杯水?喝水的候,水似乎相當真、可觸知的,怎麼會這樣?不喝水的,我就會得口渴,又是什麼呢?

  首先,心以多種方式行一種所程。在藏文中稱dzinpa)(藏文,握或持。),是心原本真性,也可翻譯為。佛法的修持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法,放棄原本基於恐懼的生存點,而把生命當作是一串奇特和美妙事件的展示,並以度去體生命。兩者的差異可通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明:想象我一隻手掌心朝下地握住一串念珠(Mala)(梵文,用來算持咒次數的串珠。)(就像天主教徒祈禱所使用的玫瑰念珠)。在個例子中,念珠代表人一般認為需要的西:好衣、美食、高薪的工作、舒適的家等。如果我緊緊握住念珠,念珠的某些部分看起來就像是想要逃出我手掌心的子,有一段垂吊在手掌外。如果我着抓住垂吊在外面的那段念珠,更的一段念珠就會從指滑落;如果我又企抓住段念珠,那麼更的一段念珠又會滑落。這樣繼續下去,最後我一定會失去整串念珠。但是,如果我把掌心向上翻念珠在自然開的掌心上,那麼念珠根本就不會掉落,反而會安適地在我手中。

  再個例子,想象你坐在擠滿了人的房里看着面前的一桌子。你的性是把桌子當作是一樣東西,是一個完整、自足的客體,獨立存在於主觀觀察之外,但桌子有桌面、桌腳、後面和前面。當你想到這張桌子是由麼多不同的部分構成,你真的能把它當作是一個一的物體?

  神科學家在探索沒有指腦時發現化在模式辨與模式反方面特別達,功能門化的程度非常精成人的幾百個神元中,有些特精於辨形狀,有些則專司辨認顏色、氣味、聲音、作等。同部也天生具一些機制,有能力取出神科學家所整體或模式性關係。

  以件中常用的情緒臉譜為例。情符號其是一組組視覺符號,其中這組符號很容易就被出是一個是兩隻眼睛,(-)是鼻子,而是嘴巴。不,如果這組符號重新排列成部便無法個模式,只會將讀為隨機的點、和弧

  我認識的那些神科學家告我,透元同步(neurnal synchrony)(神元跨越部不同區域,彼此之且瞬間產生的溝通程。)作用,模式辨機制幾乎在神元一別出形狀、色等的同就開始運作了。所元同步,簡單就是遍布部各個區域的神元立即自相互溝通的程。例如,當偵測這組符號準確的形狀對應元就依照辨出的特別模式,協調地彼此傳遞信號。如果沒有任何已存在的模式可循,對應的神元就只是隨機地出信號。

  目前我所接觸的例中,辨模式或象物的向,最能表達在生物學上的意。我猜可能是一種生存機制的,因區別有害、有益及中性物體或事件的能力在很有用!如同稍後我會再加解的,床研究示,禪修練習可以一步開展神元的同步機制,感知者能夠開始意到自己的心,以及自心感受到的體象物其是一體的,是一的。話說期的禪修練習能夠消融主體和客體(能者與所者)之的人區別,讓領受外境者能夠自由地決定自身體的性,也能自在地分辨什麼是真的,什麼只是相而已。

  消融主體和客體的分別,並不表示所會到的一切境相就會成模糊的一大。你的感知經驗仍然會有主體和客體的分別,只是在,你也會了解到種分別實質上只是概念性的。話說,你所感知的事物和感知事物的心並沒有什麼不同。

  由於這樣轉換用理智去會,了更一步了解一點,我要再度以夢境例。做夢的候,如果你能出自己正在經歷的一切只不是夢,那麼你就能認識到,你在夢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只生在自己的心中。認識一點之後,你就能自己脫離夢中難題”“夢中之苦夢中限制。夢境雖然仍持着,但是,夢是夢認識你從夢中情境的痛苦和不悅中解脫出來。恐懼、苦及痛苦都會被一種幾近孩子般的驚奇感所取代:哇,你看,我的心竟然能夠製造出這樣西來!”

  同地,想要在清醒刻超越主體和客體的區別,就相當於經歷的一切經歷一切的心並不是分離的。日常清醒的生活不會因此而停,但是你生活的體或感知,卻會從有限的狀態轉換為神奇驚異的經驗

 

  不確定性原理的恩

  

心無所緣時,即是大手印。

  ——帝洛巴,《恆河大手印》

 

再回討論看到桌子個例子。我可以,即使在一般的次上,桌子也在一種不斷改的狀中。從昨天到今天,木有些部分可能已經損壞了,某部分的油漆也可能剝落了。若以物理學來看這張桌子,在微次上,我可以看到成桌子的木、油漆、子和黏合等物,是由分子和原子所構成,而分子和原子是由快速移及振原子粒子所成。

  在原子次上,物理學家遇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也就是當他們試圖測量粒子在原子空中的確切位置,便無法百分之百精準量粒子的速度;而當他圖測量粒子的速度無法精準確粒子的位置。想要同準確量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所遇到的問題,就是海森堡不准原理(海森堡不准原理,是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的量子理,用明物理量精確度的基本極限,而此極限與器的品無關。這項原理指出,在量粒子的物理狀態時,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與粒子量的不確定性的乘將大於或等於h/4πh蒲朗克常數,π周率。所以,當粒子的位置被精確地量到(位置的不確定性低),粒子的量就無法被精確地量到(量的不確定性就高),反之亦然。由於粒子的物理狀無法如古典物理學般被完整又精確地描述出來,所以量子理是透概率來描述粒子的行。)(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所要解的原理——是以提出這項原理的量子力學先之一的華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而命名的。

  他我,問題產生的部分原因是,看到原子粒子的位置,物理學家必用一種短波的光照向粒子,而種光會強化粒子的能量,也會改粒子移的速率。另一方面,當物理學家量粒子的速度,所量到的是照在移粒子上的光波化,就像交通警察用雷達光來速一。因此,根據科學家所設計執行的實驗,他們對於粒子的特性,只能兩者取其一地量到果。而言之,實驗果取決於實驗的性,也就是,取決於設計該實驗的科學家所問題

  如果你視這種矛盾性描述人類經驗的一種方式,你就會發現,如同粒子所屬的特性取決於科學家行的是哪種特定的實驗,同理可推,一切我所思考、感受和所感知的境,都是被我心理氣所制的。

  代物理學已指出,我們對質現象的理解多少都受限於我問題,然而無法精確預測粒子在原子宇宙中可能出的方式及位置所生的不確定性,同也代表我們擁有某種程度的自由可決定自身經驗的性

 

  以知心理學的點看事件的來去脈

  

的生命由自心塑造而成。

  ——《法句》(The Dharmmapada

 

佛法修持能引放棄有的假嘗試以不同的點和角度去看待事物,這樣轉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我在尼泊爾跟一個精於知心理學的學生談話後知道,原來轉變自己看待事物方式的能力是心的基本功能。依照知心理學的法,我接收到的任何資訊的意,主要取決於我是在何種情境下看待它。知心理學以不同次的情境去了解資訊,和量子力學以不同方式去象,兩者似乎有非常明的相似之

  例如,當我看到下面行中文候:

  明

  我可以用好幾種不同的方式來解讀這些字的意,包括:

一、條和空的排列;

  二、一中文;

  三、只是一個名字;

  四、跟我們認識的某個人有關;

  五、跟我認識的某個人有關。

應該還有其他多不同次的解,但我只列舉這五種例。

  有趣的是,任何一種可能的解方式都無法否定其他解方式的正確性。不同的解方式只是代表根據不同脈而有的不同次意,而主要取決於個人經驗

  比方,假如你認識我本人,當你看到明就仁波切幾個字,你會想:哦,是啊,就是那個矮矮的西藏人,戴着眼,穿着袍子跑來跑去,到和人家桌子並不是絕對的存在。

  假如你不認識我,或不清楚關於我的一些事情,只是曾報紙雜志上某篇報導佛教教的文章中,看明就仁波切幾個字,那麼,明就仁波切也只是戴着眼、穿着袍子,到跟別人桌子並不是絕對存在的那群矮個子西藏人當中,某一個人的名字而已。假使你中文不太熟悉,你可能會將之符號,卻不懂得其中的意,也不會知道指的到底是人名是地名。假使你根本就不懂中文,那麼些文字你來,也是一堆可能有意亦或沒有意的古怪有趣條和了。

 因此,當我到要放下平常的邏輯,以不同的點去看待自己的經驗時,我的意思是,當你開始比地去看事物之後,你會逐體會到,要指出絕對實相有多麼困。你會開始明白,你之所以會予事物恆常性或獨立存在性,是由於你在那的情境中看待它。如果你能訓練自己從不同點來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世界,那麼你的感知就會隨之轉變

  當然,改變對世界的感知和期望不需要努力,也需要時間。因此,了超越個障礙,真正開始體空性的自在,你必學會以不同的點來看待時間

 

  時間的蠻橫

  

去不可察,未來不可察,當下亦不可察。

  ——《般若

 

如果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我經驗,我可以,桌子或一杯水等確是存在時間之中,但只是就相點而言。大部分人都認為時間可分為過去、在和未來:我去參加了一個無聊的會”“我正在開一個無聊的會”“我必去開一個無聊的會。”“今天早上我餵了孩子。”“我正在餵孩子吃午”“糟了,我必做晚飯給孩子吃,但冰箱裡什麼也沒有。一開完個無聊的會,我就得趕快去菜。

  但事上,當你想到候,你只是在回想已經發生的體——你已開完會了,你已餵了孩子了,你已經買完菜了。去就像是已被火掉的種子,一旦完以後,種子就消失了,它只是一個記憶、一個從心中經過的念而已。話說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同地,我未來,也只是尚未生的一個時間層面。你不會把一棵尚未種下的當作是具體、活生生的象來談論,因你沒有討論它的背景;你也不會去談論一個尚未受孕的孩子,像討論某個當下正與你相的人。所以未來也只是一個概念,一個從你心中流的念而已。

  那麼,你剩下什麼真的體?

  !

  但是,我又怎麼可能去定?一年分成12個月,每個月的每一天又分成24個小,每小又分成60,每分又分成60秒,每秒又可以分成愈來愈小的——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奈秒或毫微秒(十分之一秒)等。你可以把分解成無數更小的位,但是,從體驗發生的那一剎那,到你將那一剎那的那一瞬,那個當下體驗發生的剎那也已經過去了,已不再是了。

  佛陀知道一般人對時間概念的局限性。在某次教中,他解道,從相點來,將時間區分個別的段落,如一小、一天、一星期等,或有某種程度的道理存在。但是,從絕對點來看,一剎那和一劫(eon) (劫,古印度的計時單位。一劫67.2年。四個一劫合一大劫,一劫中有20中劫,而一中劫中有20小劫。)並沒有任何不同。一劫之中可以包含一剎那,一剎那之中也可以包含一劫。兩個時間段落之的關係,既不會一剎那變長,也不會一劫短。

  佛陀了一故事來解釋這點:有個年人來到某位大跟前,求大師傳授深奧的法教。大同意法,但建議這個年人先喝杯茶,喝完茶之後,師說我就會將你所求的深奧法教你。

  於是,大倒了一杯茶他。人拿起茶杯靠近自己的嘴邊時杯茶倏然間變成了一個群山環繞的大湖。當年人站在湖,有個女孩從他身後出,提着水桶走到湖取水。個年她一見鍾情,而女孩一看到站在湖的年人,也立刻河。年人跟着女孩回到她家,到跟她同住的年邁雙。女孩的雙也逐漸對這個年生好感,而他也很喜,於是兩個年理成章地婚了。

  三年之後,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了幾年又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孩子既健康又快大,直到有一天,14的兒子生了重病,卻無可醫,一年之內就魂西天了。

  子的悲生不久,有一天,他的小女兒到森林裡木柴。小女孩埋忙着幹活,卻慘遭老虎攻而死。年人的妻子由於無法承受失去一雙兒女的悲痛,最後投湖自。她的雙一下失去女,又失去了女兒,悲痛之餘,不思食,最後也死了。接失去了妻兒、岳父母的年人心想,自己不如也死掉算了。於是他走到湖,決定投湖自

  然而,就在他即將跳湖之,突然,他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大的房子,手裡仍端着茶杯靠在嘴。雖然他才已經歷了一子的生活,但實際一剎那時間去,手中的茶杯是溫的,杯中的茶水也還熱乎乎的。

  他望着桌子面的老,老點點道:在你明白了吧!一切象都出自於心,而心是空性的。象並不真存在,它只存在心中,然而象也不是虛無的。就是你要的深刻法教。

  從佛教的點來看,時間的本是空性的,就如同空與在空中移物體的本試圖以愈來愈小的時間的努力,到了某種程度之後,必然會瓦解。你可以利用禪修來體驗對時間的感知,着將時間分解愈來愈小的位,直到再也無法命名或下定的地步。達到種地步,你就入了一種超越言、超越念、超越概念的體

  但超越念和概念,並不表示你的心會得像空蛋殼一空洞,或是得像石。事正好相反,你的心會得更加廣、開放。你是會感知到主體和客體,但會比清楚那是幻相;你會知道它只是概念,而不是原本存在或客體。

  我很多科學家,在代科學的理和新發現中是否有任何類似佛教的時間觀和空間觀。雖然他提出了很多念,但似乎沒有任何一個是完全相稱的,直到一天有人我介了量子重力的理。量子重力學研究時間和空的根本性,探索的基本問題包括:空時間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的存在是絕對的,或是出自某種更基本的?尺度下的空時間看起來是什麼?時間是否具有最小度或?

 

  他我,在大部分物理學派中,空時間視為無盡、始如一,而且平,是物體移及事件生的靜背景。觀測物體與原子粒子的性和特質時這樣的假是可行的,但是在觀測時間和空本身,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在人類平常的感知次上,個世界看起來非常分明、清晰、具體。四條支架撐着一厚板的西,在一般的感知次上,然是一桌子。如果是一個柱狀物體,有着平坦的底部,上方有開口,則顯然是一個玻璃杯;如果再加上一個柄,我就會稱之茶杯或咖啡杯。

  在,想象我過顯察物體。逐漸擴微倍數之後,照理物體構的影像應該會更分明、更清晰,但事正好相反。當我把倍數大到可以看到個別的原子世界開始得愈來愈模糊,脫離了古典物理學大部分法適用的域,是量子力學的域。如同先前敘述的,在微尺度下,原子粒子以逐增強的率,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四,突然生起又突然消失。

  繼續擴大倍數,我可以察到愈來愈小的物體,最後我發現時間本身也開始跳——本身逐漸產生微小的曲和扭,以不可思的速度迅速顯現及消失。生在極度微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微,就好像拿一個原子和整個太陽系相比。物理學家稱種狀態為空泡沫。你可以想一下刮鬍膏泡沫,看很平滑,近看之下,卻是由多小泡沫所構成。

  也快速沸的水中快速升起又消失的水泡作比,更能個狀。在更短的距離及時間尺度上,正如快速沸的水蒸消失水蒸氣,空時間本身也失去了意這時,物理學本身也開始不適用,因失去了時間的基準,物理學家根本無法研究物、能量和物體運,以及它的相互關係。在個狀下,物理學家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形容剩下什麼,種狀可以是超越了空時間的一切可能性。

  從佛學的點來看,量子力學對實相的描述提供了某種程度的自由,但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不習慣的狀,一開始可能感到很奇怪,甚至有點可怕雖然西方人特別重自由的能力,但察事件的行本身會以隨機、不可預測的方式,影響到果的種概念,所任似乎太沉重了。相形之下,把自己當作受害者,而將任或過錯歸咎於自身之外的人或力量,可就容易多了。然而,如果我視現代科學的新發現,我應該為自身每一瞬經驗任。

  麼做雖然能夠開以往無法想象的各種可能性,不,要完全斷除受害者的性仍舊很困。從另一方面來,如果我開始自己的經驗負責,生活就會成像游樂場,能提供無數學造的機會,個人的局限感和脆弱感會逐被一種開放感和希望所取代。我也會以新的點來看待身的人,不再把他當作是威個人安全或快的人,而是體會到,他只不是不認識自身本無限可能性的人了。由於我自身的本並不會被這樣是那的任意武斷區別所限制,它不會只具某些能力而欠缺其他能力,所以我們絕對有能力付任何境遇所來的任何挑,並在其中掘自我。

 

  無

  

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的……

  ——巴楚仁波切,《普言教》

 

大部分人都受自己生活所在的社會影響或制不停涌化的心與物質現上概念的標籤。例如,當我細觀察桌子是會直地將它桌子標籤,雖然我知道它並非一個一的物體,而是由多不同的部分所成,如桌腳、桌、桌面、正面和後面等,而且其中沒有任何一個部分可以被稱桌子。事上,桌子只是我們給些迅速生起又消失的象的名稱,因而製造了一種絕對的幻相了。

  同地,我大部分人都習慣標籤在一串肯定我個人的自我感——即一般所稱自我(ego)的經驗上。我們認為自己是不會隨着時間體。一般來,我認為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是同一個人。我們記得自己曾是個青少年,曾去學校上學,而且認為現在的跟從前那個去上學、大成人、離家、就等的,都是同一個人。

  但如果看看中的自己,我就會看到隨着時間而改了。去年蹤跡的皺紋,或許現在已了,也戴上了老花眼,也許頭髮經變色,或根本已經禿頭了。從基本的分子次來,我體內的胞不斷在改,老化的胞會死去,新的胞會生。用察桌子的相同方式來檢驗這自我的感受,我就會發現,我西,其也是由多不同的部分構成的。有腿、手臂、、雙手、雙腳,以及內等不同部分,我定其中任何一部分確就是?

  我,我的手不是我,但卻是我的手。然而,手又是由五根手指、手心、手背所構成,而每個部分又可一步分解成指甲、皮膚、骨等,當中哪一個部分可以獨被定是我?可以這樣繼續分析下去,一直分析到原子和原子的止。但是會面相同的問題,我根本無法找到任何可以明確西。

  因此,無是分析物體、時間自我或我的心,分析到某種程度,我們終究會發現這些分析完全失效,此求某種不可分解之物的努力於崩解。就在這時候,在放棄找某種絕對事物之,我們終於首次到空性的滋味——無限、無法言的原原本本的相。

  當我反覆思,製造一個特定的自我感竟然需要具足麼多因素之後,我們對這著將開始松解。我得比願意把控制或阻和感官知的企都放下,而開始能夠毫無痛苦或罪感地體,把它從心中經過當作是一個無限可能性之宇宙的相。如此,孩童般的天真點恢復了。我他人敞開心胸,宛如花朵放。我成更好的聆聽者,更能感受周遭的一切,也能更自在、更切地回往昔們煩惱或迷惑的情境。也為這一切生的次是如此微,我在不知不中逐漸發現,自己竟然在一個從未夢想到的自由、清明且充滿愛的境界中醒了。

  但是,我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學會如何看到這樣的可能性。事上,也只有極大的耐心,才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馬昌海:改革開放的開端——憶高考
2020: 《港版“國安法”》(漫畫)
2018: “2 還是3?”- 這是個問題
2018: 474“萬方多難,罪在朕躬”罪己詔
2017: 白鹿原的人際關係
2017: 淺釋《推背圖·第四十象》核彈驅敵(附
2016: 讀書9:《戰爭與回憶》--特萊西恩施